|
每個人對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定義。你可能根本不懂別人的幸福,而你眼中的幸福,在對方看來興許是一文不值的。 當你用自己的眼光去隨意評價別人時,你已經突破了人際交往的底線。 在說話方面,曾國藩曾在日記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錯。 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說話盛氣凌人; 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自私是一種近似本能的欲望,處于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太“自私”的人,往往心胸狹窄,心中只有自己,而不能出現別人。 太“自私”的人,往往忌賢妒能,不能包容別人的缺點,不能忍受別人對自己無意的觸犯與傷害。 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短淺,難成大事。他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盲人打燈籠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點亮的蠟燭幫助路人照亮了暗夜的路,也因此讓路人注意到了自己,不會被撞到。 的確,你望向別人的目光讓對方感知到溫暖,那么你自然也吸引著別人的關注。 消極主義的人是什么樣的? 你說天氣好,他說太曬了;你說炸雞好吃,他說熱量高會長胖…… 其實他說的也沒錯,但他總是只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 消極的人,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美好的,總是帶有滿滿的悲觀情緒,甚至會把這種情緒傳染給你。 消極抱怨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 越無能的人越抱怨,越抱怨的人越窮,越窮的人越是發(fā)牢騷,越發(fā)牢騷越喜歡找借口,借口越多越推卸責任,越推卸責任越無能。 抱怨是一場可怕的自我欺騙。 通過抱怨,我們只看到別人的錯誤,卻掩蓋了自身的過失和錯誤,從而使自己越陷越深。 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p> 無論是對親人還是同事,你的抱怨都是一種毒藥,它摧毀你的意志,削減你的熱情,只能讓別人看到你的軟弱,無能。 在這個世界上,學會傾訴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但是學會保守秘密更為重要。 如果朋友向我們傾訴心中的秘密,我們卻忍不住告訴了第3個人,第4個人······可想而知,這會令對方極度缺乏安全感,從而失去對我們的信任。 要讓家人對你放心,上級對你放心,下級對你放心,朋友對你放心,也要讓敵人對你不“放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蘊含著一個人的品格,也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yǎng)。 只有別人對你放心,才肯對你交心,對你談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