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有書君心微暖 · 主播 | 阿成 有書君說 一曲女兒情,百轉千回,令人聽之欲醉。 若有來生,唐僧是否愿棄那一襲袈裟、一身佛法,與她海角天涯?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唐僧與女兒國國王凄美的愛情故事。
一曲《女兒情》,滿面相思淚。 《西游記》中,最惹人心碎的就是這曲女兒情,誠若女兒心,句句惹人醉。 小時候,就常聽大人們說:
少時,不知其意。多年后,重溫西游情,方知唐僧的這情關究竟有多難渡。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世間,能讓人置生死度外的事物極少,情,就是其一。 這女兒國國王就是唐僧最難過的關,也是唯有自渡的情關。 初見之心動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途經多番劫難,便來到了西梁女兒國。 唐玄奘和女兒國國王的情劫,也由此開始。 那年,正值芳華的女兒國國王榮登大寶,正在宮殿前享樂聽曲。 忽然,女官來報,有來自東土大唐的人物造訪,心中大喜,便連忙召見。 當看到款款而來的高僧,面如冠玉,儀態(tài)萬方之時,她的雙眸便就此入了迷,一顆心也就此暗生情愫。 唐玄奘在殿前接連三次參見,她都置若罔聞,雙眼直盯著玄奘無法轉移。 身為一國之王,她坐擁天下,享盡世間榮華富貴,然而,遇上唐僧她卻一眼就淪陷了。 若說,一見鐘情為何物? 女兒國國王對唐僧的這份情,便是如此。 直到身旁女官,連連提醒才如夢初醒般。 再觀這女王容貌,勝過昭君,賽過西施,月宮嫦娥不能比,誠如瑤池中的王母一般的絕色華貴之人。 再加上,身為一國之王,享人間至富。 這樣既有賽過西施之貌,還有至高權富的女子,試問天下哪個男子不為之心動? 這大概就是為什么,用女兒國國王來作為唐僧情劫的目的。 怎奈唐僧此番前來,只為在通關文牒加蓋寶印,去西天取經。 已經怦然心動的女王只得尋由把官牒壓下,以便先暫時留下唐僧。 若說大殿前的召見是見色起意,那么深夜里的相思必是有情。 深夜里,女王同尋常女子一樣在自己的閨房中,情思之間,著筆丹青,描繪出心目中情郎。 畫中的唐三藏,更是惟妙惟肖,宛如人至。女王的雙目中更是滿目喜悅,飽含深情。 若不是心中所念,又怎能描繪如此生動使然。 女王深閨里小小情思的舉動,仿佛情竇初開的少女,所以,才會令人看了不忍傷害。 再見,情已深 情到深處,自是芳心暗許。 當太師給女王送國寶時,女王便嬌羞地說出了心中所想:“愿以一國之富招他為王,我為王后。” 還不知道唐玄奘之意,女王便要將整個國家奉送,可見這女子愛的純粹。 感情是這世上最惹人心醉之事,在女王的夢境里,他們成了恩愛夫妻。 或是策馬奔騰享受人生快意,或是并肩游園歲月靜好,更是橋邊相擁愜意人生,宛如是人間的一對純情璧人。 如此這般好夢,女王自然是不想讓它只停留在夢境里。 女王和玄奘的單獨游園,可謂是世間多少男女相會的最佳良機。 在御花園里,女王開心的笑容,令花園里百花都黯然失色,這是多少男人心目中的向往。 然而,不管面前佳人如何作喻,終是拿鴛鴦訴情,唐僧亦不領情。 女王見心心念念的御弟哥哥不為所動,只得直白地問唐僧:
此一問,唐僧無法再裝聾作啞,只得出言拒絕,表露自己去西天取經、解救蕓蕓眾生的宏大理想。 自古深情中的女子,都是不愿醒來的。 在唐僧的直言拒絕后,女王卻不肯死心,依然堅持派女官向唐玄奘說親,總以為她的深情必然會打動他。 在得知,唐僧雖然沒有允許,但他的徒弟們卻允許之后,心中頓覺希望可及。 可以說,女兒國國王的感情是炙熱的,亦是盲目。 她看透了人間情愛之道,卻唯獨沒有看透唐玄奘這顆心。 唐玄奘是金蟬子轉世,在他的心中,即是人間至歡,也不能于他心中的佛祖相比。 世間千般情,困在兩難全。 若二者必須選擇其一,唐玄奘選的是佛祖。 情劫自渡 難道唐玄奘真的不曾絲毫為女王心動嗎? 若無心動,何來渡劫。 先是初見時的真情流露,再是花園的直言告白,皆是盛情難卻。 在女官為女王提親之時,唐玄奘不再是直接拒絕,已有片刻猶豫??梢姡恢挥X間已動不忍之心。 若問情毒的解藥是什么? 情由心生,唯有自渡。 此間,孫悟空有意讓唐僧答應這門親事,就看出了此劫的目的。 在沙僧擔心師父被邀去看國寶會不會出事時,孫悟空便說出了其中的秘密:
此劫,就是對唐僧人心和人性的考驗。 深夜,被邀去看國寶的唐僧,見到的卻是深閨中卸下偽裝的柔弱女王。 在女王的寢室里,孤男寡女,燭光昏暗的氛圍里,更是惹人心動。 一翻坦誠話語后,唐僧也只作轉面回避,在女王的步步接近之中,唐玄奘已然是緊張的額頭冒汗,不能自己。 面臨那么多妖怪的威脅誘惑,他都不曾有這般心性不定。 多少次妖怪要吃掉唐僧,唐僧都不曾如此掙扎,只是這般柔情女子,卻能如此擾亂佛心。 嬌羞羞的女王問道:
唐僧已是不敢言語,在女王的再三請求下,唐僧雖然是出言拒絕,卻已底氣不足。 甚至,說出了來世若有緣分的期許話語。 在女王斜首輕靠唐僧肩頭時,唐僧亦無力氣拒絕和躲避。 若不是蝎子精介入,只怕結果難以預料。 在蝎子精詆毀女王時,唐僧更是出言維護,若非心中使然,又怎會如此。 徒弟與妖怪的一番打斗,才讓唐僧的身心重回西天取經的正途上。 離別情 最是傷悲離別時,唐僧的執(zhí)意離去,讓女王肝腸寸斷。 看到女王眼眶紅濕,唐僧也幾度欲言。 轉身離去之際,唐僧更是有了人生第一次不忍話別,倉皇駕馬西去。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納蘭容若這句詩,可謂是寫出了女兒國國王與唐僧的相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見那般該多美好,那么就不會有現(xiàn)在的離別相思之苦了。 然人世間,有諸般事難遂人愿,情字更是惹人怨,看著已經遠去的唐僧,只留下空留思念的女王,自此,便是永遠。 有多少愛,都是這般一轉身,便是永生再無相見。 魏子安在《花月痕》里有句詩叫:“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多情短暫的美好,是最容易醒來的。醒來后的傷痛,亦是可能會讓人生恨。 那為什么還要寫一段這樣的情緣呢? 天下女子諸多,為玄奘生情的亦是不少,為什么偏偏選女兒國國王做為唐僧的情關呢? 其實,在唐僧與蝎子精的對話中,就有答案。 當蝎子精質問唐僧,為何待她和女兒國國王不同時,唐僧卻說:“人與妖豈能相比?!?/p> 這就是人情和人性的彰顯,人非神仙,凡人皆有情,唐僧只有自渡此情,才能重返仙身。 《西游記》的導演楊潔,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這么一段話:
是呀,在這部神魔小說里,師徒四人,三個徒弟皆是神怪,只有唐僧是活生生的人。 如果沒有一點感情的話,就沒有了人情味。 所以,我們才會暢想唐僧與女兒國國王有沒有前世今生,有沒有再相遇的可能。 這緣盡,不問君歸期,遙望遠方,只愿君心遙記女兒情。 此情,便是我們內心深處渴望的那份期許和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