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taku是一款用 Markdown 做筆記的服務. 筆記的概念包括學習進度, 項目方案, 工作計劃, 臨時探索, Blog, 日記, 隨想, 照片.
設計初衷:
- 基于 Markdown, 不局限于 Markdown, 以提供最佳體驗為標準, 去掉分屏預覽.
- 有良好的閱讀體驗, 同時也有良好的編輯體驗. 沖突的時候編輯體驗優(yōu)先.
- 注重筆記的功能性, 比如 GTD, 計劃, 列表, 內(nèi)連標簽, 內(nèi)部鏈接, TOC.
- 代碼編輯器級別的編輯體驗.
對 Geek 來說就是個現(xiàn)代版的 org-mode .
為什么又是一個 Markdown/筆記應用?
市面上的 Markdown/筆記產(chǎn)品有幾個大的問題:
- Markdown 應用
- Markdown 本身的缺點就如同她的優(yōu)點一樣多.
- 同質(zhì)化, 同一個編輯器內(nèi)核改來改去, 換個 UI, 功能大家都一樣.
- 富媒體難以管理
- 大量文檔難以管理
- 筆記應用
- 注重寫, 不注重讀
- 難以編輯
- 很難將 GTD 融入到里面去
- 很難快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 大廠不思進取
因此這幾個需求在可見的未來難以被這些產(chǎn)品滿足:
- 擁有純文本般編輯體驗的同時, 有良好的附加功能支持. 比如列表, 圖片, TODO, Tag, 折疊等.
- Markdown 編輯器由于內(nèi)核的限制, 難以實現(xiàn).
- WYGIWYS 編輯器無法提供好的編輯體驗.
- GTD
- 有好的可擴展的編輯器, 同時好看, 而且可以處理很大的文檔.
另外由于個人原因我希望她是一個思考效率的輔助工具, 能很好的處理大量的靈感, 日記, 鏈接, 垃圾文字, 從而對學習者, 程序員, 創(chuàng)意工作者, 管理人員友好.
最終我選擇重新開發(fā)了編輯器內(nèi)核, 并且專門針對純文本和富媒體混合排版. 在寫的時候專門針對筆記的幾種可能場景做了大量的底層優(yōu)化.
這個應用現(xiàn)在可用嗎?
我從開發(fā)編輯器內(nèi)核可用的第一天就在使用她. 到目前為止大概 6 個月了, 我有大大小小 520 條筆記(好整 QAQ).
我所有的開發(fā)都記錄在上面. 這篇筆記是我這個項目相關的主 GTD 列表, 是兩個星期前的一個 SnapShot.
全部展開大概是 2000 個 Todo, 每當碰到一個技術難點或者大型的模塊, 我會選擇單獨打開一個文檔, 并鏈接過去, 所以并不包含在內(nèi).
文檔有歷史版本支持, 數(shù)據(jù)每日備份.
但是, 這個服務還非常非常新, 所以請大家有 bug 多多關照 QAQ => support@
其他
速度
作為內(nèi)容型的服務,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 目前服務部署在國外.
但是 Jitaku 使用了很多很多黑科技, 所以除了第一次打開以外都是會很流暢的.
中文
目前還在往服務完整性和可用性方面努力. 多語言會盡快支持, 希望用戶大爺們不要介意. (? ?????? ﹏ ???? ?)
VIP 服務
目前付費策略還不是特別明朗, 暫時除了上傳圖片全免費. 但這個項目注定是以付費服務為目標在運營的. 筆記是重要的內(nèi)容, 如果 Jitaku 像 GoogleReader 一樣掛了, 我會很困擾的 QAQ.
V2EX
希望 V2EX 中愿意折騰的大家能夠使用 https://miku. 而不是 https://
后者是穩(wěn)定版, 前者是實驗版, 實驗版會非常頻繁的更新, 實驗性的 feature, UI 改造, 社區(qū)反饋收集, 都會發(fā)生在這里. 兩者后臺的數(shù)據(jù)是完全共用的, 但是本地的緩存是分開的.
各位用戶大爺歡迎使用, 用的開心, 反饋戳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