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東山草堂賦 吾友劉先生時雍,居華容之東山。山之中峰左右盤據(jù)[踞], 與舍后山相峙。山麓有塘,塘上有舊址,方數(shù)武,疑昔人臺榭地。 先生少時,為草堂一區(qū)1 ,先大夫松巖封君以按察副使謝事其間。先生出入仕途三十余年,堂就圮 2于予。予先生同年友。見其勛績聞望,焯焯在人耳目,又能先幾勇退,保躬完名,皆予所不能及者。獨其志趣所在,則能知之, 而愧予之辭,不足以張之也!已,因客語,作《東山草堂賦》。 東山居士,行自京師,將歸于故園。涉泱莽,經(jīng)贊元(贊元兩字均加山字旁) 。掃瓦礫,芟蕭菅3,葺草堂之舊構(gòu),啟衡門4之幽關。于是,洞庭無波,萬里一碧;飛鴻倒影,下映千尺;長林落木,響應川谷;高山大壑,俯仰寥廓。嗟吾生之歸來,寄一感于今作。乃進子姓而告之曰:吾今而得返于斯也,蓋方舉甲第,登郎曹,北窮幽薊之墟,南盡楚越之郊。畫省5凝日,蘭臺6麗霄,高居迴瞰,遠絕塵囂。而或江颿[帆]夜發(fā),星軺7晨鶩,水宿風餐,冰行雪渡。呀豺虎之噬人,莽荊榛之窘步;驚突黔8之靡定寧,足胝而不顧;念王事之鞅掌,憂歲華之退暮。眉顰為之莫展, 領發(fā)為之垂素。 幸吾堂之尚存,恍風景兮如故。孰謂三紀之余,數(shù)千里之外,望斯堂而歸與。且堂之始作也,吾祖遺其基,吾父締其規(guī)。據(jù)云夢之名勝,攬荊衡之幽奇。人與地而俱靈,事隨年而屢移。吾嘗植松為林,種竹成嶼。旁引煙霞,上蔽風雨。傷俗駕之猶滯,慨山靈之無主。覽物象于群動,悲乾坤于一旅。時偶得兮暫息,聊斯堂兮容與。欣壯稚之相從,若有感乎斯語。于是,散發(fā)曳杖,載游載歌;朝出暮還,左挈右摩;天壤之間,此樂孰多;人生適意,焉恤其他? 客有過者,見而問之,日:“子非治河之中丞9乎?非行邊之貳卿10乎?胡不軒蓋是擁、而布韋是嬰11也?”居士不對??鸵嗑屯?。如有歌聲,出于戶外者,其辭日:“吾山兮在東,吾堂分此中,吾不歸今將安從?!”又日:“少而行兮老則歸,稅繡12服分披荷衣13,今吾故吾兮何是非,人不吾識兮天吾知?!甭曃淳?,客行已遠,不能悉聽也。 賦而志之,以告知者。 后東山草堂賦 時雍先生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致仕。予為作《后東山草 堂賦》,償舊諾也。蓋自弘治戊午之十月,至正德丙寅之五月, 而茲賦成矣。 東山居士再自京師而歸也,乾清坤夷,風恬日熙,山將水迎,猿欣鶴嬉。感萬類之成遂,嗟行樂之及時。卸驚帆14于陸海, 解故縶15于天羈。爾其雨過平湖,涼生秋杪16,心送馳波,眥17決飛鳥。稅駕18乎九達之衢,振衣乎千仞之表。鯈19云開而霧散,豁塵夢之初曉。覽宇宙之無窮,逮吾生之未老。非遁跡以遺世,聊閉關而卻掃。 客有剝喙之聲徹于戶內(nèi)者。居士日:“子其誰哉?”客日“曩昔之歲,過門而問、聞歌而去者也”。乃與之坐,而語曰“子之不相聞者,九年于茲矣。今者惠然過我,其有謂也耶?”客日:“昔子之來之,韋裳布裘,以木石為群,與漁樵者游。爾往我還,爾歌我酬。自君之出會,衣錦食肉,聊馬高蓋,朱丹其轂,奔走屬吏,控制藩服。絕我跡于云泥20,貴爾音于金玉。幸逸足之可攀,庶前盟之有續(xù)云爾?!本邮咳?“噫噓喊!是誠何心哉?當夫事劇嶺海,志移山林,觸塵埃之勃郁,歷遠道之崎嶔21。身有所不敢潔,口有所不得瘖 22 。詔使沓至,天威載臨,奮疲 宣之假寐,惜陶侃之分陰23 。已而抱號弓 24 音,閱寒暄26 之代謝,懷止足 27 28。諒今之不能為昔,猶昔之不得為今也!” 客憮然29久之,日;“吾儕細人,朝饔夕食。觀山而不窮其嶺,望海而不極其源。以皦皦30為能,以孑孑31為難。寧獨知太羹不調(diào),太玉不琢。招之而莫致其來,撓之而不見其濁。此賢者之不可測也?!毙潘寡灾?,則然。遂為之歌曰:“楚之水兮荊山, 望佳人兮不還,翩然兮歸來,躡岹峣兮弄潺湲。彼世間兮何物, 履兮水可航,彼胡為兮天一方。歸來歸來兮樂不可以極,愿從予兮徜徉!”居士莞爾而笑,曰:“今日何日,故吾今吾。出我處 我,天乎人乎?呼我者應以為馬,愛人者必及其烏。疑我何深, 見我何粗,獨斯堂之在山,終不改于厥初,不與世而推遷,不隨 勢而毀譽。匪是物之有恒,吾何恃而歸歟!” 于是,舉酒屬客,客亦大噱32。岳云漸開,江月將落,逍遙象外 33,俯仰磅礴。居士達觀靜思,蓋將后天下而樂也。 右二賦,系李文正公親筆草書,鐫兩巨石,嵌公祠壁間。并贈楹聯(lián)有“百 年南國雙蓬鬢,萬古東山一草堂”之句。乙燃識 (江良發(fā)據(jù)清光緒元年劉乙燃刻本《劉忠宣公遺集九卷附年譜二卷》點注) 1一區(qū),表數(shù)量,指一所宅院。 2 就圮:已經(jīng)毀壞倒塌。 3芟蕭菅:除去雜草。芟,割草,引申為除去。蕭,艾也;菅,茅也。 4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屋舍。語出《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币仓鸽[士的居處。陶淵明詩句:“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5畫省,指尚書省。 6蘭臺:楚臺名;又,漢代宮內(nèi)收藏典籍之處,后泛指宮廷藏書處;又,漢代的御史中丞掌管蘭臺,稱御史臺;又,東漢時班固為蘭臺令史,故史官亦稱蘭臺?!疤拼该貢?。 7星軺,古時朝廷使者乘坐的輕便馬車。 8 突黔:舉炊,生火做飯。班固《答賓戲》:“圣哲之治,棲棲遑遑; 孔席不暖, 墨突不黔?!蓖?,煙囪;黔,熏黑。 9中丞:中丞即御史中丞的簡稱。明清時,用作巡撫的別稱。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職位相當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撫的加銜,故有此稱。 10 貳卿:指侍郎。古代尚書稱卿,侍郎副之,故稱貳卿。 11 布韋是嬰:布韋,即“布衣韋帶”略語,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嬰,孩子。布韋是嬰,即把莘莘學子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12 稅繡服:解脫官服。稅,解除,舍棄?!稜栄裴屧b》:“稅,舍也”。繡服,用彩線 刺繡的衣服。古代貴者所服。后又以繡服代指侍御史。 13 荷衣:傳說中用荷葉制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隱士之服。 14 驚帆:駿馬名。 晉崔豹《古今注雜記》:“驚帆。 曹真有駃(ju)馬,名為驚帆, 言其馳驟如烈風之舉帆疾也?!?/p> 15 縶:讀zhi,栓,捆。 16 秋杪:暮秋,秋末。 隔年無計待春暉?!?/p> 17、 18稅駕:猶解駕,停車。謂休息或歸宿。”?!妒酚浝钏沽袀鳌罚骸拔飿O則衰,吾未知。 19儵:讀shu,黑色?!稄V雅釋器》:“儵,黑也”。 20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兩物相去甚遠,差異很大?!逗鬂h書逸 民傳矯慎》:“吳蒼遺書以觀其志曰:‘仲彥足下,勤處隱約,雖乘云行泥,棲宿不 同,每有西風,何嘗不嘆’!” 21 崎嵚:形容山路崎嶇,險阻不平。 22 瘖:讀yin,啞巴,或沉默不語。 23 惜陶侃之分陰:即“陶侃惜分陰”典故,陶侃任廣州刺史,閑暇無事,早晨將磚頭搬運 到室外,晚上將磚頭搬運到室內(nèi)。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yōu)逸,恐不堪事, 故自勞耳?!奔疤幚碚哲妱?,檢攝無遺,未嘗少閑。常語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陰, 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24 號弓:傳說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鑄鼎成,有龍迎之上天,后宮從上者七十余 人,余小臣不得上,攀持龍須,須拔,墜黃帝弓。百姓抱弓、須號泣。見《史記封禪書》。 后因以“號弓”指帝王崩殂。 25 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cè)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 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 《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涂,何以異哉!” 又《論衡藝增》:“傳曰:有年五十擊壤于路者,觀者曰:‘大哉, 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力于我哉!’”。 26 寒暄:此指年歲,猶寒暑。今多釋為“噓寒問暖”。 27 止足:謂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貪得無厭。語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 28為富貴之所淫:為金錢地位所迷惑。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p> 29 憮然:悵然失意、驚愕,形容失望的樣子。 30 皦皦:明亮潔白,光明磊落。 31 朱熹集傳:“孑孑,特出之貌”。 32 大噱:大笑?!段倪x陳琳》:“恐猶未信丘言,必大噱也。” 噱,大笑也?!编?,讀xue,一讀jue。 33 象外:猶物外,物象之外,謂塵世之外,(晉)孫綽 《游天臺山賦》:“散以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