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今年春節(jié)剛讀的一本書,讀完后感到收獲滿滿。 這本書嚴格說來不是一本專門研究如何育兒的書籍,但是它對于我們?nèi)绾谓逃⒆訁s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并且之前我們說過的《正面管教》,其實理論基礎(chǔ)就有一部分來自這本書,這本書就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我強烈建議各位父母閱讀下這本書,因為它不僅讓你更好的理解如何教育孩子,還可以幫你更好的認清自己。讀完這本書后,最近我一直在對我進行反思。 《自卑與超越》簡介《自卑超越》這本書因為太經(jīng)典了,譯本有10多種,不同的譯本,在豆瓣的評分也不一樣,基本處于7.0-8.5之間。我買的是曹晚紅翻譯的,不過感覺翻譯的很多地方有些拗口,需要認真思考才能理解。 這本書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晚年集大成之作。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再看下阿德勒的個人經(jīng)歷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他個人的自我反思之書。阿德勒本身就是一個從自卑到超越的典范。他早年身體孱弱,患有佝僂癥,因此早年極度自卑。但是他并沒有沉迷自卑,而是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創(chuàng)造了個體心理學??梢哉f,《自卑與超越》也是對他個人人生的一個總結(jié)。 這本書內(nèi)容比較多,我只給大家介紹下這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 人人都生而自卑《自卑與超越》的核心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可以看出來了。 阿德勒認為,因為兒童早年體力和智力的不足,他們在面對成人時,會本能的感到自己的弱勢,因而產(chǎn)生自卑感,人人都生而自卑。 對此,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自卑感的產(chǎn)生不是因為童年,而是因為人的自戀本質(zhì)。 人都是自戀的,沒有不自戀的人。如果人對自己都不認可了,不疼愛自己了,覺得自己面目可憎的話,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自戀是生命的核心動力。正是因為自戀,人們希望自己最厲害,希望自己超越別人,成為無所不能的神,希望人人都崇拜自己。但是現(xiàn)實中的自己顯然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水平,因此人們才會產(chǎn)生自卑感。 而為了克服自卑感,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目標,讓自戀跟現(xiàn)實統(tǒng)一起來,人們才會去努力的追求卓越。 因此,可以這么說,自卑來源于自戀,而自卑和卓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越是自卑的人追求卓越的心越強,同樣,越是追求卓越的人自卑感也越強。正是因為他們強烈的自戀,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卑感,而強烈的自卑感又成為了他們前進的動力,促使他們不斷的追求卓越。 翻看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這種案例。 比如阿德勒、鄧亞萍、貝多芬……他們小時候往往比正常人要差很多:阿德勒、貝多芬都有殘疾,鄧亞萍特別矮小。鄧亞萍再一次采訪中說道:“我不如別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暗沁@種強烈的自卑感并沒有扼殺他們,反而成就了他們。 那有的人可能會說了:照你這么說,自卑感強的反而是好事了? 自卑感無所謂好壞,但是如果因為自卑感產(chǎn)生自卑情結(jié),那就是壞事了。 在這里我們要搞清楚兩個概念:自卑和自卑情結(jié)。 自卑感是指我們認識到了我們的不足,因此對自己的一種評價。比如我們覺得自己身體胖、長的不好看,這都是一種自卑感。它無所謂好壞。 而自卑情結(jié)是我們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一種借口,逃避正面解決問題的可能,是一種負面動機。比如我長的丑,所以別人不喜歡我;我口吃,所以我交際能力不行。自卑情結(jié)夸大困難,消解自己的勇氣,使得人們沒有勇氣面對困難,最終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自卑感是一種自我認知,它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而自卑情結(jié)是我們沉迷于我們的自卑感,把它當做借口,而不是想辦法去克服它。自卑感對人來說是正常的,但是自卑情結(jié)對人卻是消極的。 自卑感的表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卑感,正確的識別自己的自卑感,避免陷入自卑情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自卑感的表現(xiàn)有很多,但是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一、逃避 逃離令自己自卑的問題,自己就可以假裝沒有這方面的自卑問題了。逃避是面對自卑時最懦弱的表現(xiàn),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 比如有的人口吃,然后他就躲在家里,盡量少與別人打交道,他們也就避免了直面自己的自卑。 逃避自卑的表現(xiàn)不僅僅是躲避自卑感,很多時候,人們還會人為的制造困難來逃避。比如害羞、怯場等,雖然這都是人的正常表現(xiàn),但是人們會夸大這方面的問題,以此來躲避問題。 比如我們會借口見了女孩子會害羞,因此拒絕跟女孩子接觸。 二、消極面對 面對自卑時,有的人不是思考如何爭取成功,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怎樣避免失敗,這類人就是屬于消極面對的。 躲避自卑的人是承認自己失敗,而消極面對自卑的人是不承認失敗的,他們敢于面對自卑,但是又不承認自己的自卑,他們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克服自卑,而是改變了認知自卑的方式,發(fā)展出一種心理補償機制,用自我催眠、自我麻醉的方式營造一種自己超越自卑的假象。 通常有兩種自我催眠方式: 1、貶低自卑點的價值 如果自己的自卑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么這點自卑對于自戀的影響就微乎其微了,即使沒有克服這點自卑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因此他們會刻意的貶低自卑點的價值。這種人通常愛嫉妒,不會真誠的贊美別人,喜歡譏諷嘲笑別人。 以孩子學習為例,對于那些學習自卑的孩子,他們會貶低學習的價值,宣揚學習無用,笑話那些學習好的都是書呆子。顯然學習是有用的,只不過他們在刻意的扭曲這種學習自卑的認知方式,從而從另一方面獲得超越這種自卑的感覺。 2、夸大自我 當面對自卑時,盡管我們無法解決自卑問題,但是我們可以脫離自卑,直接說服自己,假裝自己很強大,從而實現(xiàn)自我麻痹。這種人通常自大,目中無人,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愛攀比炫耀。 阿德勒在書中給了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就形象的說明了夸大自我的應對自卑方式。
第三個孩子顯然就是在夸大自我,好像吐了口水就能打敗獅子一樣。 無論是貶低自卑點價值還是夸大自我,都是人們?yōu)榱顺阶员岸l(fā)展出來的一種心理補償動作,目的是為了緩解無法超越自卑帶來的焦慮感。但是這種方式并沒有真正的解決自卑,只是暫時的把自卑隱藏起來,最終只會發(fā)展成自卑情結(jié),阻礙自己的成長。 三、積極應對 我們說自卑可以促使人追求卓越,這是建立在人們積極應對自卑問題上。只有當人們克服了自己的自卑,人們才能實現(xiàn)自我超越。 在認識到自己的自卑后,人們要積極的應對自卑問題,有兩種方式: 1、直面自卑,變?nèi)觞c為優(yōu)點 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自卑點,集中力量在自己的自卑點上,強化它,使的弱點變?yōu)閮?yōu)點。這種個體通過極大的努力使原來的缺陷變成為自己的優(yōu)勢方式,被此阿德勒稱為“超補償”。
這都是人們直面自卑,超越自我的表現(xiàn)。 2、發(fā)展其它的能力彌補自卑 并不是所有的自卑都能通過自己的后天努力來超越的,比如失明,你再怎么練也沒用,那怎么辦?積極的人會發(fā)展出另一個能力來代替這個能力,從而實現(xiàn)超越,比如失明的人訓練聽力,訓練觸覺感知能力。 這是人們承認自己的自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這同樣是面對自卑的積極方式。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發(fā)展其它的能力彌補自卑跟消極面對自卑是一樣的,都沒有直面自卑問題。 但事實暗含它們是不同的。消極面對自卑的人是拒絕接受自己的自卑,而發(fā)展其它能力彌補自卑的人是接受自己的自卑,一個是拒絕接受,一個接受,態(tài)度的不同導致了結(jié)果的不同。 因為不接受,所以會扭曲認知自卑的方式,營造虛假的幻想,活在幻想中;而接受自卑,是認識到自己不足,轉(zhuǎn)而增強其它的能力來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 對教育孩子的啟示當我們認識了自卑和自卑情結(jié),意識到自卑和卓越的關(guān)系,我們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待孩子行為。 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孩子學習越不好反而越懶,越不思進取。 因為他們在學習上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自卑情結(jié),他們不承認自己學習不行,于是他們便用懶惰,用貶低學習的價值來規(guī)避自己的學習自卑,這種扭曲的心理補償機制讓他們產(chǎn)生了這樣的錯覺:我沒考好只是因為我沒努力,我要不偷懶,比他們都考的好;學習沒用,我當然沒有必要花大量的時間放在學習上……這種錯誤的自卑情結(jié)才是導致孩子一直不努力學習的根本原因。 所以父母每天逼著孩子努力寫作業(yè),強調(diào)學習的作用,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等等,對于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改善他們的內(nèi)在的自卑情結(jié),孩子沒有直面自己的自卑問題。 |
|
|
來自: 肯定式教養(y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