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1 汗后寒動,里虛陽陷,木氣下陷,營血不升,衛(wèi)氣不出,故見惡寒,此惡寒者,不為太陽之病,而為少陰內寒也。芍藥甘草,滋陰補虛,建中疏木,附子補虛,溫燥水土,木升營行,衛(wèi)氣外出,則內外不寒。 太陽九十四 下之后,復發(fā)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1 此申明上條,汗后寒動,里虛惡寒之義。只是先下之別。 2 先下傷里,后汗陽泄,汗下亡陽,故必振寒,脈微細,此在少陰,不在太陽。脈微細者,微則陽微,細則陰弦血少,即陽微陰弦之義。此也是上條芍藥甘草附子湯,陰細者芍藥滋陰,陽微者附子溫陽,甘草建中實脾。 太陽九十五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1 吐下傷中,濁陰不降,逆填心下則滿;脾陽不升,木氣郁迫,升而不能,則氣沖胸膈;頭眩者,甲木不降,陽浮失根也。沉緊者,水寒木郁,沉緊者,水寒木郁也,肝脈弦,其緊弦皆陽虛之理,緊弦者,粗細之別,血少與寒盛之別,沉緊者不可在汗,發(fā)汗動經(jīng),則木郁風動而身體振搖。此是抖動抽動振顫之義?,F(xiàn)代病帕金森病,就是典型的木郁風動證。 2 沉緊之脈,是水寒木郁,但卻未用附子,此沉緊就是脈弦之義,內寒之盛,則脈見沉,血虛則弦,不虛則緊。用茯苓白術則知濕盛木郁,故沉緊者,為濕盛木郁也。木性升達是為順暢,濕滯經(jīng)絡而阻木氣,木陷則沖,故氣上沖胸也,此皆為木性使然,桂枝,外能通經(jīng)解肌,疏木升郁。即宜于木之沖又宜于木之陷,木氣郁陷則百病叢生,桂枝者,疏木通經(jīng)升陷第一要藥。瀉脾腎之濕,以疏木氣,苓術瀉濕則已。本條即使用附子也無過,壞病見陰證陰脈,是為可用,重點是教土濕木郁之治法,寒動而濕盛,寒動而木郁,本條瀉濕則已 |
|
|
來自: 黃元御醫(yī)學研究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