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河南省安陽縣城西行二十公里,進入蔣村鎮(zhèn)境內(nèi),便有一片藍磚灰瓦、古樸典雅的古建筑群映入眼簾。這就是名震中州的馬氏莊園,是晚清“百官楷?!瘪R丕瑤的故居。
馬丕瑤故居 走進莊園,但見匾額楹聯(lián),琳瑯滿目,其中尤以馬丕瑤居室門前立柱上鐫刻的一副楹聯(lián)最為引人注目,“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簡潔明了、質(zhì)樸無華的語言,蘊涵著濃厚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是馬丕瑤做人、處事、為官的核心理念,也寄托著他對子女、族人的殷切期望。100多年來,馬丕瑤六世150多位后人深受這一理念的影響,為官持忠誠、做人守孝道、傳家事耕讀,形成了良好的家風。
馬丕瑤 不愛錢不徇情 憑國法憑天理 馬丕瑤(1831—1895),字玉山,清同治元年(1862年)進士。歷任山西平陸縣令,貴州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廣西巡撫,廣東巡撫等職。縱觀馬丕瑤一生,不論是做官還是生活,始終踐行著忠、孝這兩個傳統(tǒng)文化中至為重要的德行。 馬丕瑤無論在何地任職,都置個人利益于度外,把對朝廷忠心轉(zhuǎn)化為殫精竭慮、盡心盡責、清除積弊、造福黎民的實際行動。馬丕瑤32歲中進士,以“知縣即用”分發(fā)山西。恰逢偏處邊地的平陸縣盜匪猖獗、民怨沸騰,原任知縣如坐針氈,千方百計尋求調(diào)離。面對諸多積案和百姓的怨聲載道,馬丕瑤一上任就在大堂上懸掛出“不愛錢,不徇情,我這里空空洞洞;憑國法,憑天理,你何須曲曲彎彎”的長聯(lián)表明公正嚴明的態(tài)度。隨著一批積案得到公正處理,馬丕瑤贏得了平陸父老的信任和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很快摸清了匪患的詳情和原因,并將盜匪團伙一網(wǎng)打盡。從此,平陸盜匪銷聲匿跡,百姓拍手稱快,“馬青天”的盛名不脛而走。
百官楷模 公元1877年,山西大旱,饑民暴動,巡撫急令馬丕瑤兼領解州,賑災安民。馬丕瑤認為對父母盡孝是人的本分,為黎民百姓造福是當官的分內(nèi)之事。到任后,馬丕瑤一面派人到外省購糧,一面劃分困難等級,計口給糧。同時,通過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了 解到饑民之所以作亂,是因為豪強和官府勾結,田賦嚴重不均。于是,他徹底核查地畝,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終使解州轉(zhuǎn)危為安,流民還家,未經(jīng)鎮(zhèn)壓而暴亂自平。次年解州全境豐收,義倉存糧萬石,并開始對外支援,一舉解除數(shù)州之困。光緒帝聞報大喜,親賜馬丕瑤“百官楷模”牌匾。 馬丕瑤對待百姓如此,侍奉父母更是嚴格恪守孝道。他的俸祿,除了時不時接濟一些窮苦鄉(xiāng)鄰外,主要就用來贍養(yǎng)父母。任永濟縣令時,他父親突然病逝。接到消息后,他立刻報請停薪,歸家丁憂,為父守孝??蛇@時,他連買棺材、雇車馬回家的錢都拿不出來了。永濟人聽說后,被馬丕瑤廉潔奉公的事跡深深感動,紛紛解囊相助,捐湊銀兩,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讀書樓 學業(yè)沒完成 絕不允許下樓 馬丕瑤為官是勤政愛民、廉潔自律的忠臣,治家則是省身律己、言傳身教的嚴父。 馬丕瑤特別重視律己自省,并用自省所得治家。他每天都抽出一定時間來“幽獨審己”,警示自己堅守“誠敬”,切“勿暗肆”。他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約齋”,就是提醒要注意約束自己。在“約齋”里,他綜合摯友勸告,反省自己過去,寫出了對己對人都影響深遠的《約齋銘》。其中很多道理,與“忠孝耕讀”楹聯(lián)的內(nèi)涵一脈相承。比如《約齋銘》第六條“處家”里說“兒輩嚴課讀,也要善誘循循,約約家之本”,意思是要嚴加管束、循循善誘,督促兒孫后輩讀書學習,這才是治家之本。 馬丕瑤對子孫、族人的讀書有極為嚴格的要求。為了督促子孫、族人認真讀書,馬丕瑤在馬氏莊園里專門建了一座“讀書樓”,并請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題寫了樓名。他要求馬家子孫13歲以后,就要到讀書樓學習?!白x書樓”當時沒有樓梯,而是用一個專門的木梯,把孩子送上去后撤走。如果當天的學業(yè)沒完,絕對不允許下樓。 馬丕瑤還經(jīng)常借一些身邊的事情教育子孫、族人。任永濟知縣時,有個極善奉承、人稱“不倒翁”的縣吏,聽說馬丕瑤和他的子侄都酷愛養(yǎng)花,便搜羅奇花異草,大獻殷勤。此人的阿諛奉承引起了馬丕瑤警覺,經(jīng)過調(diào)查,果然發(fā)現(xiàn)這個縣吏口碑極壞,是永濟百姓人人痛恨的第一“害蟲”。查清其腐敗事實后,馬丕瑤立即對其進行了嚴厲懲處,并借此告誡子侄說:“那些投我們所好的人,肯定是有目的的。如果上了他們的當,就跟喝毒藥一樣會害了自己?!?/span>
馬氏家訓 一門雙進士 三代五俊杰 在馬丕瑤的言傳身教下,忠孝德行以及耕讀傳家的思想對其子孫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丕瑤的子女,在父親的影響下,不論是從政經(jīng)商還是務農(nóng),都有所建樹。長子馬吉森是清末民初實業(yè)家,積極創(chuàng)辦工、礦業(yè),一生忠心愛國。1909年,清政府決定用競標的方式開發(fā)六河溝新煤礦,為了不使新煤礦的開發(fā)權落入英國人之手,馬吉森聯(lián)合妹妹馬青霞出資180萬兩白銀,一舉挫敗了洋人的圖謀,大張國威。次子馬吉樟是光緒九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湖北按察使等職,為官恤民善施,力主改革。辛亥革命后,馬吉樟曾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內(nèi)史、北洋政府總統(tǒng)府秘書。雖然被視為親信,但在袁世凱稱帝后,馬吉樟卻當即辭官。小女兒馬青霞積極資助《河南》等革命派報刊,并興辦女學,鼓勵女子追求進步。她還積極參與并支持了辛亥革命,最后將數(shù)百萬家產(chǎn)全部捐給了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稱。 到了馬丕瑤的孫輩,耕讀傳家的家風也使得馬家人才輩出,其中尤以馬載之最為知名。在家風的影響下,馬載之勤奮好學、成績優(yōu)異,后留學美國。歸國后,先后任教于河南焦作福中礦務大學(今中國礦業(yè)大學前身)、蘭州西北工學院等,是我國工礦學界先驅(qū)。海內(nèi)工礦界名人,很多都是馬載之的弟子。馬家因此被贊譽為“一門雙進士、三代五俊杰”。 馬丕瑤重視忠孝、耕讀傳家的家風,到現(xiàn)在依然對馬氏家族有重要的影響。馬丕瑤重孫、馬載之次子馬懷?。?935—2007年)15歲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支援邊疆,參與了新疆十月拖拉機廠的創(chuàng)建,后來任該廠副廠長,為工廠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71年,其父馬載之生命垂危,他火速從新疆趕赴西安醫(yī)院,日夜服侍在父親身旁,直到父親去世。辦完喪事,他又匆忙趕回新疆,由于悲傷和疲勞過度,大病一場,住進醫(yī)院。 (來源:2016年第24期《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 ·韋中月 田夏) |
|
|
來自: 風云際會2009 > 《傳統(tǒn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