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廣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名將,也是一位人格魅力超人的名將,更是優(yōu)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的名將。 他命運多舛!漢文帝也忍不住為他嘆息。他一生跌宕起伏,最終拔刀自刎,結束了他的傳奇人生。 1.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歷史的怪圈 李廣是漢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人。天水市內有飛將巷,曾有李廣故里牌坊,有一座射虎寺。李廣墓就在天水城外的半山坡上,千年來靜悄悄地俯視著這片大地。 漢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今六盤山附近)失守,長安城岌岌可危。為抵抗外辱,朝廷大量征召良家子弟參軍。李廣和他的從弟李蔡參軍。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兩人都脫穎而出,李廣尤其出眾?!妒酚?· 李將軍列傳》中說:(李廣)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戰(zhàn)后,李廣成為皇帝的隨從,一次為保護皇帝,還格殺了一頭猛獸。漢文帝很感嘆:可惜呀,李廣生不逢時,如果在高皇帝(劉邦)時,得個萬戶侯都不算啥。 漢文帝感嘆出于兩點,一是李廣很年輕,二是當時沒有大戰(zhàn),勇士無用武之地。沒有想到,文帝一語成讖,李廣到死,也沒有封侯,成語:“李廣難封”也由此而來。 那么,李廣為何難封呢? 2.平七國之亂,李廣私受梁王將軍印 李廣出生于名將世家。他的祖先為秦代名將李信,曾抓獲燕太子丹。李廣從小學習祖?zhèn)魃湫g,留下了夜晚射虎的故事。傳說,少年的李廣,夜晚在天水城東射箭。忽然,草叢中有一只老虎,遂一箭飛射。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箭在石虎的脖子里。由此,李廣善射之名廣為傳播。 后來,漢景帝登基,李廣外放鍛煉,先為隴西都尉,又為騎都尉。漢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fā),朝廷抽調各地精銳東進平叛。李廣也被抽調參加平叛,任驍騎都尉,斬將取旗,顯功名于昌邑城下。 眼看著,大好前途在望??上У氖牵狈φ晤^腦的李廣,犯了一個非常嚴重錯誤。 梁王派人將一枚將軍印授予了李廣。這個梁王在當時也是一股很大的勢力。雖然沒有參與七國之亂,但后來也差點叛亂。漢景帝時,梁王仗著竇太后的寵愛,橫行霸道,一直想繼承帝位。為此,還派人刺殺大臣,這已經近乎謀反的行徑了。據(jù)記載,當時,梁王制造的弓箭、戈矛武器就有數(shù)十萬件之多。 在這個背景下,李廣接受梁王的將軍印,自然成為朝廷提防的對象。 果然,大軍回朝,李廣沒有獲得封賞。不過,他私收將軍印的事,也不了了之。這應該是看在李廣是北地六郡良家子弟的緣故。也由于李廣是忠良之后的緣故。 3.憑借忠良之后的身份,李廣躲過一劫,但埋下禍根 原來,李廣曾祖為漢將軍李仲翔,在隴西討伐叛亂時戰(zhàn)死。隴西李氏由來大體如此:秦任命李崇為隴西郡首任郡守。李崇及其子孫便居住于隴西狄道,李崇即為隴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子李瑤為狄道侯,李瑤之子李信為大將軍、隴西侯,李信之子李超為漢大將軍、漁陽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 史書記載,李仲翔“漢初為將軍,討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眾寡不敵,戰(zhàn)歿”,“仲翔子李伯考奔父喪,因葬于狄道之東川,遂家焉,世為西州右姓”。伯考之子成紀令李尚,生李廣,史稱李廣為“飛將軍”。 據(jù)考證,李伯考是從右扶鳳槐里縣(治所在今天的陜西興平縣東南)老家到狄道奔喪的。這個槐里也就是《史記》中所說的“古槐里”,也就是隴西李氏來甘肅前的居住地。用自己過去居住地的地名來命名新地方,這種情況在古代屢見不鮮。因為李伯考來自槐里,因而把他新居住的地方也命名為槐里。 如果不是將門世家,不是忠良之后,李廣有可能就被處決了。盡管他躲過了一劫,但私受梁王印之事,直接影響了李廣的后半生。 他一生帶兵不過萬,李廣難封、長期在邊地任職,都與這件事情有莫大的關系。 4.李廣才氣,天下無雙 不久,李廣被調任上谷太守。李廣勇武過人,身先士卒,不懼匈奴羌氐,每到一地皆以力戰(zhàn)聞名,守護了一方平安。邊地民眾稱呼李廣為飛將軍,他們視李廣為守護者。由于,李廣知名度極大,且敢戰(zhàn)。公孫昆邪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span>可見此時,李廣已經成為漢軍的代表或者精神象征,一旦傷亡,會對漢軍的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故而,要對他特別保護。 不過此時,漢王朝對匈奴戰(zhàn)略采取守勢。既不能過分刺激匈奴,又要保護邊地民眾的安全,還要保護好李廣。因此,朝廷只能不斷地調整李廣的職位,他幾乎把邊地太守干了一遍,在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等任過太守。 李廣每到一地,聽到有虎就去射殺。李廣任右北平太守時,一次李廣出獵,將草叢中的石頭,誤以為老虎,射之,結果箭簇沒入石中。后來再讓李廣射,卻不能射入石中??梢姡@是危機時刻潛力的爆發(fā)。不過也有遇到真老虎的時候,在右北平射虎時,李廣也被虎所傷,好在他最終殺了虎,沒墜威名。 《西京雜記》中還記載了一個李廣射石虎的地方。說李廣與兄弟共獵于冥山之北。射虎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他日,又見臥虎,射之,沒矢飲羽。視之乃石也。冥山又名石城山,在河南信陽東南,這里是韓楚交界之地,為天下九塞,產利劍。李廣兄弟是不是,為尋找好兵器而去那里,這我們就不知道了。 5.一對三,李廣輕松擊敗匈奴射雕者 每到一地,李廣就留下一段傳奇故事!在上郡,李廣射殺匈奴射雕者后,擺下空城計嚇退匈奴人。有一年,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朝廷震動,天子也派宮中的貴人前來。一天,那貴人一行十余人外出。這時,來了3個匈奴游騎。從人數(shù)上看,怎么也能拿下這3個匈奴人。 誰知,這3人是匈奴人中的射雕者。箭術非常了得,十幾個漢軍不僅沒有拿下,而且死傷大半,就連貴人的護衛(wèi)都被匈奴人射殺完了。無奈,貴人跑去找李廣。李廣一聽,就說一定是射雕者干的。李廣率百騎追了過去。雖然對手是匈奴人中的射雕者,但李廣不懼,一對三,李廣射死二人,抓了一人。匈奴射雕者,往往是匈奴單于身邊的護衛(wèi)。李廣殺了射雕者,招來匈奴大隊騎兵報復。 匈奴人占據(jù)山頭,就要發(fā)動沖擊。僅有百余人的李廣,當機立斷,繼續(xù)逼近匈奴。在距離匈奴兩里的地方。他們擺出空城計,下馬解鞍,裝作引誘匈奴攻擊的樣子。這下把匈奴人嚇住了。不過,匈奴人中也有大膽之輩,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來試探李廣他們的虛實。李廣不動聲色,忽然上馬,急速騎行,突襲射殺了匈奴白馬將。然后,回到原地,繼續(xù)等待。這下,匈奴人進退兩難,僵持到夜半,匈奴人悄悄跑了。 天亮,李廣才帶著人回到大營。此時,大營中的人都不知道李廣去了哪里。顯然,大營沒有接到李廣的報告。 6.殺俘不祥,司馬遷道破李廣難封的根源 漢武帝即位,調李廣去守衛(wèi)未央宮,程不識守衛(wèi)長樂宮。兩人都是名將,帶兵風格就各不相同。李廣依靠個人魅力號令士卒,程不識依靠號令軍法。不過,李廣帶兵善于突擊,屬于奇兵;程不識則是列陣而戰(zhàn),為正兵。這也是他不能封侯的原因,隊列不整,有時軍營連巡邏哨都沒有。 不久,漢軍在馬邑伏擊匈奴。雖然沒有成功,但卻拉開了大規(guī)模反擊匈奴的大幕。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開始了。命運不濟的李廣,卻在四年之后被匈奴俘虜了。 原來,漢軍在雁門出擊匈奴。李廣被圍,敵眾我寡。兩軍對戰(zhàn),如果列陣而戰(zhàn),漢軍能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可惜李廣并不擅長列陣而戰(zhàn)。最終匈奴優(yōu)勢兵力,擊破李廣部。李廣受傷被俘。匈奴將李廣放在馱轎上,準備送給單于。不料,勇武過人的李廣,半路上,乘機逃脫了。他沿途召集失散士卒,順利入塞。但李廣所部,損失慘重,且被俘,按軍律當斬。最后,他花錢贖罪,逃過死罪,在長安閑居。 一次,李廣夜行歸來。受霸陵尉盤問,隨從說“故李將軍”。喝醉的霸陵尉說:“今將軍尚不得夜行”。宵禁是古代一項比較嚴格規(guī)定,照例盤查為霸陵尉職權,無可厚非??墒?,李廣復出右北平太守時,把霸陵尉要到自己軍中,和他一起到了右北平,剛進軍營就叫人把霸陵尉殺了。 還有一件事,不能不說!李廣擔任隴西太守時,羌人經常反叛。李廣采用計謀誘降八百多人,又使用詭計殺了。 被俘、公報私仇、殺俘,這三件事,也為李廣封侯,籠罩上陰影。自古殺俘不祥,白起、項羽結局都是如此。且西漢王朝,非常重視投降的部族。俘虜八百人,本來應成為李廣武將生涯中輝煌的一筆,可是他卻殺了。顯然,李廣處理不當。 故而,《史記 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很感嘆地寫道:“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span>
7.傳說,李廣是司馬遷夫人的外公
司馬遷的《史記 李將軍列傳》篇幅也比較大,司馬遷飽含感情,將李廣一生寫得跌宕起伏,慷慨激昂,也將李廣性格弱點隱藏在了其輝煌人生的背后。 在《史記》中,司馬遷為李廣單獨立傳,三次主持反擊匈奴大戰(zhàn)的衛(wèi)青霍去病都沒有此待遇。李廣是名將,這一點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得清清楚楚,是毋庸置疑。但功績和重要性,無法同衛(wèi)青霍去病相比。而且,在卷名中,其他人多用名字,而李廣傳記,用的是《李將軍列傳》。 那么,司馬遷為何這樣寫呢?這就要從司馬遷的夫人柳倩娘說起。這位柳倩娘,不僅和司馬遷共同編寫了《史記》,而且用畢生心血守護了《史記》。 相傳柳倩娘是成紀人,李廣是她的外祖父。柳倩娘的父親柳振庭是一位很有才學的人,他的詩、文都很好,又擅長書畫。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既喜歡文學,又喜歡畫畫。 司馬遷55歲那年(約公元前91年)他的《史記》定稿了。由于許多地方涉及到漢高祖劉邦以及文、景帝。司馬遷害怕《史記》遭焚毀刪改,把倩娘抄的定稿,送回家鄉(xiāng)夏陽隱藏,把草稿留在京師。就這樣,柳倩娘保全了《史記》正本。然而,關于柳倩娘歷史,史書記載的非常少,絕大部分只是一個傳說。 8.英雄末路,不愿受辱,自刎而死 李廣的結局是這樣的。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漢王朝組織了一次規(guī)??涨皼Q戰(zhàn),衛(wèi)青、霍去病等人分東西兩路夾擊匈奴?! ?/span> 年邁的李廣一再懇請參戰(zhàn),便任命他為前將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后將軍曹襄一起歸大將軍衛(wèi)青節(jié)制,遠征漠北。李廣的兒子李敢也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攻擊左賢王。(此戰(zhàn),李敢立下戰(zhàn)功被朝廷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 ? 衛(wèi)青出塞后找不到匈奴主力,決定兵分兩路。衛(wèi)青率領一部直趨漠北,李廣、趙食其迂回東進。由于東進路程遙遠,而且缺乏水草,李廣不愿前往,無奈從命。衛(wèi)青所率的一路,與匈奴主力相遇,風沙之中,連夜激戰(zhàn),包抄匈奴大營,由于兵力不足被匈奴脫逃。只好南返,等穿越大漠之才與李廣、趙食其會合?!?/span> 顯然這次遠征衛(wèi)青一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若不是霍去病一路取得輝煌戰(zhàn)果,這次耗費巨大的軍事行動就徹底失敗了。 軍中調查原因,而李廣拒不接受調查。李廣說了一段非常令人感慨的話:“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彼煲蹲詣q。 一代名將,人生之路,就此劃上句號。李廣難封,也成為千年懷才不遇者的嘆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