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緣分難忘 1949年10月1日,清華師生在著名體育家馬約翰等人的帶領(lǐng)下參加開國大典。當(dāng)他們走過天安門,一齊向城樓上的毛澤東主席高呼“毛主席萬歲”時,城樓上微笑的毛主席也用自己獨特的湖南口音高聲回應(yīng):“清華同志們?nèi)f歲!” 1959年國慶,清華方陣的最前面是微型汽車,車上插著“清華大學(xué)”的校旗。在 “永遠(yuǎn)跟著共產(chǎn)黨走”的巨型標(biāo)語后面,是游行的人群。在“清華大學(xué)十年來的成就”10個大字后面,是反映清華10年來偉大成就的各種標(biāo)語圖表:4個巨大模型, “原子反應(yīng)堆”模型,“雷達(dá)”模型,“原子核”模型, “電子”模型。我們的隊伍把校園里,實驗室里的術(shù)語模型搬到了全世界的矚目下,這是當(dāng)時清華的最高科技水平,甚至象征著中國最高的科技水平。 1961年國慶,清華游行隊伍里有一座巨大的石膏像,象征著青年學(xué)生勤奮學(xué)習(xí),向又紅又專的方向邁進(jìn);以及原子核模型,象征清華人永攀科學(xué)高峰。 1964年國慶,清華游行隊伍中有著土木建筑系制作的200只中型氣球,上面印著花籃、火箭、機(jī)床等25種五彩裝飾,象征著祖國蒸蒸日上、繁榮富強(qiáng)的面貌。慶典上,清華方陣在高校隊伍中作為壓軸出場,那一刻,大家喊著“毛主席萬歲”,都特別激動,在天安門廣場上,就覺得真正地和祖國站在一起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真的特別地興奮,感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1999年國慶,在清華參加的“教育方陣”國慶游行隊伍中,有一輛超大型彩車,其主題為“科教興國”。時為機(jī)械學(xué)院教師的汪勁松教授參與了彩車的研制工作。為了保質(zhì)保量按時完成任務(wù),他們暑假沒有休息,冒著40度的高溫,同制造工人奮戰(zhàn)在一起。 2009年,國慶60周年慶典,那是五千清華人共同的回憶。9字班新生臨危受命——用6天時間,凝聚成一個嶄新的國慶群眾游行方陣——毛澤東思想標(biāo)語方陣,參與10月1日的慶典。從召開動員大會、各院系報人數(shù)、確定最終名單,再到全體參演人員登車到訓(xùn)練基地,僅用了32小時。9月26日下午天降大雨, 27日凌晨4點隊伍出發(fā)前往密云的合練, 28日凌晨1點到3點的長安街實地演練。9字班的新生度過了馬不停蹄的6天?!扒迦A制造”的隊伍,終于等來了國慶60周年慶典的這一天。94米最燦爛的篇章,81秒最莊嚴(yán)的步伐,無論是2個月的準(zhǔn)備,還是9字班新生6天的集訓(xùn),都在天安門廣場上化作激昂澎湃的力量,這是清華人2009年的國慶回憶。 這么多清華人曾參加國慶活動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55年我校有7800余人參加游行,1958年達(dá) 10000余人,1959年10年大慶時,除游行隊伍9600余人以外,另有1000人參加北京市儀仗隊、民兵師和文藝、體育大隊,3600余人參加北京市第三中隊。而在1961年到1965年間,我校參加國慶游行的平均人數(shù)也保持在8000人左右。1984年是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家決定舉行“文革”后首次盛大國慶慶典和閱兵活動,清華這次出動了1847名學(xué)生組成儀仗隊,組織2200人參加科教游行隊伍。到1999年國慶50周年時,清華參加國慶群眾游行的師生為1120人。 去天安門游行一次怎么夠 在清華歷年的游行隊伍中,有不少人不止一次在天安門前參加過慶?;顒?。 1999年,自動化系老教授吳麒已年近七旬,但他仍然找到學(xué)校和院系相關(guān)負(fù)責(zé)人,主動要求參加國慶游行。他說:“50年前我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開國大典,今天我要再去廣場歡慶祖國50年大慶。這一輩子,我跟黨和人民一起走過,我要向祖國和人民做最后的匯報!”于是吳老不僅在天安門前經(jīng)歷了新中國的誕生,也經(jīng)歷了50年輝煌成就的展現(xiàn)。再次夢圓的吳老還充滿激情地賦詩一首:“建設(shè)祖國五十年,游行匯報夢已圓。駐足長街翹首望,世界東方霞滿天”。 我校原黨委書記方惠堅自從1950年考上清華土木系之后,一直在清華學(xué)習(xí)、生活和工作。除了1949年和1999年兩次游行外,其余的他都參加了。談到當(dāng)時的情景,方惠堅仍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他說:“特別是在五六十年代,每年都參加。雖然參加了那么多次,但每次經(jīng)過天安門,看著毛主席的身影,看到祖國一年一個大變樣,心里總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激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