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詞原文】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精華賞析】 這首詞牌名很像描寫愛情的《長相思》,實際上主要是在描寫邊塞的風光。 很可能,納蘭這首《長相思》的上片寫的是出巡塞外夜晚扎營時的景象,下片則是描寫暴風驟雪來臨、氣候驟變時的情形。 “山一程。水一程?!边@兩句詞極言征途遙遠,路途跋涉;從北京到山海關外,一路跋山涉水,路途當然是十分艱辛的。不過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寫了山遙水遠的路程之后,接下來是不是該直接寫邊塞的風光了呢?我們讀過很多唐代詩人寫的邊塞詩,他們的筆下呈現(xiàn)過非常壯觀又極其荒涼的塞外風景,因此在納蘭寫到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我們似乎就只等著他接下來如何寫塞外的蒼茫壯闊了??墒羌{蘭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他緊接著一句“夜深千帳燈”,這就完全不是“正常”的塞外風光啊。 為什么不是正常的塞外風光呢?因為“夜深千帳燈”不是自然的邊塞風光,而是那個特殊日子里“人造”的邊塞風光。這句詞其實是在突出康熙御駕出巡的宏大氣勢,大隊人馬扎營之后已經(jīng)是深夜,無數(shù)營帳中透出的萬點燈火,遠遠望去恍若繁星滿天,照亮了蒼茫漆黑的塞外。這就是納蘭眼中豪邁的大國氣度吧? 所以啊,這首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將保護御駕出巡的自豪感與思念故鄉(xiāng)的孤獨感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大國豪情與思鄉(xiāng)柔情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特別的美感。 “夜深千帳燈”是這首詞中最有名的金句,也是整首詞描寫塞外風光最有特點的一句。王國維說這句詞足堪媲美唐詩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經(jīng)典名句。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主要實寫自然風景,而“夜深千帳燈”卻只是把自然風景作為背景,更加突出了人與自然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壯美風景,而且,這不是人為刻意去制造的風景,而是皇帝的邊塞生活無意中營造出來、與自然完全和諧融為一體的風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绷攘葞拙?,納蘭就讓這首詞的氣勢達到了最高潮??墒?,當我們剛剛沉浸在壯闊的邊塞風光的時候,緊接著,納蘭性德又打出了一張出人意料的牌,他并沒有順著我們的思路,繼續(xù)去渲染帝王氣勢和邊塞風光,而是筆鋒一轉,過片“風一更。雪一更”卻開始渲染起邊塞氣候的突然變化了。暴風驟雪的喧囂聲,聒噪個不停,讓他無法入睡。由此引發(fā)出詞人對故鄉(xiāng)之寧靜溫暖的思念:“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如果這個時候還是在北京溫暖的家中,那他早已經(jīng)安然入睡了吧。如今離家已經(jīng)那么久那么遠了,他多想在夢里回到故鄉(xiāng),暫時忘掉塞外的風雪交加,享受著家的溫暖呢。在邊塞詞中融入對家的思念,這是歷代邊塞詩詞的一個共同特點,那么納蘭的《長相思》描寫思鄉(xiāng)之情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他說“故園無此聲”:我家那里可沒有這樣風雪嚴相逼的酷寒哪。 納蘭生于北京長于北京,“故園”當然就是指北京。所謂的“無此聲”,就是指的“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的聲音。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即便是到了現(xiàn)在,全球氣候變暖,北京的早春也完全可能出現(xiàn)“風一更雪一更”的天氣的,可納蘭偏偏要說“故園無此聲”,說北京沒有像塞外這種風雪呼嘯的聲音,那他的真正用意又會是什么呢? 他真正想說的并不是說北京的氣候有多暖和,而是因為北京有他的家,他的親人,他溫柔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只要是有家、有愛、有親人的地方,無論氣候多么寒冷,都會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安穩(wěn)平靜和溫暖踏實。 可見啊,納蘭性德的邊塞詞不僅展現(xiàn)出塞外風景的壯觀遼闊,展現(xiàn)出御駕出巡的豪邁榮耀,他更愿意渲染因為離別而導致的悠悠思念,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化百煉鋼為繞指柔”吧。 康熙十六年(1677)秋,納蘭被康熙皇帝任命為正五品的三等侍衛(wèi),相當于皇帝的保鏢,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帶刀侍衛(wèi)御前行走。作為一位文武雙修的詞人,多次出塞巡視的經(jīng)歷,使得納蘭性德的眼界比一般詞人更加開闊,他的創(chuàng)作大大拓展了邊塞詞的意境。在以往的邊塞詩詞中,主要以兩類思想最具代表性:一類是厭戰(zhàn)思鄉(xiāng)的主題,一類是渴望馳騁沙場、報效國家的豪情。 在詞的歷史上,向來被視為文人邊塞詞之鼻祖的范仲淹《漁家傲》詞,更是融合了英雄的豪情與思鄉(xiāng)的柔情。這首詞被歐陽修評價為是“窮塞主詞”,意思是在范仲淹筆下,已經(jīng)將邊塞之荒涼寂寞、將士之孤獨思家、功名之遙遙無期寫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xiàn)了范仲淹作為“塞主”——鎮(zhèn)守邊疆的軍事統(tǒng)帥的境況之窮與心情之窮,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納蘭寫邊塞的詞,比之范仲淹又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風格。 夜深千帳燈的豪邁壯闊,故園無此聲的憂傷纏綿,被納蘭性德完美地糅合在同一首詞中。納蘭性德的邊塞詞不僅展現(xiàn)出塞外風景的壯觀遼闊,他更愿意渲染因為離別而導致的黯然銷魂,將羈旅行役和離別思鄉(xiāng)結合起來,而且他更加注意發(fā)揮詞的閨情本色,因此他的思鄉(xiāng)主要指向愛情中的相思情感。 【知識點·速讀】 1、《長相思》還有一個名字叫《雙紅豆》。因為王維的《相思》,紅豆幾乎就成了相思和愛情的代名詞了。 2、榆關就是山海關,古名榆關,明代改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市??滴醵荒辏?682)早春,二十八歲的納蘭性德扈從康熙圣駕出巡,出山海關,去長白山舉行祭祀大典,長白山是清朝的發(fā)祥地,被歷代清朝皇帝看做是十分神圣的地方。這首《長相思》便是作于前往山海關途中。這首《長相思》這首詞描寫的是山海關外的邊塞風景,是納蘭性德邊塞詞中的經(jīng)典之一。 3、納蘭屬于清朝八旗中的滿洲正黃旗,是清朝地位最高的階層、血統(tǒng)最為純正的貴族。按規(guī)定八旗子弟必須學習騎馬射箭,《清史稿》納蘭傳里說他才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刻苦練習騎馬射箭,長大以后更是一邊策馬飛馳,一邊拉弓射箭,百發(fā)百中??滴跏辏?677)秋,納蘭被康熙皇帝任命為正五品的三等侍衛(wèi)。在康熙二十一年納蘭護駕出巡長白山的這一年,康熙還下旨升納蘭為二等侍衛(wèi),后來又晉升為正三品一等侍衛(wèi),躋身于朝廷高官之列,對他恩寵之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