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回:悲情英雄單雄信 漂泊殘魂土一丘, 斷碑千古共松揪, 寒鴉啼落陵前月, 疑訴當年汗馬愁! 定場詩一首!那位問了,這詩是啥意思???這首詩啊,叫《詠單雄信墓》,是明代一個叫楊清的詩人寫的。詩歌這東西,自唐朝以降,就是黃鼠狼下地老鼠兒,一代差著一代。明詩嘛,看個意思就得了。這首詩呢,沒啥藝術(shù)性、思想性可言,就是表達了對昔日叱咤風云的單雄信,如今也指入荒丘的感慨而已。 我自幼苦讀,各種史書、小說、傳奇、筆記讀的不少,但我仍然記得當初看到《隋唐演義》第六十回《出囹圄英雄慘戮 走天涯淑女傳書》這一章節(jié)里,單雄信被秦王李世民所擒、后被斬首時掩卷沉思、流淚不止的情景。那么單雄信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课覀兿葋砜纯丛谖膶W作品里的他。 在《隋唐演義》以及各類與隋唐歷史有關(guān)的古典小說里,單雄信都被描寫的力大無窮、藍臉赤發(fā)虬髯、手持一桿金釘棗陽槊、有萬夫不當之勇。他與秦瓊、徐懋公、魏征、王伯當、謝映登、尤俊達、程咬金等人義結(jié)金蘭、情同手足。瓦崗軍失敗后,賈家樓大部分兄弟歸順了唐朝,但單雄信因為與高祖李淵有殺兄之仇,所以至死不降唐朝。后投奔了叛軍首領(lǐng)王世充,并取了王世充的妹子(也有說女兒的)為妻。王世充兵敗后,單雄信被擒就戮。在這些小說里,單通單雄信的人生軌跡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一是居住在山西潞州天堂縣八里二賢莊期間,為大隋朝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為人任性好俠、重義輕財。這個階段結(jié)識了當時黑白兩道通吃的山東好漢秦瓊秦叔寶,對秦二爺百般照顧。后赴山東荔城縣為秦母祝壽,與眾多好漢賈家樓結(jié)拜,成為賈家樓四十六友的老五;二是瓦崗軍時期。秦瓊等人造反之后,落腳瓦崗軍。單雄信成為瓦崗軍五虎上將之一。這兩個時期可以說是單雄信最愜意的一段時間;三是瓦崗軍失敗,單雄信投奔當時的叛軍王世充部。后為王世充兵敗、雄信被秦王李世民所擒,斬于市曹。 文學作品里是這樣,那么歷史上是不是真有單雄信這么一號人物呢?他到底和這些小說里描寫的一樣不一樣呢?且容我慢慢道來。 歷史上呢,確實有單雄信這么一號。在《新.舊唐書》里,都有關(guān)于此人的記載,但是非常的少,都只有短短一段話,意思也差不多,我們看一下《舊唐書.李密傳》里寫的吧: 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密偃師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為大將軍。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zhàn),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東都平,斬于洛陽。 曹州,就是今天的山東菏澤。山東人單雄信,和翟讓關(guān)系不錯。從小就能征慣戰(zhàn),非常勇猛,槍馬純熟,李密的部隊里的兵將們都管他叫“飛將”。關(guān)于這種說法,其它史書上也有記載。比如唐段成式所做《酉陽雜俎》中就說: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至年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你看,力大無窮,勇武過人,一桿槍的槍頭就七十斤。在《資治通鑒.一八六卷》中,也寫道:初,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所以,雄信勇猛過人這一點是沒錯的。只不過到底是用槍,還是用金釘棗陽槊,這幾本書里說的不一樣而已。接著看,李密在偃師之戰(zhàn)失敗后,單雄信歸降了王世充,并被封為大將軍。唐太宗為秦王時,帶兵攻打王世充,圍攻東都洛陽。單雄信帶兵阻擊唐軍,他挺槍直刺李世民,就在槍尖兒就要扎到李世民的霎那之間,徐茂公大聲喊道:大哥,這人是秦王李世民啊!”單雄信慌忙停手,打馬而去,太宗逃過了一劫。等到王世充戰(zhàn)敗,洛陽解放,單雄信就被李世民給殺了。 看到這兒,您可能要說了:哦,歷史上就這樣啊,這么簡單就給掛了,還不如小說里寫的好玩兒呢。您先別著急,真實的歷史永遠比虛構(gòu)的小說要精彩,啥事就怕分析你,我給您分析分析啊。首先啊,這里邊沒說單雄信和秦瓊關(guān)系好,這是和小說里不一樣的地方;其次呢,說和翟讓關(guān)系好;第三呢,說他有一次差點殺了李世民,但是被徐懋公給制止了。雖然也沒直說他倆關(guān)系好,但能制止單雄信殺秦王,這關(guān)系貌似不一般;第四呢,單雄信被李世民問斬于洛陽。這四點里面,可說的就多了,好玩兒也多了。 真實的歷史中,單雄信和秦叔寶并無交情。他最好朋友是徐懋公,和翟讓關(guān)系也不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單通和徐懋公倆人是老鄉(xiāng)。我們看看《新舊唐書.李勣傳》中,對李勣的記載: 李勣,曹州離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衛(wèi)南。本姓徐氏,名世勣,永徽中,以犯太宗諱,單名勣焉。家多僮仆,積粟數(shù)千鐘,與其父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大業(yè)末,韋城人翟讓聚眾為盜,勣往從之,時年十七。 李勣是山東菏澤離狐縣人。離狐縣是哪兒呢?就是今天的菏澤東明縣和牡丹區(qū)一帶。隋末時李勣家遷到了今河南滑縣一帶。他本來叫徐世勣,永徽年間,因為犯太宗李世民的忌諱,便改名徐勣。后來因為立功,被賜姓李。老徐家是大家主兒,牛馬童仆糧食無數(shù)。徐勣和他爹倆人都樂善好施、扶危濟困。隋朝大業(yè)末年,滑州韋城人翟讓聚眾造反,十七歲的徐勣便跑到了瓦崗山,投奔了翟讓。那么這和單雄信有啥關(guān)系呢?來看《資治通鑒.一八三卷》: 讓遂亡命于瓦崗為群盜,同郡單雄信,驍健,善用馬槊,聚少年往從之。離狐徐世勣家于衛(wèi)南,年十七,有勇略,說讓曰:“東郡于公與勣皆為鄉(xiāng)里,人多相識,不宜侵掠。滎陽、梁郡,汴水所經(jīng),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弊屓恢?,引眾入二郡界,掠公私船,資用豐給,附者益眾,聚徒至萬馀人。 翟讓逃到瓦崗山,便開始落草為寇、占山為王、聚眾造反。他的老鄉(xiāng)單雄信驍勇善戰(zhàn)、善于騎馬用槊,也聚集了一群小年輕兒的跑到瓦崗山投了翟讓。這里面啊,就有十七歲的徐勣徐懋公。徐勣一來,就給翟讓出了個主意,不過呢,這不是今天說的重點,就不展開說了。通過這兩段,可以看出來,翟讓、徐勣、單雄信仨人是老鄉(xiāng)。還有呢,我估計他們仨,早就認識。尤其是徐勣和單雄信,早就是好朋友,所以才會跟著單雄信一起投奔了翟讓。隨后不久,有一個牛人來到了瓦崗寨,他就是李密。李密來了之后不久,就顯示出了過人的才能。翟讓就在徐勣和王伯當?shù)膭裾f下,把瓦崗之主的位子,讓給了李密。這一段和小說、評書里是有很大差別的。沒有混世魔王程咬金三斧子定瓦崗的故事,沒有瓦崗山拜旗的故事,那些都是吃柳條拉簸箕——編的。李密當了頭之后呢,野心就變大了?!杜f唐書.李密傳》里記載: 二月,于鞏南設(shè)壇場,即位,稱永平元年,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得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拜翟讓為司徒,封東郡公。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祖君彥為記室,其余封拜各有差。 啥意思呢?煬帝大業(yè)十三年(617)二月,在鞏縣南邊,李密自立為王了。給了一群人封了官兒。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看,是不是李密左膀右臂的趕腳?單雄信和徐勣的關(guān)系啊,確實是鐵?!杜f唐書.李密傳》還有這么一段: 讓部將徐世勣為亂兵所斫,中重瘡,密遽止之,得免,單雄信等頓首求哀,密并釋而慰諭之。于是詣讓連營,諭其將士,無敢動者。乃命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tǒng)其眾。 這是記載的李密設(shè)計殺了翟讓之后(這段以后會講),徐勣作為翟讓的部將也被砍成重傷,在李密的制止下,才得以幸免,不過作為翟讓的哥們,徐勣仍然深刻處在危險之中。但是您別忘了,徐勣也有哥們啊!為了李密的安危,單雄信帶著手下跪在李密面前苦苦哀求,李密才釋放了徐勣。你看,這哥倆是老鐵啊!所以,《隋唐嘉話》里說:英公始與單雄信俱臣李密,結(jié)為兄弟。最初的時候,英公徐勣與單雄信一起都在李密手下,倆人關(guān)系很鐵,結(jié)為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那種。 說完徐勣和單通的關(guān)系,咱們再說說單雄信差點殺了李世民的事兒。剛才說了,正史唐書里記載了這個事件,可信度比較高。在各種野史、小說、筆記里也有這一段,來看段成式寫的《酉陽雜俎》: 常與秦王卒相遇,秦王以大白羽射中刃,火出。因為尉遲敬德拉折。 有一次單雄信與秦王李世民偶然遭遇,單雄信走馬追趕秦王,秦王慌忙中用白色的羽箭射他,沒想到射中了槍刃,當時火花四濺。這是還好尉遲恭拍馬趕到,救了秦王,還把老單的槍給弄折了。這是野史里寫的,小說、評書里就更邪乎了。咱們可以看個好玩的版本,評書隋唐演義第99回《尉遲恭鞭打單雄信,羅少保感服李世民》里是咋寫的: 這里,君臣二人正在說得高興,單雄信的馬已跑到跟前,喊了一聲:“小秦王李世民,俺單通到了,我看你還往哪里跑?”這一喊把李世民嚇了一跳。程咬金一瞅:我的媽呀!這老五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可要了命啦。這要再出點危險,那徐老道還能饒我?再看單雄信,端槍直奔李世民:“李世民!拿命來吧!”程咬金急忙橫馬攔?。骸拔宓?!你要干什么?你聽我說,他是秦王,你可不能傷害他,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魚情看水情,看在四哥面上,千萬手下留情。”單雄信眼都紅了,大槊一舉:“躲開!你不躲開我可要打啦!”程咬金大喊:“秦王快跑!”這一喊提醒了秦王,李世民撒馬便跑。程咬金在這里對付單雄信。單雄信急了,一槊朝程咬金打來,程咬金用大斧一迎,竟把大斧震飛。程咬金往旁邊一閃,單雄信飛馬去趕李世民 …… 這時又有一匹戰(zhàn)馬,如飛趕來,邊跑邊喊:“單雄信,休傷我主,俺來了!”李世民一聽心才掉到肚里。單雄信不得不把馬圈回,迎戰(zhàn)來將。他們回頭一看,見來的這員大將,騎著一匹光身子馬,沒有馬鞍;頭上挽著牛心發(fā)髻,用一根竹簪別著,上身光著膀子,下身穿一件褲衩,光著兩只腳,手擎十八節(jié)鋼鞭,這正是黑袍將軍尉遲恭。尉遲恭在營內(nèi)無事,就騎馬來到護城河邊,他看這里水好,又僻靜,就脫了衣服,下河洗澡,洗了一會兒又把馬拉下河去,刷起馬來。這時程咬金喊著過來了,他一聽秦王被單雄信追趕,就把馬牽上岸來,顧不得備鞍穿衣,躍上馬去。恰好李世民、單雄信一前一后,剛從樹林跑了出來,尉遲恭就騎著沒鞍的馬趕來救主。單雄信本來有點怕尉遲恭,因為上次挨了他一鞭還沒全好??墒撬娢具t恭人無鎧甲,馬無鞍轡,正好是報仇的好機會,于是舉槊朝尉遲恭便打。尉遲恭并無懼怕,舞起鋼鞭和單雄信戰(zhàn)在一起,尉遲恭由于沒有馬鞍,戰(zhàn)馬不習慣,人也不習慣,單雄信卻一招快似一招。尉遲恭想:這樣時間長了,我要吃虧,得設(shè)法把他的棗陽槊奪過來,自然就可勝他。他主意已定,待單雄信的棗陽槊打來,他往旁邊一閃,左手抓住槊桿往胳肢窩里一夾,右手鋼鞭就照單雄信打來。單雄信一看:不好,不撒手丟槊,鋼鞭就要打在頭上,只好丟開槊往旁邊躲閃,單雄信成了赤手空拳。這就叫御果園單鞭奪槊。 這可是小時候聽評書最愛聽的橋段了!不過呢野史里還有一段記載,和正史的區(qū)別就是李世民變成了李元吉,但我覺得其精彩程度,卻要遠遠超過評書。我們來看看《隋唐嘉話》里咋寫的: 密既亡,雄信降王充,績來歸國。雄信壯勇過人??兒笈c海陵王元吉圍洛陽,元吉恃其膂力,每親行圍。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盡飲,馳馬而出,槍不及海陵者尺??兓体幔B呼曰:'阿兄阿兄,此是績主。雄信攬轡而止,顧笑曰:'胡兒不緣你,且了竟。' 李密被滅了,單雄信投降了王世充,而徐勣呢,歸順了大唐。單雄信那叫一個厲害??!有一次,徐勣與海陵王李元吉圍攻洛陽,這個李元吉啊,雙臂一晃有千斤之力,就總是感覺良好。所以每次開戰(zhàn)的時候,就親自上陣。這一次開戰(zhàn)前呢,王世充叫來了單雄信,把這一點告訴了他,并且用金碗給單雄信敬酒。單雄信深知王世充之意,一飲而盡,躍馬挺槍去戰(zhàn)李元吉。一槍刺過去,眼看著槍尖兒就要扎到元吉之時,徐勣慌忙大喊:大哥大哥,且慢動手,這位可是我的主公?。?!單雄信勒住馬,按下槍,笑著和徐勣說:這個小雜毛,要是不因為你,今天就嗝屁朝涼了……” 看,真實的才是最精彩的??!雖然正史野史里單雄信追殺的對象不同,但是也可以相信歷史真有這樣的事兒發(fā)生。雖然沒結(jié)果了世民或者元吉,但這單雄信也是把老李家得罪的透透兒的了。“胡兒不緣你,且了竟”,這對一個皇室成員來講,恐怕是比戰(zhàn)死沙場更可怕的侮辱。我分析,這也是單雄信不敢投降李世民、李世民最后非要殺單雄信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單雄信是咋死的。單雄信沒殺了李世民或者李元吉,但是唐軍卻沒給他留一點面子。當年(620年)王世充戰(zhàn)敗,單雄信被擒,沒多久就被李世民砍了腦袋。這一段也是小說中著力渲染的橋段,我們看一下清朝褚人獲的《隋唐演義》第六十回《出囹圄英雄慘戮 走天涯淑女傳書》咋寫的: 叔寶三人,一杯酒猶哽咽咽不下去,雄信已吃了四五碗了。此時眾禁子多捱進門來,站在面前,門首又有幾個紅頭包巾的人,在那里探望。雄信對兩傍禁子道:“你們多是要伺候我的?”眾禁子齊跪下去道:“是?!毙坌疟愕溃骸叭秩ジ赡愕氖?,我自干我的罷!”叔寶與懋功、知節(jié),俱皆大慟起來。雄信止住道:“大丈夫視死如歸,三兄不必作此兒女之態(tài),貽笑于人。”叔寶叫那劊子手進來,吩咐道:“單爺不比別個,你們好好服事他?!北妱W育R聲應道:“曉得?!表Φ溃骸笆鍖毿?,我們先到那里,叫他們鋪設(shè)停當。”叔寶道:“有理?!敝?jié)道:“你二兄先去,弟同二哥來?!表εc叔寶灑淚先出了獄門,上馬來到法場。只見那段達等一干人犯,早已斬首,尸骸橫地。兩個卷棚,一個結(jié)彩的,一個卻是不結(jié)彩的。那結(jié)彩的里邊,鉆出個監(jiān)刑官兒來相見了。懋功叫手下,揀一個潔凈的所在。叔寶叫從人去取當時叔寶在潞州雄信贈他那副鋪陳,鋪設(shè)在地。 就這段兒,小時候每次看,都會哭哭啼啼的。英雄受戮,兄弟情深,本有回天之法,卻無回天之意。每每總覺得單雄信死得太可惜,本可以投明主建功立業(yè),誰成想?yún)s陰差陽錯死得毫無意義。唉,無悲情,不英雄啊!那位問了,這是小說啊,那歷史上真事兒是啥樣的呢?真事兒啊,和這個差不多,區(qū)別就是小說里吃的是燒烤,歷史上吃的是刺身。但是呢,真實的,看了卻比小說更痛心。《資治通鑒.一八九卷》: 及洛陽平,世言雄信驍健絕倫,請盡輸已之官爵以贖之,世民不許。世固請不能得,涕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辦事?!笔涝唬骸拔岵幌в嗌c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許國,事無兩遂。且吾死之后,誰復視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隨兄為士,庶幾不負昔誓也!” 王世充戰(zhàn)敗,將殺單雄信。世,即指徐勣對李世民說,雄信是猛將,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反掌關(guān)門一般,請撤掉我所有的官職,只求免單通一死。李世民沒有同意,徐勣連著求情多次,李世民仍然不同意。徐勣只能哭著走了。見到單雄信,雄信說:我就知道你辦不了這事兒,別為難了。徐勣說:我不是舍不得我這條命,我本想和你一起赴死,但是我已經(jīng)以身許國,忠義不能兩全。再說,我要是也死了,你的妻子、兒子誰來照顧呢?說完用刀在大腿上割下一條肉來,讓單雄信吃了。說道:大哥,你吃了這塊肉,就算我和你一塊兒入土了。也算我徐勣,對得起當初的誓言! 唏噓不已吧!野史中有這一段,看《隋唐嘉話》: 充既平,雄信將就戮,英公請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績曰:'平生誓共為灰土,豈敢念生,但以身已許國,義不兩遂。雖死之,顧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無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 這正是: 男兒生來膽氣奢, 關(guān)山踏遍意巍峨。 一朝失利身赴死, 成敗自有后人說! 匆忙為之,偶有錯字,各位爺臺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