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倔強的小貝塔 北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于濟南章丘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進士,任禮部員外郎,曾拜于蘇東坡門下,母親王氏,亦能詩善文,是位才女。 李清照被封為一代詞宗,作品收集在《漱玉詞》。 她的早期作品多為少女的天真爛漫,歌頌美好的韶華。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昨夜雨疏風聚,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愛情。她與丈夫趙明誠情趣相投,志同道合,非常甜蜜。由于趙明誠要在太學讀書,兩人聚少離多。此間李清照獨守家中,相思甚濃。創(chuàng)作出許多婉約柔美的佳作。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所以,愛情的樣子,定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思之苦,難于下咽的,唯有相聚的甜蜜才能化解。 單身的人不要介意相親。相親只是你和你的他相遇的方式,相遇以后才可能產(chǎn)生愛情。擁有愛情,攜手一生,夫復何求。唯有去相遇,才有機會做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趙明誠非常喜歡收集古玩,字畫,奇珍異石。李清照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愛好,并千方百計的省下家財用于支持丈夫的金石研究。久而久之,自己也對金石考據(j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在對古文奇字的探究中創(chuàng)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詞學評論《詞論》。 全力以赴支持理解丈夫的理想的女同學多不多呢?可能比較少。首先,有理想的丈夫本身就挺少,支持的女同學們,多半淪為家庭主婦,或者糟糠之妻。支持對方,并不是要你完全的犧牲自己,放棄自我,更應(yīng)該是建立獨立的自我,不依附于對方。最好的婚姻是做兩棵并排成長的大樹,相互扶持,共擔風雨。 人的一生,世事難料。中年的李清照,遭遇了家國破裂,喪偶流亡的命運。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迅速灰暗,先是家族遭遇了由于王安石變法引起的黨爭的政治不幸,兩位父親先后死去。而后“靖康之變”,金兵入主中原,被迫南遷,丈夫在出任湖州太守的途中病故。李清照從此孑然一身,只有無限的愁苦縈繞身旁。 ?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國仇家恨,顛沛流離,路過烏江,心生感慨:“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雖為一名中年柔弱女子,面對國破山河,仍是一腔熱血,“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span> 晚年的李清照,一邊寫詞,一邊完成丈夫的遺志,傾注畢生心血完成了《金石錄》。此時的李清照已經(jīng)73歲有余。心愿終了,離愁別緒,涌上心頭,回顧一生,欲語淚先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咋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細細品讀,催人淚下。曾幾何時,只記得在校園里晨讀起來,朗朗上口,卻不知,最有才華的女詞人,傾其一身,滿腹才華,半生的孤苦,竟無語凝噎。把飛過的雁群,當成畢生深交過的舊相識,能夠再回望一眼,亦是惦念,亦是不再惦念。唯有孤苦無依的自己,與愁為伍,與苦相伴。 眾人皆識李清照的才華卓著,我更佩服她后半生的堅強。她沒有被自己的命運打敗,亂世之中,縱使生活帶給她的苦難再艱難,再難熬,她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她并沒有迷茫,也不曾放棄,才終得把自己修煉成為能夠流傳千古的蒼天大樹,永遠排在第一位的女性大文豪。 現(xiàn)代人,身處盛世,幾乎所有人的生活理想,就是享受生活。是啊,生活如此美好,你不享受,難道天天哀愁嗎? 只是,是否我們永遠再無外敵來犯?亂世不再?未雨綢繆,希望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能夠尊道重業(yè),希望許多的行業(yè)理想可以堅持下去,為建設(shè)強大的祖國,團結(jié)的人們貢獻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