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驥才先生作品-心中十二月 
 古人常常是書畫不分家,能寫文章的,一定能寫一手漂亮的字,還能畫出美麗的畫?,F(xiàn)代,書畫不分家的少了,而馮驥才就是這樣一位書畫不分家的大家。 馮驥才,出生于天津,中國當(dāng)代作家、畫家,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等獲全國文學(xué)獎。他出版過大型畫集,并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畫展。他以中西貫通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xué)意境,被評論界稱為'現(xiàn)代文人畫的代表'。并且被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授予'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榮譽稱號。 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天津這塊土地就孕育了馮驥才這樣一位語言俏皮活潑,靈動的作家。天津與北京,上海等不同,北京孕育的是政治文化精英,上海孕育的是商業(yè)奇才,而天津是市井城市,也就是俗世,俗世必少不了俗人,馮驥才就以描寫小人物見長。 馮驥才先生書法作品 馮驥才的作品吸引我們的就是幽默風(fēng)趣的語言。他以天津生活故事為背景,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shù)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挖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滋味,讓我們在嬉笑怒罵中體味小市民生活百態(tài)。 《真人不露相》是馮驥才的中短篇小說精選,書中是一幅幅藏在市井煙火中的眾生相。在馮驥才筆下,無論懷人還是記事,山水寄情或者談文說藝……都顯得情真辭美,意趣清雅,以內(nèi)容哲理、知識、激情于一爐之魅力,撩人心情,讀來總覺得味道雋永而意義深長。 這不僅是是文字語言藝術(shù)的高超提現(xiàn),更是浸透于文字中的那些工匠精神的凸顯。更何況,他的文字還是那么幽默呢。 馮驥才先生作品-雪夜 01馮驥才作品中津味十足,語言特色獨特而耐人尋味體驗生活再創(chuàng)作是馮驥才的準(zhǔn)則。 馮驥才的《真人不露相》和《怪事奇談》系列津味小說中,很多作品的語言頗有特色,特別是在修辭方面匠心獨運,結(jié)合天津方言特色多種修辭手段,大量運用,使文章的語言異彩紛呈。 作品中有濃郁的天津方言特色,語言具有樸實生動,看他的作品就像聽一位說書人娓娓道來,人物語言真實,通過大量的方言詞匯的運用,仿佛是普通天津人的平常生活就在其中。 譬如'嘛'的使用: 
 
 
 再如:《三寸金蓮》,有一段 
 一個'嘛'字,津味頓生,一股強烈的津味氣息撲面而來,充分體現(xiàn)了'津嘴子'的語言特色。天津方言中有許多與普通話不同,其中極富表現(xiàn)力的生動詞匯,是馮驥才在津味小說中得心應(yīng)手的運用,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濃郁的天津風(fēng)情和生動的口語韻味。 人物語言,正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實錄,帶著生活的原汁原味,給人一種親切自然真實的感覺。正是源于對生活的豐富體驗以及細心觀察與體驗,才使得津味文化得以源遠流長發(fā)展。 馮驥才先生作品-大山豪情 02.馮驥才幽默風(fēng)趣的寫作風(fēng)格,其中卻飽含著對人文的大愛
 馮驥才從小在天津長大,對天津人的機智幽默,俏皮,夸大的語言藝術(shù)十分了解,他憑借高超的語言文字功底,得心應(yīng)手的運用多種語言技巧來表現(xiàn)幽默, 馮驥才的幽默感就像一個無所不在的精靈,在作品的字里行間嬉戲著,在我們的腦海里跳躍著,只要一翻開他的作品,就會感到一股強烈的幽默感撲面而來。他的幽默感與個性素質(zhì),生活經(jīng)歷,藝術(shù)愛好和文學(xué)修養(yǎng)是分不開的,也是在長期的煙火中熏陶而成的。 《黃金指》中,白將軍說到'天津人畫畫的也有奇人。'黃金指說'我聽說天津人畫壽桃,是脫下褲子,用屁股蘸色坐的',這句話的出現(xiàn)就如相聲中的'抖包袱',一個包袱甩過來,讓人忍俊不禁,很形象地有了畫面感。 《泥人張》中,形容海張五那個橫勁,泥人張捏出來就是'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是不是很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海張五的橫行霸道、對所有人不屑一顧。而我們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也在咀嚼人生的快樂。 其實,馮驥才的幽默感就如涓涓細流滲透在字里行間。這種幽默不是惡意調(diào)侃,也不是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飽含著對人生的思考,對人文的關(guān)愛。 馮驥才先生作品-晚秋情味 03.馮驥才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靈活應(yīng)用都說'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馮驥才先生的筆觸就仿佛帶領(lǐng)我們走入了藝術(shù)的殿堂,各種比喻、排比、疊詞、夸張的手法運用嫻熟。 比喻是形象化的手段之一,比喻的巧妙使用可以使作品出神入化,熠熠發(fā)光。 作家秦牧曾說'美妙的比喻,簡直像一朵朵色彩瑰麗的花,照耀著文字'。馮驥才筆下的比喻更是栩栩傳神。 比喻,譬如: 
 
 
 這些比喻生動有韻味,一掃文人的僵化,每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古人說'壯辭可得寓其真'。語言的夸張是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之一。 馮驥才先生的夸張更有自己的特色。 夸張,譬如: 
 這如漫畫一般的筆法,把封建制度下禁錮的浪蕩公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一頭扎進洋片匣子,傳神地描繪出了浪蕩公子們的神情,及其巧妙地對這些人進行了諷刺和挖苦。 再如: 
 這是對所描寫的人物性質(zhì)及其夸大,渲染,突出事物的特點,突出了人物的裝腔作勢。 高明的作家深深的懂得,如何把藝術(shù)創(chuàng)造高于生活,在生活中體味五味時,更能寓感受與筆下,從百姓鮮活的語言中汲取養(yǎng)分,一方面突出了作品人物的風(fēng)格,一方面增加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這些詞語就像在平靜的水面上扔下幾塊小石子激起了陣陣漣漪,形成了層層波瀾,從而大大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表現(xiàn)力產(chǎn)生了形象風(fēng)趣,生動簡潔的藝術(shù)效果。 馮驥才即如是! 馮驥才先生作品-秋之韻 04.小人物刻畫中所體現(xiàn)的工匠精神給我們帶來的現(xiàn)實思考馮驥才是一位有情懷的人文作者,他極具工匠精神。 刻章劉,泥人張,風(fēng)箏魏,機器王,刷子李,哪一位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把工作,把技藝當(dāng)成是愛好,就像稻盛和夫所說,要“和工作談戀愛”。 泥人張,臺下聽?wèi)颍沂侄孙嬀票?,左手在桌下擺弄泥巴,手指飛快,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才把不可能變?yōu)榱丝赡堋?/p> 刷子李,只要刷墻,必備一身黑衣黑褲,不僅活干得漂亮,黑衣黑褲絲毫不會沾上一點白漿。 每一個天津衛(wèi)的平凡小人物都把工匠精神體現(xiàn)到了極致,他們的精髓就是用心或、用心干、用心經(jīng)營、用心詮釋人生,他們都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無盡的樂趣,始終飽含著熱情工作。 每一個小人物的一生也可以是精彩的一生,他們每一個人都像人人追逐的耀眼明星般活出了自己獨特的精彩。 《論語》有句說得好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這就非常明確地概括了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樂趣和熱情。 說起工匠精神,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熱愛工作,視人生如修煉,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煉方式。在我們?yōu)榱顺燥?,把工作視為負?dān)時,每天的工作都是為了盼望假期和突然的獎金,對工作卻沒有絲毫的熱愛時常把工作視為了負擔(dān)和壓力。 但馮驥才的文字,卻時刻有這種使命感,不斷關(guān)懷人文,重視文化,著筆于小人物,卻時時體現(xiàn)著人文關(guān)懷。這是極具工匠精神的。只因為他覺得,難得來這世上走一回,他要對這文字負責(zé),對人文有使命感,才不枉此生的價值。 馮驥才先生新作-《真人不露相》 人生就是這樣,總是被'貪嗔癡'三毒所控制。每個人都想減少這三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把工作作為興趣,作為戀人,作為愛好,才有可能抑制自身的欲望,讓自己喜歡上工作,因為工作可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