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敗家,學習收藏;要想巨富,堅持收藏。文物市場是天堂,也是地獄,文物市場是天堂與地獄的并存之所。每個人在文物收藏的初始,由于眼力、經(jīng)驗的不到位及收藏目標的不甚明確,難免失手,正如每個人在學跑步的初始都會摔跤一樣,但只要堅持跑步,就有可能成為職業(yè)運動員。 收藏是個非常消耗金錢的營生,但同時又是一個造就富翁的職業(yè)。各朝各代之所以只有少數(shù)人因為收藏而“富可敵國”,不是因為只有他們懂得收藏的道理,而是許多收藏者倒在收藏的半路上。雖說半途而廢者各有其個體性的原因,但他們的“倒路”進一步造就了少數(shù)因堅持而成功的人。 收藏致富是個無功利的自然結(jié)局:實業(yè)致富必須建立在利益導向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成功,而收藏成富則往往是建立在個人對文物本身癡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功。如若以利益為導向,則所有的精品文物終將落入他人之手,到頭來只會剩下一堆日益縮水的鈔票。 就生活中的可能性而言,掙錢可以脫貧,藏寶可以致富。鈔票作為財富,如水缸中的水。文物作為財富,是水井中的泉。 缸中之水,會自然蒸發(fā)、變質(zhì);井中之泉,自然流動,永遠甘甜。水有清濁之分,泉則清澈如初。水一旦入缸便注定命運單一而多舛,有的用來燉肉,有的用來泡茶,有的用來沖洗他物,其流失的單一命運不變;文物如泉,則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不同人的眼中會幻化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美學魅力及財富。 收藏是種典型的“痛并快樂”著的生涯,無論是業(yè)余收藏還是職業(yè)收藏。痛苦絕對不止是因為打眼性的買錯,也有鼠目寸光的賤賣,還有應出手時未出手的悔恨;快樂則大體相同:在豐富了生活、心靈的同時比他人更多地擁有了某種物質(zhì)并由此帶來的愉悅。 個體文物收藏,就入行之初而言,大多只是業(yè)余愛好,可進入之后,會逐漸由享受變成快感,由快感變成欲罷不能的精神需要,繼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甚至極少數(shù)人會將此內(nèi)化成一種生命的存在。 文物作為財富的特殊形式,其最終的贏家不是盜墓者,也不是文物商,而一定是收藏家!真正的文物收藏者的一生,注定是精神富貴與錢財貧困的人生,文物商販們的一生,也許正好相反。在100 位人事文物職業(yè)的人中,最多只有1 人在進行著文物收藏;在100 位文物收藏者中,最多只有1 人能真正從收藏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 賣家講究捉客,買家追求淘寶。淘寶最大的快感來自于以最小的代價買回自己最心儀的文物。 大家習慣于說“盛世收文物”。這只是一般現(xiàn)象。誠然,盛世給收藏提供了一個積極的時代,但真正的收藏,如果出現(xiàn)在所謂的亂世的話,文物的購買價更低廉,研究文物的心態(tài)也許更加平和及專一; 而盛世的收藏將許多有心無力的收藏大眾無情地推倒在文物市場的門前。 文物因為內(nèi)含民族文化的遺傳基因,故文物收藏在為民族保存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的確具有感悟歷史、弘揚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國力的頂端作用。但從文物收藏的一般意義上講,對大多數(shù)個體收藏者而言,大多追求的是豐富人生、怡情養(yǎng)性,即“燕閑清賞,以輔養(yǎng)生”。 文物收藏的終極滋味在于對自己收藏文物的欣賞和研究之中。正如古人所言“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鑒者傻,以藏學師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緣友者雅,以藏養(yǎng)藏者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