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到1946年之間,有位女攝影師呆在中國,跑遍北京、保定、承德、大同、香港,拍下了一萬多張底片。 她叫赫達·莫里遜(Hedda Morrison),出生于德國的斯圖加特,畢業(yè)于慕尼黑的攝影學院。 1929年,納粹勢力在德國膨脹,赫達·莫里遜一心想要逃離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德國國內(nèi)有部分年輕人已經(jīng)去了其他西方國家,而莫里遜卻來到了東方。 她通過報紙上的招募信息,去往北京德商哈同照相館工作。那是1933年,莫里遜正式開始了她的中國之旅。 在北京期間,她拍攝了許多北京老城區(qū)的照片,拍下了那里的人們、寺廟和集市。
1940年,她遇到了《倫敦時報》駐北京記者Alistair Morrison,與之戀愛結(jié)婚。婚后,他們?nèi)ネ愀鄱ň印?/p> 于是在這年,莫里遜也記錄下了當時香港的全貌,當中可以見到今日仍在的皇后像廣場、終審法院大樓、電車路軌。
一年后,他們離開香港,去往更過的大陸城市。 后來,她繼續(xù)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拍攝了數(shù)千張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革命前的生活方式、街景、工作中的工匠、街頭小販、宗教和民間習俗,以及在許多情況下已經(jīng)改變或被摧毀的建筑結(jié)構(gòu)。
在1933-1946年間,莫里遜用Rolleiflex 雙鏡中幅相機、 9× 12cm 的 Linhof Satzplasmat,拍攝了超過 1 萬張菲林,沖印了 6000 多張照片,幾乎是建造了一個那13年間中國民間、社會、經(jīng)濟與政治投影的資料庫。 1946年,由于中國內(nèi)戰(zhàn)加劇,莫里遜夫婦離開了中國,去往馬來西亞,又在那里定居了二十年。 莫里遜在馬來西亞同樣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也因此被愛德華·史泰肯所認同:在1955年,史泰肯邀請她參與了著名的the Family of Man。 1967年,她才離開東方,在澳大利亞定居,直到1991年去世。
參考資料 香港大學出版社 《Hedda Morrison’s Hong Kong: Photographs & Impressions 1946-47》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 《Travels of a Photographer in China, 1933-1946》、 《A Photographer in Old Peking》 - End - 版權(quán) | 浮圖網(wǎng) 編 輯 | 黃怡貓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 文藝連萌 ·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