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梅州大埔縣是一個山川秀美,風光旖旎的地方,雖有有客家香格里拉之稱,卻因為地處偏遠山區(qū),長期交通不便,猶如靜養(yǎng)深閨,鮮為人知。自2019年6月被國際自然醫(yī)學會認定為全球第八個“世界長壽之鄉(xiāng)”,再加上這幾年連接大埔的交通網(wǎng)絡(luò)越來越發(fā)達,前往大埔旅行的人越來越多。 大埔縣,建置于東晉義熙九年(413年),隸屬廣東省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梅江、汀江和韓江流經(jīng)縣境,有“華僑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陶瓷之鄉(xiāng)、名茶之鄉(xiāng)、中華詩詞之鄉(xiāng)、中國小吃名縣”美譽。 來大埔,除了這里的山水田園,美食小吃外,最值得細細欣賞的就數(shù)那些散落于境內(nèi)的客家圍龍屋古建筑了。大埔的圍龍屋設(shè)計精美,結(jié)構(gòu)堅固,雖歷經(jīng)百年風雨,仍保存完好,許多圍龍屋內(nèi)至今還住有人家。大埔的圍龍屋一直被譽為世界民居建筑隗寶。 很少人知道,大埔其實還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其祖先因避戰(zhàn)亂,從中原地區(qū)輾轉(zhuǎn)南遷于此,一直沿襲著重教育、團結(jié)、吃苦耐勞的特質(zhì)。至建置,這里儒學盛行,人文蔚起,涌出一批批朝廷重臣、翰林、進士、政府首腦、將軍使節(jié)、商界巨子、社會名流。事業(yè)有成后,他(她)們紛紛回鄉(xiāng)修葺、重建祖宅、故居。 縣內(nèi)遍布名人故居、祖居,其中包括清代按察使楊瓚緒故居、中國首任駐日本公使何如璋故居、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故居、新加坡父子總理李光耀祖居、大慈善家田家炳故居、富有神秘色彩的鄒魯祖祖居......名人故居游在大埔也開始悄然興起。 每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客家建筑,其誕生需要最關(guān)鍵的三個人:一是擁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樓主,二是會看風水的先生,三是經(jīng)驗豐富的泥水師傅,三者缺一不可。 2019年12月27日,走吧網(wǎng)“百車”自駕“探秘世界長壽鄉(xiāng)大埔”,游山川,逛古居,品美食。 光祿第,位于大埔縣西河鎮(zhèn)車龍村,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達2800畝,是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葡萄酒創(chuàng)始人:張弼士在1908年動工興建的。整屋面朝西北,背靠東南方。分三堂、四橫、一圍,共有99個房間,18個廳,13個天井,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房屋左右皆有花園,其左邊還有一個書齋,在整座光祿第屋后還有大型私家碼頭…… 大門上的“蔭遠流長”幾個大字是李鴻章所書,是寓指他對國家的貢獻可使其子孫后代永受皇恩,通俗講祖上積德。 光祿第的“光祿”是官名,是一品官銜,職能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策顧問。張弼士先商后官的,光祿大夫官銜是他(63)歲那年(即1904年10月),他上書光緒皇帝,提出興辦“農(nóng)業(yè)、水利、路礦”等12條建議,光緒皇帝接納了他的建議后,賞賜張弼士頭品頂戴、光祿大夫。 張弼士17歲離開大埔車龍村,只身赴南洋印尼雅加達謀生,28歲時財富就達到8000萬兩白銀,比清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還多1000萬兩白銀,成為了中國和亞洲首富,后回國興建張裕釀酒公司釀造白蘭地葡萄酒,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 ![]() 跟很多客家古宅一樣,光祿第保存得相當完好,其中一個區(qū)域至今還居住著張弼士的親戚。 ![]() 大埔的客家民居由于采用了先進的抬梁式、穿斗式混合結(jié)構(gòu),中國古代建筑中的木雕工藝被廣泛應(yīng)用,梁枋、雀替、掛落、斗拱、屏風等木構(gòu)件,雕刻內(nèi)容生動而夸張,是南方木雕的精髓所在。 ![]() 壁畫、木雕、灰塑、石雕構(gòu)成了客家民居的建筑藝術(shù),走進每一座客家民居,就好比是走進客家民間工藝博物館,一件件、一幅幅,讓人目不暇接。 ![]() 各門廳間均有一個木門,從主廳到偏廳的這個木門上,既然寫著“兩河公社 畜牧場”,不知是什么原因?難道當年,光祿第曾經(jīng)被用于飼養(yǎng)牲畜? ![]() 光祿第的后院是用來接待客人用的,后院圍廊分兩層,樓上、樓下設(shè)有多間客房,庭院種了多棵楊桃樹,地面鋪設(shè)鵝卵石,這是傳統(tǒng)客家建筑里常見材料,除了裝飾、方便排水,還能去到按摩腳底的功能。 ![]() 其中兩棵楊桃樹是當年張弼士從馬來西亞引種過來,至今已有百年。每年,樹上掛滿果實,主人家會熱情的邀請客人摘食,卻不知為何,哪怕是同一棵樹,有人說,很甜,有人說很酸? ![]() 光祿第的后花園里栽種著各種果樹,8棵百年荔枝樹至今依然枝繁葉茂,年年碩果累累。這些果樹不單單是為了有時令水果吃,它主要的作用是:擋風,所以這些果樹又被稱為風圍樹。光祿第屋后有一條河,后花園里有個后門,沿著臺階直達河邊的私家碼頭,當年建筑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靠水運來,從這上岸。 ![]() 在河邊建有一條竹藝長廊休閑驛站,游客可以在這里免費品嘗到張裕出品的所有系列葡萄酒,也可以要上一杯茶、一杯咖啡,坐在河邊,吹著山風,在這個充滿著記憶的古宅邊,悠閑、自在。 ![]() 光祿第,氣勢雄偉,建筑工藝精良,繪雕并齊,結(jié)構(gòu)嚴謹,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建筑。其規(guī)模之大,保存之好,在大埔縣里實屬罕見。然而,一些有人卻質(zhì)疑,以張弼士的財力、物力、學力,在“光祿第”前為什么會少一口“水塘”? |
|
|
來自: 洋光攝客 > 《旅行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