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釋文]: 這是孔子講觀察一個人人品性格的方法,視、觀、察三重遞進。 “視其所以”。他做善事,還是做壞事,這一眼看明了。但是,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視其所以,就是觀察他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觀察他的行為動機和居心。 “觀其所由”?!八伞保怯赡臈l路來,這是觀察他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做這事。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取徑不同,有的人取捷徑,好冒險,有的人走平坦大道,不緊不慢。這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行為偏好和心術(shù)、性格。 “察其所安”?!鞍病保前残?、安定、安樂。他做這事,心里是否情愿。“生知安行”,是儒家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一輩子做好事,一點沒做好,自己心里就不安,自動就會調(diào)整,保持中庸,恰到好處。若是做了好事,但是不安心、不情愿,終究他還會變壞。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是隱藏。經(jīng)過了三層遞進來觀察他,他怎么隱藏得了呢? 孔子說的話很深刻,我們可以先用來觀察自己:做一件事,做一個決定,問自己四個問題: 1.是好事還是壞事? 2.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 3.用什么方式去做?激進還是溫和? 4.去做的時候,自己心情如何?是心甘情愿?還是勉強自己,不得不為之? 這四個問題自己認真回答了,就不至于自欺。不自欺,就不會欺人,你就是個好人了。 圖文來源: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
|
來自: 高山仙人掌 > 《孔孟之道及連環(huán)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