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玩子的女兒5歲了,今年剛上小班,從小到大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有什么壞習慣只要大人說了都能很快改掉,唯獨一點——咬手指! (視頻截圖,故不夠清晰) 大概從去年開始,我發(fā)現(xiàn)她愛咬手指,本以為說了就好,可是直到現(xiàn)在,仍舊不能改正。講道理、訓斥、打手都無濟于事。在我們的視線范圍內還好些,說了能立馬放下,可是在家長群老師上傳的視頻里,還是經(jīng)??吹剿谝种福屛蚁喈旑^疼。 對女兒這樣的行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求諸書本、求諸專家,研讀《兒童行為心理學》,才終于找到了答案。 WHAT 什么是咬手指? 咬手指是指兒童反復出現(xiàn)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的行為。輕者僅啃咬指甲,嚴重者可將每個指甲咬壞,甚至咬壞指甲周圍的皮膚。這是3-6歲兒童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 WHY 為什么喜歡咬手指? 如果排除了孩子并非缺乏微量元素導致,那“咬手指”的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因大多是焦慮導致的。 1、安全感缺失引發(fā)的焦慮 不少孩子因為在0-3歲的嬰兒期,父母很少陪伴,嚴重缺乏安全感,從而引發(fā)了安全焦慮,沒有釋放的途徑時,他就容易有各種各樣的小動作。咬手指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 有一個廣東的媽媽,生完小女兒才幾個月,因為自己想恢復身材,但又聽說母乳對孩子很重要,于是做了一個奇葩的決定:讓她們家的保姆把小女兒帶到鄉(xiāng)下去了,因為她們家保姆的女兒剛剛生了孩子,可以同時給她小女兒一起哺乳。有一次她去鄉(xiāng)下看望女兒,發(fā)現(xiàn)保姆的女兒正在給自己家的寶寶授乳,而她女兒卻站在一旁哭...... 故事中的這個小女孩,一直到六七歲時,都有咬指甲的行為,而且很嚴重。性格方面也非常的膽小、不自信。 當孩子內心的安全焦慮沒有釋放途徑的時候,他就容易有各種各樣類似的小動作。咬手指只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還有的孩子則伴隨有搞肚臍,揪頭發(fā)等異常行為。 2、生活節(jié)奏變化引發(fā)的焦慮 在生活節(jié)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也特別容易出現(xiàn)緊張,從而引發(fā)心理焦慮。有些孩子在生病時也容易誘發(fā)此癥。當然,也有部分兒童是由模仿他人而形成。 心理學家認為,為什么有些孩子咬指甲的行為能一直持續(xù)很多年? 一是因為,有些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咬手指的不當行為,并沒能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和感受。 當父母只是從行為上加以限制的時候,他相反只是給了孩子一種強烈的提醒,“越是不肯我越要做”的心理使這個行為反倒被保留下來,甚至愈演愈烈,慢慢的這個行為就成了孩子一個固定的情緒釋放的通道。 (這是一雙長期咬手指甲的10歲兒童的手) HOW 咬手指怎么治? 首先,從根本上來說,父母應該先透過孩子的行為,看到她背后的感受及心理需求,給予適當?shù)膹浹a和滿足。 著名兒童心理學專家孫瑞雪曾經(jīng)提到,18歲之前的孩子,他有一種神奇的能力,他會引導父母去療愈他曾經(jīng)的創(chuàng)傷。孩子年齡越小,他自我療愈的能力就越強。 如果是因為安全感缺失引發(fā)的焦慮,父母應該給到孩子更多的愛與陪伴。 如果是因為害怕和脆弱引發(fā)的緊張性焦慮,父母可以盡量把孩子抱進懷里,給予安慰和鼓勵。 其次,可以適當采用行為限制和正面引導。 行為限制,即當幼兒咬指甲時,父母應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從嘴里移開,并用微笑、點頭或夸獎的口吻表示贊允,在這個過程中,少用“不”語言??梢酝ㄟ^一件有意義的事或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正面引導,則是對情緒方面比較配合的年長兒童講道理,使其意識到咬指甲是一種行為偏離,以及咬指甲的危害性,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糾正的。同時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鍛煉,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促進身心健康發(fā)育。 剛才我們分析了咬手指的行為背后的深層次的心理因素。 明白了這些之后,我們就沒有必要強行去糾正孩子的這一行為,而應該在孩子不同情境下出現(xiàn)“咬手指”行為時,采取適當?shù)囊龑А?/p> 情形1、太無聊了,沒有人陪寶寶玩,自然會自己玩自己的指甲了。 策略:這個時候,小玩子會安排些事情給女兒做,或者讓她參與到一些家務事中來,要陪孩子一起玩,打發(fā)無聊的時間。 情形2、孩子在害怕脆弱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咬指甲來讓自己緩解。 策略:這個時候,小玩子會盡量把女兒抱進懷里,給予安慰。 情形3、碰到一些事產(chǎn)生了緊張心理。 策略:這個時候,小玩子會讓女兒做一些放松或者是轉移注意力的事情,例如讓她看動畫片。 (小玩子的女兒一到幼兒園就撒歡兒的咬) 對家庭來說,最糟糕的莫過于孩子的小動作激發(fā)了父母內心的焦慮,結果是焦慮不安的情緒在家庭里蔓延肆虐。 糾正孩子的任何一個壞習慣,都不是大聲就能喝止的。認同、鼓勵、觀察、等待是幫助孩子走出行為偏離比較安全的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