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詩言志,是中國的一個文化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體現(xiàn)著以內(nèi)省的人格修養(yǎng)為人生主旨的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中國人對道德與美的追求,多從自身做起,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個直契內(nèi)宇宙的修養(yǎng)行為程序。中國文化這種向內(nèi)探求的精神傾向,最為集中地體現(xiàn)在中國所獨有的氣功方面。至于藝術(shù)的表現(xiàn),亦是指有內(nèi)部,如畫稱“心畫”,音樂謂“宣情”,詩曰“言志”,都是強調(diào)表現(xiàn)發(fā)自于內(nèi)的情思。《藝文志》云:“哀樂之情感,歌詠之聲發(fā),此之謂也”。 自然,以詩言志是有一定審美標準的。 由于中華民族受儒家文化的重大影響,崇尚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追求一種中正平和的人文精神,故“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成為一種普遍的審美標準。這就使人們在作詩時有意識地控制了情感的強度。而詩的“且之于心,作之于氣,必有所寓者”又促成了人們在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中發(fā)展意象表現(xiàn)的手法。隨著古代藝術(shù)的發(fā)展和古典美學(xué)理論的不斷完善,“藏景”等一系列內(nèi)在的、耐人尋味的意象構(gòu)成的原則更強化了包括詩歌在內(nèi)的一切藝術(shù)內(nèi)向的、含蓄的審美心理指向。 光明行 劉天華 - 劉天華-中國民族音樂大師-作曲家 空山鳥語 劉天華 - 劉天華-中國民族音樂大師-作曲家 歌舞引(劉天華) 劉天華 - 劉天華誕辰百周年紀念專集2 燈影搖紅 劉天華 - 劉天華誕辰百周年紀念專集2 燭影搖紅-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月夜-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獨弦操-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飛花點翠 劉天華 - 劉天華誕辰百周年紀念專集2 閑居吟-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光明行-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苦悶之軀-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空山鳥語-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良宵-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悲歌-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病中吟-二胡 劉天華 - 劉天華良宵二胡曲集 歌舞引 (歷史遺音) 劉天華 苦悶之謳 劉天華 - 空 月夜 The Moonlit Night(Erhu Solo) 劉天華曲 瞿春泉配器 劉天華 - 空 閑居吟 劉天華 - 空 悲歌 劉天華 - 空 燭影搖紅 劉天華 - 空 虛籟 劉天華 - 空 月夜 楊雪 - 劉天華&阿炳作品精選 良宵 楊雪 - 劉天華&阿炳作品精選 悲歌 楊雪 - 劉天華&阿炳作品精選 良宵 阿炳 - 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代表歌曲 空山鳥語 朱昌耀 - 中國音樂發(fā)燒天碟之二胡傳真 漢宮秋月 陳蕾士 - 陳蕾士古箏演奏 良宵 中國交響樂團 - 金色中國 月夜 鄭強 - 葫蘆絲彩云之南民樂精粹 良宵 朱昌耀 - 中國音樂發(fā)燒天碟之二胡傳真 病中吟 朱昌耀 - 中國音樂發(fā)燒天碟之二胡傳真 光明行 阿炳 - 百年紀念專輯 空山鳥語 黃晨達 - 黃晨達胡琴專輯 良宵 新愛樂交響樂團 - 臺灣百年歌樂精典1-10 空山鳥語 周維 - 二胡 漢宮秋月 朱昌耀 - 中國音樂發(fā)燒天碟之二胡傳真 病中吟 周維 - 二胡 月夜 周維 - 二胡 良宵 俞麗拿 - 梁祝小提琴協(xié)奏曲BMG版 錢鐘書指出: 和西洋詩相比之下,中國舊體詩大體上顯得情感不奔放,說話不嘮叨,嗓門兒不提得那么高,力氣不使得那么狠,顏色不著得那么濃; 在中國詩里算得“浪漫”的,和西洋詩相形,仍然是“古典”的; 在中國詩里就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詩,仍然不失為含蓄的; 我們以為詞華夠濃艷了,看慣紛紅駭綠的他們還欣賞它的素淡; 我們以為“直恁響喉嚨了“,聽慣大聲高唱的他們只覺得是低言軟語; 同樣,從束縛在中國舊詩傳統(tǒng)里的讀者看來,西洋詩里空靈的終嫌著痕跡,費力氣淡遠的終嫌有煙火氣、葷腥味,簡潔的終嫌不夠惜墨如金。(錢鐘書:《錢鐘書選集 中國詩書與中國畫》,第222頁,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 中國這種內(nèi)向的、聚斂的文化心理,表現(xiàn)在古代幾乎所有的物化形態(tài)中:例如庭院、殿堂的封閉式構(gòu)造,園林布局的曲曲折折,繪畫的“藏情于景”,詩歌的“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等等,無不顯示著含蓄、內(nèi)聚的文化心理個性。 不言而喻,這種文化心理個性也必然對“五四”時期劉天華二胡音樂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