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中醫(yī)劉醫(yī)生 在《傷寒論》中,桂枝湯是第一個方子,也是《傷寒論》論述篇幅最多的方子,這個方子里面包含了很多治病的思路。 在傷寒金匱的方劑中,十之有六出自于“桂枝湯”的加減,可見張仲景對其非常重視,后代醫(yī)家將此方譽為“傷寒第一方”。 桂枝湯藥方: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灸)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 需啜粥一碗,以助藥力。覆取微似汗為佳。汗出停服。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 桂枝這味藥了不起,它是張仲景最得意的藥物,排名第一位的。 桂枝辛甘發(fā)散,為陽,吃了人會暖洋洋的。 芍藥,酸苦微寒,能斂陰液,和營于內。于解表中有斂汗之意,和營中有調衛(wèi)之功。 生姜,辛溫宣散,降逆止嘔,佐桂枝以增強解肌祛風之力。 炙甘草、大棗,益氣調中,助芍藥以和營,有安內攘外之意。 藥后“需啜粥一碗”,借谷氣以助藥力,兼益胃氣,以鼓邪外解。 “溫覆”取其協(xié)助出汗。但汗出不宜過多,因多汗能傷陽氣。 中醫(yī)之要就在于“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八字。 桂枝湯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八個字。 “辛甘化陽”,桂枝、生姜是辛溫的,甘草、大棗是甘的,桂枝、生姜配甘草、大棗,就能夠化陽,補充人體的陽氣。 “苦甘化陰”,芍藥是苦的,甘草、大棗是甘的,芍藥與甘草、大棗結合,就能化陰,補充人體的陰氣。 陰陽結合,就能做到陰陽協(xié)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自能氣血暢通。更何況桂枝、芍藥、生姜等均有通的作用,甘草、大棗又能補氣補血,故桂枝湯亦是促進氣血暢通之要方。 桂枝湯在《傷寒論》里,似乎只是治療太陽中風的藥方,也就是治療表虛型感冒,其實不然。桂枝湯加減不僅能夠治外感病、傳染病,也能夠治內傷雜??;不僅能夠治急性病,也能夠治慢性病。 桂枝湯是調理陰陽平衡的圣方,在實際應用中,以其為基礎進行加減變化,當真奧妙無窮。 以桂枝湯為基礎,再加一些補氣的藥,就能針對氣虛的人,突出補氣,來進行陰陽調理,如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建中湯。 再加進一些補血的藥,就能在調理陰陽平衡的基礎上,做到氣血雙補,歸芪建中湯,或桂枝湯合八珍湯等。 加入一些去瘀的藥,就能做到在調理陰陽平衡的基礎上,活血通瘀,如桂枝湯加桃仁、紅花,或黃芪桂枝五物湯合補陽還五湯。 如兼項背不適加葛根,為桂枝加葛根湯。 如兼喘證,新感咳喘或凡有宿喘之人,則加厚樸、杏仁為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能針對寒證來調理陰陽平衡;桂枝加大黃湯能針對大實證來調理陰陽平衡;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名為桂枝柴胡湯,能針對小柴胡證來促進氣機暢通,最終達到陰陽平衡;桂枝湯合理中湯則有桂附理中丸之意,以調理太陰病為主要對象,合桂枝湯來促進陰陽平衡。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桂枝湯在歷代傷寒名家眼里都是一個很神奇的方子。雖然我對這個方子也無比崇敬,但還是無法表達出萬一。 因此,學好《傷寒論》,當從學好這傷寒第一方開始,學習其調和陰陽之精神,使之陰陽平和,則身體無病。經(jīng)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贝酥^也! 本文來源:小金方公眾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