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公司里一個平平無奇的同事,有一天TA做的方案被老板表揚了,并且老板還順帶批評了一下你,說你的方案不夠用心,總出問題。 這個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想呢?你會不會立馬覺得:老板真是有眼無珠,竟然欣賞不了我的才華! 或者是在腦海中快速地回憶,這位同事平時工作里出現(xiàn)的各種紕漏,然后趁機向老板告發(fā)?又或是憤憤不平,心里暗暗想著,自己總有一天會踩到老板頭上,讓他好看! 如果你會這么想,可能是你人格中的“黑暗三角”起作用了...... 瞧,你的“黑暗三角”發(fā)力了 黑暗三角是心理學家Delroy Paulhus和Kevin Williams在2002年提出的。它說的是:自戀、心理變態(tài)、馬基雅維利主義,這三種人格特質構成了人性中的“黑暗三角”。 01 馬基雅維利主義 馬基雅維利主義的特點是: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操縱和利用他人,為達目的不講道德不講原則,同時認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相信人性的真誠和美好。 02 自戀 自戀指的就是自負、特有優(yōu)越感、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應該享受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特權。 03 心理變態(tài) 心理變態(tài)可以說是黑暗三角中最可怕的一角,它的特點是:高度沖動,追求刺激,同時缺乏共情心。 說通俗點就是,無法感受到別人的感受,就算看到別人滿臉痛苦,心里也沒有感覺。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三個特質彼此之間存在正相關的聯(lián)系。另外,它們雖然各有差異,但卻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都對他人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這里要強調一下,“黑暗三角”人格理論研究的并不是極端的心理異常(比如連環(huán)殺人犯),換句話說,黑暗三角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點自戀、有點心理變態(tài)、有點馬基雅維利主義,只不過是程度的高低罷了。 12道題測出你的黑暗屬性 這是一套由心理學家開發(fā)的12道題的問卷,名為Dirty Dozen。 規(guī)則是這樣的:對于以下陳述,非常不同意選1,比較不同意選2,有點不同意選3,中立選4,有點同意選5,比較同意選6,非常同意選7。 Dirty Dozen測試題: 1. 我傾向于通過操縱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2. 我通常不會自責或悔恨。 3. 我希望別人仰慕我。 4. 我不太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 5. 我曾經(jīng)通過欺詐或撒謊,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6. 我比較冷漠,對他人感受漠不關心。 7. 我曾經(jīng)通過恭維他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8. 我傾向于追求名望或地位。 9. 我傾向于認為人皆自私,我對人性充滿懷疑。 10. 我會利用他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11. 我期望別人給我特殊優(yōu)待。 12. 我希望別人注意我。 分數(shù)的計算非常簡單,只要把每道題的答案全部加起來得出一個總數(shù)就行。 一項研究顯示,參與者的平均分數(shù)在36分左右,大部分人都在33-39分之間,如果分數(shù)超過45分,就可以算是……非常暗黑了。 另外,這套問卷除了計算總分之外,還可以分別計算三個項目的得分,每個項目四道題——自戀是第3、8、11、12題;心理變態(tài)是第2、4、6、9題;馬基雅維利主義是第1、5、7、10題。 黑暗度高的人會怎么樣? 讓心理學家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在“黑暗三角”測試中拿了高分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是交配行為(mating behavior)。 研究發(fā)現(xiàn),暗黑分數(shù)高的人,更傾向于采取短期交配策略;此外,他們更容易出軌、也更容易去搞別人的對象。 其中,心理變態(tài)者會更沖動、更具有侵略性;而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會更克制、更有策略地去維系一段關系。 而在大量的相關研究中,男性的暗黑三角得分總是高于女性。(咦?為什么要在這里提這個……) 其次以在校表現(xiàn)為例,黑暗分數(shù)高的人更容易為了取得好成績而走捷徑。 心理變態(tài)者容易考試作弊、抄別人的卷子;而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更容易剽竊文章。因為抄卷子是發(fā)生在一瞬間的事情,而剽竊文章則需要一定的計劃性和自控力。 那么,人格暗黑程度這是天生遺傳的還是后天塑造的? 心理學家認為:自戀、心理變態(tài)、馬基雅維利主義,這三者都有大量的遺傳因素,其中只有馬基雅維利主義同時兼有大量的后天因素,它可以被人生經(jīng)歷所塑造。 目前的研究表明,11-17歲的青少年就已經(jīng)可以展現(xiàn)出明顯的黑暗三角人格特點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