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演化 這些關(guān)鍵事件 “新生和消亡” 構(gòu)成了地球生命故事的篇章。 而將這些篇章 聯(lián)系到一起的紐帶便是: 地質(zhì)年代表。 先從地質(zhì)年代表的歷史來說起吧! 地質(zhì)年代表的歷史 由于搞清楚如何讀懂 地層中的歷史并不容易。 因此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并不知道地球有多古老, 也不知道在遠古時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更不知道以什么順序發(fā)生。 尼古拉斯·斯蒂諾 根據(jù)斯蒂諾的想法, 意大利地質(zhì)學家喬瓦尼·阿迪諾 (Giovanni Arduino)更進一步, 開始為巖層命名。 18世紀60年代, 阿迪諾研究了意大利阿爾卑斯山, 根據(jù)其深度和組成 來劃分它們的層次。 他把變質(zhì)巖和火山巖的 最底層稱為Primary layer。 上面是堅硬的沉積巖, 他稱之為Secondary, 并把較軟的沖積層頂層命名為 Tertiary和Quaternary。 阿迪諾阿爾卑斯山分層 但由于世界各地的巖層 并不是以同樣的順序出現(xiàn)的, 因此地質(zhì)學家沒有辦法 比較不同地點的巖石。 如果沒有比較地層的方法, 就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時間標度。
三種化石
英文版
中文版
宙
但即使在這片灼熱的荒原上, 生命也可能得以形成。 雖然這一時期沒有發(fā)現(xiàn)化石, 但在冥古宙的巖石中 發(fā)現(xiàn)了少量的有機碳, 一些專家認為 這是早期生命存在的證據(jù)。
包含冥古宙地殼的澳大利亞杰克山 這些最初的生物 是微小的單細胞生物, 但它們最終能夠塑造 整個星球的未來, 所以它們的出現(xiàn) 是這一時期的一個主要基準。
太古宙是以 希臘單詞“起源”命名的, 它曾被認為是 生命最初出現(xiàn)的跡象。
元古宙時期, 光合細菌和一些 多細胞形式的生命 一起向大氣中 釋放了大量的氧氣。 這可能消滅了 地球上大部分的厭氧生物。
但它為重要的新生物 開辟了道路, 包括原始的真核生物, 它們的細胞都有一個 包裹在細胞膜內(nèi)的 細胞核和細胞器。
真核生物發(fā)展成為 第一個真正的,大的, 復雜的生命形式, 比如盤狀的狄更遜水母。
這些新的、更大的生物 迅速地多樣化, 到5.41億年前, 下一個宙,也就是當前的宙 ——顯生宙, 開始到來。 顯生宙的名字意味著可見的生命, 是生命真正變得明顯的時候。
顯生宙是樹、恐龍、 蠑螈和人類等的家園, 也就是我們最熟知的時期。
顯生宙是從距今5.41億年至今 的一段地質(zhì)時期。 以大量動物出現(xiàn)為標志。
我們已經(jīng)走過了幾十億年, 那么這剩下的,生物最活躍的 5億多年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從這里開始, 就讓我們通過探索 顯生宙的各個時代, 來詳細研究 “代”這個時間段吧! 代 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第一個時代是古生代, 它始于5.41億年前。
古生代意為遠古的生物時代,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征便是 可見生命的多樣化, 它以一場大爆發(fā)開始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
在世界海洋中, 這種生物多樣性和 復雜性的融合 是生命史上極其重大的一件事, 因此所有在它之前出現(xiàn)的宙 ——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 ——被統(tǒng)稱為前寒武紀。
在古生代初期, 化石記錄突然顯示出 具有礦化遺骸的復雜生物, 比如具有堅硬的外殼、外骨骼等。
這些新生物中第一個 真正廣泛分布的是三葉蟲。 它們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 從威廉·史密斯 (William Smith)時代開始, 幾個世紀以來, 它們一直被用作 古生代的指示化石。
但是三葉蟲很快就有了競爭。 魚長出了牙齒和下顎, 主宰了海洋,包括第一批鯊魚和 身披骨甲的盾皮魚。
與此同時,自太古宙大陸 形成以來一直貧瘠的土地, 終于開始有生物居住了 ——先是植物, 然后是節(jié)肢動物。
植物和節(jié)肢動物 不久之后, 最早的兩棲動物進化 并從水中爬出, 在泥里留下了 第一個脊椎動物的腳印。
2.99億年前,盤古大陸形成, 其中心是一片巨大的沙漠。 這片沙漠很快就有了 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祖先, 它們可以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下 繁衍生息,不像兩棲動物。
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命增長 會永遠持續(xù)下去嗎? 當然沒有。 2.52億年前, 70%的陸地脊椎動物和 96%的海洋物種 從化石記錄中消失了, 這一事件被稱為“大滅絕”, 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物種滅絕。 但其確切原因仍不清楚。
位于南美洲島嶼海岸的 一個可能的隕石撞擊點, 也許是一個線索。 而在西伯利亞, 玄武巖層顯示出 大規(guī)模的火山噴發(fā)熔巖 覆蓋了大片的泛大陸。 這兩起事件都發(fā)生在 古生代末期, 因此滅絕發(fā)生的原因 可能是多樣而復雜的。
無論如何,古生代開始 也許是生命爆發(fā)的一個階段, 但它幾乎以絕對的死亡告終。 生命花了數(shù)百萬年才恢復, 但當它恢復時,一個新的世界, 中生代,已經(jīng)到來。
在K-Pg大滅絕后不久, 氣候變暖,叢林遍布全球。 哺乳動物在這個溫暖的世界里 很快就崛起了, 到4000萬年前, 我們認識的大多數(shù) 哺乳動物群體都出現(xiàn)了, 比如鯨魚、蝙蝠、 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
但是,從3400萬年前開始, 氣候又開始變化。 這一次,冰蓋開始在兩極生長, 占據(jù)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 這些干燥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 一個新的棲息地,草原。
也就是在700萬年前, 在這片草原上, 一種被稱為Sahelanthropus的類人猿 成為了已知的第一個 直立行走的靈長類動物。
260萬年前,冰蓋進一步擴大, 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冰河世紀時期。
猛犸象
說了這么多, 不如給自己珍藏一份化石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