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首唐代絕句,第三句被用作劇名,第四句更是千古名句 劉方平,又是一個以少數(shù)優(yōu)質(zhì)詩歌留名詩史的唐代詩人。此篇七絕,便是其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無論詩題還是內(nèi)容,這首詩都算不得新鮮。以《春怨》為題的名詩,之前有李白,之后有金昌緒。內(nèi)容方面更不用說了,自漢代就有了這一題材。有唐一代,宮怨扎堆。盡管有眾多作品爭奇斗艷,劉方平這首《春怨》還是脫穎而出。 一、造句尖新,語言精警動人。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四句。這兩句屬于看過就不會忘記的句子??梢哉f是語言美、韻律美、節(jié)奏美的典范。尤其是表達春天的尾巴不用“春暮”而用“春晚”,可謂創(chuàng)造,從音律上講,后者比前者更抑揚頓挫,從美學(xué)上說,后者也比前者雅致得多。這兩句太好了,一個被用作了電視劇名,一個被詞人李重元拿去,在《憶王孫·春詞》中化用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名句。 春怨 二、緊扣主題的重重渲染,可謂極致。詩題《春怨》,如何突出春怨呢?從時序上,詩人將時間定在黃昏,節(jié)序背景設(shè)在暮春,無論黃昏還是暮春,都是多愁易感的,詩人的雙重設(shè)定使這一情緒得到疊加。意像上,詩人選擇了“金屋”,其化用“金屋藏嬌”的典故再明顯不過,阿嬌的悲劇故事又是一重渲染。最后的“梨花滿地”,既照應(yīng)第三句的“春晚”,又是“春怨”的直接誘因。春花已謝,春光又逝,斯人青春,還剩幾何?這是詩人渲染的第四重。然而“春怨”的根本,還在于最后的三個字:不開門。 由于這兩方面教科書式的示范,該詩順理成章成為宮怨題材中的代表篇目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