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過: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她說:一個人的語言涵養(yǎng),就是他的文化素養(yǎng)。我們現(xiàn)在對語文的理解和敬畏,都還缺一點點。 如今,文理越來越不分家,高考語文也在做大力度的改革,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得語文者得天下。學好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與前提。 1 學好語文的三大意義 復旦大學前校長蘇步青曾經(jīng)這樣說: “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p> 作為一位數(shù)學家,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shù)學明星”,這位校長卻十分重視語文。 他認為,自己正因為自小打好了語文基礎,才能夠?qū)W好其他學科。 “如果說數(shù)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那么語文就是這個基礎的基礎?!?/p> 1、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建筑師要建一棟高樓,在打樁時沒打牢,這棟樓就成了“紙做的房子”,風一吹就搖搖欲墜。 而語文,就是所有知識建筑的“地基”。 語文理解能力不好,就不會分析問題,無法深入鉆研其他學科。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 沒有語文學不好就能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也沒有語文沒學好就能成為“大家”的大家。 2、語文學習是一種人格修養(yǎng) 很多人都覺得語文沒用,如果考試不考,相信有九成學生會放棄這門課。 然而語文的“功利”,不在于一時的成績,而在于長遠的發(fā)展。 蔡元培先生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 學習語文,是巡游藝術殿堂的過程,是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崇高志趣的過程。 真正的貴族精神,需要良好的語言與藝術修為,也就是所謂的“語文修為”。 3、語文教育為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朱永新老師說過:青少年時期的閱讀對我們一生的奠基作用非常重要,在這個時期才能真正形成習慣,奠定整個人生基本的基礎。 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一個人的終身教育過程,都在年少時奠定了基礎。 良好的語文基礎和優(yōu)秀的語文學習能力都需要從小養(yǎng)成,將影響到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方方面面。 2 學好語文的三大能力 近年來,語文越來越成為考試中最拉分的學科。 有高考狀元感嘆:語文拉分最明顯,得語文者得天下。 語文成績是很難快速提升的,那些語文好的孩子,基本能夠一直保持優(yōu)勢,并且和語文較差的孩子拉開巨大差距。 這樣的學科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難以媲美的。 往遠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數(shù)學的命題難度也將大幅降低,而真正的區(qū)分度,就落在語文之上。 學好語文需要長期積累,如果從小沒抓好以下三種語文能力,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了。 1、閱讀能力 錢理群先生說過: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閱讀。 就語文學習來說,單單靠一本薄薄的教科書,是不大可能學好的。 一個孩子思維能力好,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當然擁有出色的智力。 只要了解一下古今中外的“聰明人”,如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就可以得到驗證。 而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 大量閱讀,才能對語文理解得更透徹,堅持閱讀,才能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所在,大量的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的必要手段。 2、寫作能力 小學時,作文滿分一般為30分,中考時變成50分,高考時更是高達60分。 作文分,占了語文試卷三分之一的比重,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可是,寫作更像是一門手藝,無法速成,慢工才能出細活。 如果只靠背誦范文,孩子不一定懂得應用; 如果寫“套路”作文,就會逐漸破壞孩子的表達力,失去寫作興趣; 如果只靠堆砌辭藻,套用模板,完全機械地寫作,足以讓孩子恨上作文。 要先有「輸入」,之后才能有「輸出」。 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能力,一定要先讓他們閱讀,有了足夠的積累,再多多練習,練出流暢的表達。 3、自學能力 知名校長李鎮(zhèn)西說過:語文,是最適合自學的學科。 學習數(shù)學,可以多做練習題來提高水平; 學習外語,可以多背單詞范文來提高分數(shù)。 可是語文這一學科很特殊,既沒有快速提高成績的方法,也沒辦法走捷徑。 學好語文,只能靠堅持不懈的日積月累。 平時觀察生活,是在學語文;課外讀書讀報,是在學語文;每天記錄心情,也是在學語文。 多讀、多寫、多背,就是學好語文的全部“秘密”。 所以我們說,語文無處不在,學習語文始終貫穿我們的生活。 自學能力越高、學習越積極、越自覺的孩子,越能夠?qū)W好語文。 3 學好語文的六大習慣 巴金先生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 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培養(yǎng)習慣,不管是哪門學科,都必須以培養(yǎng)習慣為起點。 韓愈也說過: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習慣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長久堅持,好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 學習語文,必須從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需要不斷地積累與總結(jié)。 1、聽:認真聽講的習慣 語文要學習的知識非常細碎,如果上課不好好聽講,很容易遺漏。 特別是在老師總結(jié)知識點與答題技巧時,更加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因為這些都是比較難記憶的內(nèi)容。 課堂上也要多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交流,大膽表達。 2、說:口頭表達的習慣 在最新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放到了突出位置,顯示了它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門主要靠表達的學科,要動筆表達,也要開口表達。 不僅上課要踴躍發(fā)言,課后也要多討論,多參加演講、辯論等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讀:大量閱讀的習慣 要廣泛閱讀,直到培養(yǎng)出興趣,養(yǎng)成了習慣。 要結(jié)合泛讀與精讀,既要博覽群書,又要深入研讀。 要邊閱讀邊思考,真正把文字看進眼里,把知識學進腦子里。 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也要多下功夫,營造良好的氛圍,尊重孩子的選擇,陪伴孩子讀書,多分享,多交流,讓孩子有源源不斷的收獲。 4、寫:堅持寫作的習慣 不管寫日記,寫作文,還是寫片段,寫報告,哪怕每天只寫一小段文字,都能夠提高遣詞造句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寫作,只要是能夠鍛煉表達能力的,就是好的。學語文就是要多動筆,貴在堅持。 5、抄:摘抄積累的習慣 抄,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上課時要抄筆記,平時要多摘抄,考試前多抄知識點。 華羅庚先生說過: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誰積累得越多,誰堅持得越久,誰就成功了。 6、背:熟讀背誦的習慣 教育部一直在調(diào)整語文學科的背誦篇目,更是將高中新課標的古文背誦篇目從14篇增加到72篇。 背誦經(jīng)典文章、名言佳句、古詩詞等,就是在培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基本功,對于語文學習至關重要。 寫在最后: 語文,是一門最開放的學科。 她色彩斑斕,生氣盎然,她與生活同在,與人生同行。 語文學習是母語教育,學習的資源與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最好讓學生敞開胸懷,投入生活的河流,投入語文的懷抱。 學好語文,往往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抓好三大能力,養(yǎng)成六大習慣,學生一定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把語文越學越好。 老師、家長們趕快轉(zhuǎn)到班級群吧!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好語文。 —End— 版權說明:本文首發(fā)「育才家園」。育才家園專注于 4~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是老師、父母、學生的好伙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