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皇帝也有走眼的時候,收了一幅贗品《韭花帖》,還編進三希堂 清代的帝王大都喜歡書法,但是能夠稱得上是發(fā)燒友的也只有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了,他不僅喜歡書畫,練習(xí)書法、繪畫,還有兩大愛好,一是喜歡收藏古代的名家字畫,二是喜歡在歷代名家字畫上題字蓋章。 這也是乾隆皇帝常被人詬病的一件事,雖然乾隆的書法寫得還不錯,但還遠遠稱不上大家,在大家經(jīng)典作品上題寫書法當(dāng)然有班門弄斧之嫌。 乾隆御筆 另外一個愛好蓋印章,更讓很多書畫家忍不了,因為印章和題字不同,是直接蓋在作品上的,乾隆皇帝的印章不僅大而且還多,他曾在王羲之的行書《快雪時晴帖》上蓋了172方印章,這幅作品總共才28個字,不少書法家認為這些印章影響了作品的觀感,喧賓奪主。 《三稀堂法帖》石刻展館 但是,即使是一位書法發(fā)燒友,收藏名家書畫作品無數(shù)的乾隆皇帝,也會有走眼的時候,收了一幅《韭花帖》的贗品,還把這幅贗品編進了他的書法收藏作品集《三希堂法帖》里,結(jié)果被專家扒了出來,一致認為乾隆皇帝收了一幅贗品。 《三希堂法帖》里的《韭花帖》 有人認為清朝內(nèi)府一開始收的其實是真跡,只是康熙時期被鑒書博士高士奇給掉了包,偷著自己留下了,搞了一幅仿品送了回去,但是后來乾隆皇帝多次把玩也沒有看出來,還到處顯擺,還有專家認為其實一開始收到的《韭花帖》就是假的,皇帝被忽悠了。 高士奇版本現(xiàn)藏臺灣蘭千山館 但是高士奇手里的那幅作品也不是真跡,著名書法家羅振玉編輯的《百爵齋歷代名人書法中》插入了一張《韭花帖》圖片,被一致認為是真跡,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稱這幅作品水平遠遠在乾隆皇帝和高士奇手里的版本之上。 《百爵齋歷代名人書法中》里的《韭花帖》 可惜的是這件寶貝后來在羅振玉的住處丟失了,至今都不知道它的下落,這幅被稱為“天下第十行書”、皇帝喜歡、大臣惦記的經(jīng)典作品,只留下了照片供我們學(xué)習(xí)。 乾隆御筆 《韭花帖》這幅作品出自唐末五代著名書法家楊凝式之手,楊凝式雖然留下來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幅都很經(jīng)典,他的書法直接影響了宋代的“尚意”書風(fēng),連大師黃庭堅都稱贊他“世人盡學(xué)蘭亭面,欲換凡胎無仙丹,誰知洛陽楊風(fēng)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而《韭花帖》這幅作品也直接影響了后世書法家的書法,被稱為“天下第十行書”,比如董其昌就是學(xué)了它的章法,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書法必學(xué)的一本字帖,喜歡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