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樓舊照 太平,無論何時,都會是人們對世事和生活的最大祈愿,當年,大同有“晨鐘暮鼓”來為人們報時作息,有魁星樓為讀書人祈愿科舉榜上有名,亦有太平樓蘊含著大同人對世事安寧平和的祝愿。如今,古城太平樓的復建將全面啟動。 位于和陽街與太平街交匯處的太平樓,歷史上亦是大同古城內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許是舊世太平不易,太平樓在歷史上曾多次重修,據清道光《大同縣志》載,“太平樓在學院午署東南,明時建,上有嘉靖諭碑。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知縣周全功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縣宋乾金修,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碧綐菫槟窘Y構建筑,四周圍以石獅十數(shù)尊,太平樓的座洞東西平坦可通馬車,南北洞較狹小,又因地形南高北低,洞內轉彎、通車不易,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缺陷,導致歷經多次重修的太平樓最終還是無法長享“太平”,1934年,大同鎮(zhèn)守張漢杰以太平樓有礙交通、防礙戰(zhàn)時出兵為借口,下令將其拆毀。 一根根木柱矗立在石基上 工人師傅在搭腳手架 粗大的木材 利用現(xiàn)代工具搬運木材 由于太平樓被拆毀年代較早,不像鐘樓留下充分歷史資料,但其建筑形象從縣志的城池圖和舊照片中看,樓為三層,重檐,底層每面三間,中開洞門,磚砌券壁,門呈十字穿心,二三層為木構,與鐘樓建筑造型相似。在復建的過程中,將本著尊重歷史修舊如舊的原則,再現(xiàn)明代大同古城樓閣式建筑風貌。
2015年11月6日清晨7時許,伴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位于古城內和陽街與太平街交匯處的太平樓復建工地已是繁忙火熱場景,令人期待的太平樓復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此項工程,由大同熱心市民昝寶石個人捐建,繼鐘樓復建工程之后,再度譜寫了“同心同力,發(fā)展大同”的佳話。
太平樓復建工程約需投入1000萬元,由市民昝寶石個人捐建。昝寶石表示,近些年欣喜地看到了大同的發(fā)展變化,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復興古城文脈、“同心同力,發(fā)展大同”的精神讓他倍受鼓舞。作為土生土長的大同人,無論是個人事業(yè)和所率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感恩這片熱土,希望能為家鄉(xiāng)做點事。并且“太平樓”寓意太平,祝愿大同永遠太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