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新陳代謝的產(chǎn)物,大便的顏色、形狀、氣味、次數(shù)和疾病密切相關,所以被視作了消化道病的“警報器”。一般情況下,正常糞便為黃褐色、圓柱形,健康人每天排便約1―2次,有少數(shù)人2―3天一次。如有異常,就要警惕了。 從大便的顏色上來說,如果不是飲食或藥物的原因而出現(xiàn)黑色大便,應考慮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等疾?。蝗绻蟊愠始t色,大多是下消化道出血;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甚至是便后滴血,則可能是患了痔瘡;如果大便是灰白色像“白陶土樣”,則有可能是黃疸或由于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 大便的形狀則是另一個幫助辨別疾病的好“武器”,如果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否大腸黏膜出血;若紅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膿液,應檢查大腸黏膜看看有無炎癥;如果是柏油樣的大便常常是由于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會出現(xiàn)柏油樣便型;如果大便變細或變扁,可能是直腸潰瘍。 如果連自己都覺得大便臭得難以忍受,必然是我們的健康出現(xiàn)了問題。刺鼻的酸味,可能是發(fā)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燒焦味,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帶有腥味的大便,表示消化系統(tǒng)有出血的情況,而且出血量還比較多。(胡運蓮 湖北省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