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正刷著豆瓣,一則帖子格外醒目: 這話題猛一瞧讓人一臉懵逼,貼主這直白的表述不是在引戰(zhàn)嘛,也擺明了 ta 是“非 985 高材生”的態(tài)度立場,對于這個觀點,雙非的學生是否都持有和他一樣的觀點呢? 再仔細瀏覽下面的回復,幾乎有 60% 的人持有反對態(tài)度。大部分表示:“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一個,太酸了……” “雙非的表示,能考上 985 我一定放鞭炮慶祝?!?nbsp; 一些觀點稱正因為自己是雙非院校畢業(yè),更能體會 985 的厲害,被 985 錄取,一定是現(xiàn)階段能力的最好證明。少數(shù)人肯定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985 只是一個階段的成功,關鍵還是要看誰笑到最后。難道說,上了 985 的人不應該驕傲?或者,考上雙非的人只能沮喪“認命”?
985 的錄取率究竟有多低?在全國真的只有 1% 嗎?不同省份的錄取率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但在一些高考大省,想上 985 甚至難上加難。河南的小伙伴說起自己的高考只會感嘆: “對比起來,1% 的錄取率已經(jīng)算高了,河南 27 萬文科生我得考上前 200 才能進南大,這何止是 1% 呢?” 高考依舊是國內(nèi)教育現(xiàn)階段最公平的競爭手段,能考入 985 當然是值得驕傲的。985 與 211 高校的學術實力、資源平臺、環(huán)境氛圍相比普通高校確實有優(yōu)勢。 然而真正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不論跨入高校的門檻是 985 還是普通高校,你把它看作頂峰還是起點?
曾有一個朋友感嘆過自己的室友:“他來自高考大省,當年是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我們學校的。 大一的時候一入游戲不復返,沒日沒夜在宿舍打游戲,掛了不少科,最后還好畢了業(yè),回了老家也和我們失去了聯(lián)系……” 在那篇帖子里還有 985 的學生“現(xiàn)身說法”,表示高材生們也有諸多煩惱,因為各種原因考研落榜、求職無門、工資低。誠然,現(xiàn)在不是八九十年代,考上大學等于進了“保險箱”。有了好的平臺,你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說起雙非院校,David 最有體會的是“環(huán)境”:“一部分雙非院校里,周圍人的態(tài)度與資源環(huán)境是最突出的差異。大多數(shù)人對考試是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非北上廣的學校,一手信息、實習資源都比較少,環(huán)境封閉。” David 的轉折點,是從他去往上海備考 CFA 開始的。他稱那段日子很難忘:“決心去考 CFA 的同學不乏很多大牛學霸,他們都對未來有著熱忱和目標,和他們的交流讓我有了全新的視野,也篤定自己不能在拘泥于封閉的環(huán)境里,要勇敢走出來參與挑戰(zhàn)?!?/p> 一個有心的人總會遇見幾次關鍵的機會,David 抓住了去暑校的名額,去加州體會了國外的學術環(huán)境。他描述自己見到暑校里學生們簡歷的訝異:“那些人幾乎券商、投行、500 強去了個遍,但對非一線的雙非學生來說,我們是很少有這樣的信息資源的,更造就了大家封閉的思維?!?/p> 或許差距就是這樣來的吧,然而 David 并沒有止步于此,他成為了全系“另類”的藤校申請生,最終拿到了哥大的應用分析專業(yè) offer,成為了全校歷史上第一個去了藤校的人。那一屆他的學生出國率有多少呢?“大概不到 10% 吧,申請美國的更不及 2%?!?/p>
聊起現(xiàn)在在德國實驗室的感受,Orson 說學術氛圍更加嚴謹和純粹,理論科研能力與心態(tài)都提高了不少?;叵霃难芯可鷷r開始鉆研國家獎學金、一步步著手申請,他算是親身體會了雙非學生申請究竟“難”在哪。 “歧視”悄然而生:說到雙非的背景,Orson 坦言其會增加申請的難度,是一種隱形的“歧視”:“我在申請 CSC 公派留學獎學金的時候,標準主要是申請人的科研成果。 但在面試時,可能 985/211 的牌子也會成為一個篩選維度,那么雙非的學生等于是和重慶剩下所有學生競爭,還包括一些企業(yè)和公司的申請人,而那一年的錄取名額只有 20 左右?!?/p> 退縮在起跑線上:即使如此,我依舊去嘗試了,也成功了。一路走來最大的感觸是即使有資源差距,很多雙非學生也是可以做到和 985 學生一樣好的,申請的奮斗路徑很相似,對雙非學生也是可行的,關鍵是你要先踏出第一步。 Orson 申請時,整個科室只有他和舍友兩個人在準備出國,他感受到雙非院校的申請氛圍有多弱,那么在這種環(huán)境下資源和影響力都成為了你的瓶頸,但他都克服了,認為這不是問題。 “記得我申請結束后,在論壇寫了一篇詳細的獎學金申請攻略,此帖一發(fā)無數(shù)人加我微信問問題,我這才感覺到其實很多雙非孩子都有著出國的目標,但因為環(huán)境、資源、信息、信心的局限遲遲沒有行動,這才是他們申請路上最大的障礙。”
Blaire 形容自己的復讀是“黑暗痛苦的”,失利過一次從頭再來,并沒有逆襲,而是去了云南某所大學最偏門的專業(yè)——數(shù)字媒體。 也許低谷太久總有反彈,進入大學的她如同開了掛一般從第一個學期就沖到年級第一,順利轉入商學院,朝上攀登的腳步堅定有力。大二申請去往香港的大學讀書,攻讀經(jīng)濟學,并且連續(xù)三學期保持最高 GPA,拿下一等榮譽。 我想這應該算是一個人生“小巔峰”了吧,但她卻依舊目標明確,奮力向前。“對于我來說,浸會的平臺還有提升的空間,為了跳去更好的學校,我曲線救國,先申請進了安永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積累背景?!?/p> 有了四大的經(jīng)歷加上她一騎絕塵的 GPA,最終 Blair 收獲了倫敦夢校的 offer。又是一個小巔峰,而她繼續(xù)向前沖著,剛到英國便開始海投簡歷,狂應聘,結果迎來了意外的“低谷”。 “第一個學期杳無音訊,第二學期終于進了倫敦花旗銀行做實習生,我更加努力工作,爭取能留下來,然而最后留下的卻不是我,那會兒也過了秋招季,我像是無著落的孤兒似的,感覺人生跌到谷底。” 然而即使是低谷,對 Blaire 也只有幾天而已,可以頹廢一下,但過后立刻打起精神重找工作。僅僅過了 40 天,她拿到了倫敦某投行的面試,當天 offer 從天而降…… 這樣看來,她的人生就是持續(xù)的“折騰”,并且不會停歇。“人生本就不應該設限,每一個頂峰與低谷都不是最后一個,這才是活著的意義不是嗎?”
人生的每一個頂峰都應該慶祝,考上 985 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但請別給人生設限,每一個頂峰都不是終點,持續(xù)前進,繼續(xù)挑戰(zhàn)下一個巔峰。 而進入雙非院?;蛟S讓你有些失落或倍感壓力,但不要輕易妄自菲薄,用平常心看待自己和 985 的差距。再積極尋找資源,合理規(guī)劃,尋求幫助,踏出限制你的“舒適圈”。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珍惜你的寶貴四年,為它畫上圓滿的重點句號,也使其成為更高的新起點吧~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