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博大精深,關(guān)于年齡的說法多種多樣,襁褓、孩提、弱冠、豆蔻、而立、不惑、古稀、耄耋......這些稱謂含蓄而富于美感。你知道自己的年齡在古代怎么說嗎? 0~10歲 一、0歲 1.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2.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shè)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3.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4.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湯餅會 二、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xué)語的聲音。如牙牙學(xué)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xué)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周歲。 兒童周歲 三、2、3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指代幼兒時期。 2~3歲的兒童 四、3~7歲 垂髫(tiao):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 垂髫 五、7、8歲 1.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巴b”,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p> 2.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3.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jù)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童齔 六、8、9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fā)扎成兩結(jié)于頭頂把頭發(fā)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jié)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總角 七、10歲 幼學(xué):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币驗楣糯淖譄o標(biāo)點,人們就截取“幼學(xué)”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幼學(xu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