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愛上層樓 本文由達達鋼琴工作室授權使用 小編按:看譜彈還是背譜彈?這是我們經(jīng)常提及,經(jīng)常討論的課題,今天這篇文章來自陸倍文老師,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各類練琴場景逐個分析,實用且具體,時間來不及的同學,務必先馬后看~ 彈琴應該看譜彈還是背譜彈?這是一個常見的疑惑。因為看譜彈的時候,往往會顧此失彼,一會兒看譜,一會兒看手,弄得手忙腳輪,暈頭轉向,這樣一來常常導致彈奏卡殼。 而背譜彈常常又不保險,而且孩子會越練越離譜,練著練著指法亂來了,音也亂來了。到底怎么辦呢? 針對這個問題陸老師提出了三個原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參考。 1、白貓黑貓原則 小朋友的特點是手指比腦子學得快,學曲子靠手指記憶(也叫手指慣性)相對較多。在這個時候,一般不太會為看譜彈還是背譜彈的問題煩惱。因為譜子看得慢,看譜彈很難彈流暢(特別是快速的段落)。練習過程常常是照著譜子反復練,練著練著手指就找到了動作的慣性。那么一旦這個動作通過反復練習固定下來,我們便稱為彈熟了,這個時候看譜與不看譜是區(qū)別不大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往往要求孩子們能夠背譜演奏。因為還需要看譜的話,一般說明孩子其實還沒有練熟。 而成人則往往相反——腦子比手指快,導致的結果是在看著譜子能夠較為流暢地將曲子彈下來,與此同時手指上的慣性就來得慢,且不穩(wěn)固。那么對于這樣的情況,一般就不硬性要求背譜彈。 于是便有了第一個原則——白貓黑貓原則: 看譜背譜,能夠彈好才靠譜。也就是說無論用什么方法,能夠彈熟彈好是前提。 2、互為補充原則 譜子背下來之后并不意味著就不看譜了??醋V的時候往往顧此失彼,原因就是樂譜上同時要照顧到的因素太多。在各種符號還沒有掌握得特別熟練之前,想要同時照顧周全非常難。 那么第二個原則就來了,背譜與看譜互為補充原則,比如我們可以采用一部分背譜,一部分看譜的方法: 如果這個樂段的音符比較好記,而指法比較復雜的話,那就先背下音符,然后看著譜上的指法彈。 反之就先背下指法,然后看著譜上的音彈。音和指法都掌握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把譜子放在前面,這時候看譜就要更關注樂譜上的其他表情記號了。 最好的結果就是全背出來。當然這個時候樂譜還是可以放在前面作提醒用。 此外陸老師建議練大型樂曲的時候要先從最難的一根骨頭開始啃: 在學習一首曲子的前期,就把這個曲子的技術難點摘出來,比如那些快速音符比較集中與大跳比較多的部分。這些部分需要盡早的把譜子背下來,將音符與指法爛熟于心,之后的練習重點便在于技巧的攻克。 3、逆水行舟原則 然而許多學生背譜彈熟以后,問題就來了。一方面由于音符與指法還練得不夠細致,許多細節(jié)并沒有掌握得很牢固; 另一方面有點成就感了,一高興就降低了要求,總之之后的練習是越練越糟糕,越練越走樣。注意這個鍋不該讓背譜來背! 這個問題不是背譜導致的,這是練習經(jīng)驗的缺乏與不良的練習習慣造成的,于是就有了第三個原則: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彈琴便如這逆水行舟,你若不努力把曲子往更好的方向打磨,那么曲子就會慢慢被你練壞。而彈熟背熟之后的練習內(nèi)容至少可以包括兩個方面: 一來是復習與加強樂譜中的細節(jié),爭取做得更精確; 二來是在音樂性方面多動腦筋,爭取把音樂表現(xiàn)得更生動。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