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學生反應在大學里沒有學到知識,這當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是課程本身的問題,有的是老師授課方法的問題,有的則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問題,今天我想從學生的學習方法本身聊一聊,希望能對正在上大學的你有所啟發(fā)。 學生之所以感覺沒有學到東西,很有可能是學習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首先,目前的學習只是單純?yōu)榱藨犊荚?/span> 從進入大學開始,學生想要學習的動機還是非常簡單和單純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意識到,在大學里,雖然比中學階段輕松,但是大家還是期望自己能努力學習,有一定的收獲的。 所以很多學生在大學里的學習模式是這樣的: 每個學期開學,拿到課表,看一下本學期開了幾門課,課大概上到第幾周,本學期有沒有實訓、實習、實踐什么的,大致心理有個數(shù)。 等開始上課的時候,到了教室,或者選前三排的學霸區(qū),或者選靠窗的SPA區(qū),或者選后幾排的自由區(qū)。 上課鈴響了,老師開始上課,一兩次課,差不多就知道了該老師的講課風格和內(nèi)容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感興趣的,就上課認真聽聽,不感興趣的,就神游一會,大部分學生上課一邊記筆記,一邊聽,對于老師“敲黑板、劃重點”的內(nèi)容趕快記下來,因為這是期末考試極有可能要考的內(nèi)容。 好一點的學生,模式比上述過程更高級一點,比如自己學著畫個思維導圖什么的,對于掌握該門課的知識體系很有幫助。 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一個學期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平時上上課,記記筆記,到考試前兩周,拉長到半年的課程,學到后面,前面的內(nèi)容也快忘得差不多了,突擊復習一下,這就是很多人常說的“一個學期20周,只學2周”。 這還是好一點的情況。 不好的情況是,有的學生最后一周才突擊學習,或者熬夜學習一晚上,應付第二天的考試,更夸張的情況是碰運氣,直接裸考。 這種方法有用嗎? 不能說沒用,最大的用處就是應付學校的考試是非常有用的,這種方式其實就是把中學的學習習慣稍微變化了一點,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考試而學。 如果上述過程用的熟練的話,考試拿個八九十分,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但是,如果大學四年這么學習,雖然也順利拿到了大學畢業(yè)證書,但是學不到東西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其次,需要改成“為了自己學習” 其實,大學的學習一定要轉(zhuǎn)變思路,上大一的時候就有必要思考以下這些問題: 不是學校所有的課都需要學習的,有的課還不如不學,所以你為什么學習這門課?想想清楚,學習該門課程,對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幫助?老師教的方式是不是有效的?該門課程的知識點是不是都需要背下來? 課程對你的意義是什么?有些課程很重要,是不是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一定要考到全班第一?有的課程是不是及格就夠了? 也就是說,對于學校和老師端上來的“大餐”,有必要挑食一下。 哈佛大學的學生曾經(jīng)抗議過某個經(jīng)濟學老師,說課堂上教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實脫節(jié)太大,而且還很狹隘。雖然在咱們國家基于國情,不至于做到這樣,但是很有必要思考一下課程本身帶給自己什么樣的收獲。 只是應付考試的學習方式,考完就會忘。況且教材上的內(nèi)容是把已經(jīng)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進行了總結(jié),然后老師在教給學生,根據(jù)現(xiàn)在社會更新?lián)Q代的速度,等學生學完畢業(yè)的時候,至少有一半的知識已經(jīng)過時了。 所以畢業(yè)后,如果你沒有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或者沒有在學校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那感慨“上了一個假大學”也所言非虛了。 所以在大學里,一定要轉(zhuǎn)變學習的方式,從“為了考試”學,變成“為了自己學”,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最后,具體的方式有哪些 (1)多讀書 讀書還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大學四年,有必要精讀和專業(yè)相關或者感興趣的經(jīng)典書籍,并且嘗試著寫一些讀書筆記,可以是抄寫的方式,可以是注釋的方式,也可以是自己的個人感受,并且制定一些規(guī)則,比如讀書筆記不少于150個字,一個月需要讀多少頁,半年需要讀幾本書等等。 本著“書是為了我服務的”的原則,不要把書供起來。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自己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補充和完善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 (2)嘗試著進入到研究的狀態(tài) 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學會不斷的問問題,培養(yǎng)自己的好奇心,不用擔心問題的幼稚,要勇于嘗試,去鉆研不同專業(yè)的知識,不輕易否定不懂的領域,學會用開放的方式包容不同的觀點,探索知識的空白領域。 學會找到不同專業(yè)之間的鏈接,尋找一下不同知識模塊之間的關聯(lián)和邏輯,不要形成專業(yè)的優(yōu)越性,努力嘗試著完成跨專業(yè)的混搭,提高觸類旁通的能力,把知識變成服務自己的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放下單純記錄這個習慣,嘗試著“領悟”,把靈感激發(fā)出來,并把靈感嘗試著寫下來,積少成多,就是不可多得的思想財富。 總之,根據(jù)我的觀察,目前的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模式過于單一,由于中學的學習慣性,難以形成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大學里很有必要升級自己的學習思維。 |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教育、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