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剛畢業(yè)工作的那幾年,工作不順利,賺錢不多,父母擔(dān)心在外面吃苦,就總是時不時給我打錢當(dāng)生活費,還要操心我在外面能不能吃飽穿暖,工作好不好這些,所以我就常常對他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們都辛苦半輩子了,也該有自己的生活,該享福享福,該尋樂尋樂,不要太為子女操心了。也希望做父母的的都能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strong>這句話的意思。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提到這句話,就不得不講一個典故。傳說,明朝宣德年間有個秀才姓羅,他因家境貧寒考場失意,遠(yuǎn)離家人到其他地方當(dāng)教書先生。留下妻子和兒子相依為命,妻子因為要操持家務(wù)所有沒有時間來教育孩子,等到幾年之后羅秀才回家,兒子已經(jīng)7歲了,羅秀才就想考考兒子的學(xué)問,然后送他去上學(xué)。他先出了一個“天”讓兒子對,兒子平時只懂家務(wù)根本對不出。母親在一旁偷偷指著地,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雞屎,兒子于是對了一個“雞屎”。羅秀才大怒,既恨自己與科舉無緣,又覺得兒子蠢笨無救,打擊太大于是出家當(dāng)和尚去了。他的妻子是個堅毅的女人,開始用農(nóng)忙的閑暇時間悉心教導(dǎo)兒子,又為兒子請名師,后來兒子竟一舉高中狀元。出家的羅秀才知道后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羅母以為他是化緣的就給他錢,他不要,后來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后就在墻上寫了一首詩:離別家鄉(xiāng)十八秋,千錢斗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钡挠蓙恚?strong>實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孩子的福氣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母親的教導(dǎo),要不是母親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那么孩子就算再有福氣也很難有機會成為狀元郎。這里我們還是要譴責(zé)一下這個羅秀才作為父親的不盡責(zé),孩子小時候沒有接受過教育,自然很多事情都不懂,羅秀才非但不好好教導(dǎo),反而嫌棄孩子,還拋妻棄子,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最后還用兒孫自有兒孫福為自己開脫更是不該。 看了這句俗語的由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父母為自己不負(fù)責(zé)的一種開脫,但是放到實際生活中,這句俗語其實就是對父母和孩子相處的啟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希望孩子能走一條功成名就的平坦大道,所以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犯自己之前犯過的錯,就總是拿自己的經(jīng)驗教育孩子,還為孩子選擇好以后要走的路,其實這樣的不對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想要走的路,這些相反、夢想可能在父母眼里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但是在孩子眼中這些就是能給自己帶來快樂,自己也愿意為之付出一切的東西。父母總是拿自己老一輩的思想去束縛孩子,其實不是為了孩子好,很可能會害了孩子。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們有屬于自己的路要走,只要孩子不走彎路,就讓他們?nèi)リJ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都知道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人,小時候扶著我們走路,長大了去上學(xué)害怕我們學(xué)不好,害怕我們被人欺負(fù),工作了又害怕我們工作不好沒有前途,賺錢不夠花,結(jié)婚了還要害怕我們夫妻感情不和,還得幫忙照顧孩子,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壓力那么大,孩子壓力大,父母的壓力比孩子還大,顧慮這個,顧慮那個,沒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愛好,好像一輩子就圍著我們轉(zhuǎn),為了孩子從年輕一直消耗到老年。 所以我覺得這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也是讓父母們懂得放手,要明白孩子們有自己的生活和福氣,倘若老是顧慮遠(yuǎn)方,顧慮子孫的未來,顧慮那些沒必要的事情,那么,辛苦不說,人生也就沒有開心的事情了。 小編有話說:成龍曾經(jīng)在采訪中說過對兒子的看法:“他要是有本事,就用不著我的錢,他要是沒本事,就是在敗我的錢?!蔽覀兏F苦人家的孩子,父母能夠把我們培養(yǎng)上大學(xué),那已經(jīng)非常不易了。接下來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才能成長。倘若兒孫有福,孩子們也會過好自己的日子,倘若兒孫不肖,就算家財萬貫也要坐吃山空。當(dāng)然,兒孫自有兒孫福,并不是說就不用管教孩子,任其隨波逐流、自生自滅。而是說要對孩子進(jìn)行正確的引導(dǎo),讓他們學(xué)會獨立,學(xué)會自強,之后就讓他們?nèi)オ氉躁J蕩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擔(dān)當(dāng)?shù)娜恕?/str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