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的女兒今年6歲,上一年級,為了保證孩子的全面性發(fā)展,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所以給女兒報了游泳輔導班。 輔導班內有很多孩子學習游泳,為了增加游泳館的氛圍,輔導班會每年舉辦一次小型的游泳比賽。 比賽帶來的緊張氛圍,往往會讓還沒有長大的孩子產(chǎn)生沖突,這不,同事的女兒就被卷入一場“爭斗”中。 比賽以教練為主,分小組進行游泳接力比賽,一共分三個班級,同事的女兒就在第三組最后一棒,本來前幾棒的小伙伴已經(jīng)被第一組和第二組落開了很多米,但是女兒“力挽狂瀾”,最后實現(xiàn)了反超,拿到了冠軍。 當他們拿到冠軍獎牌時很興奮,同事的女兒與幾個小伙伴湊在一起一直興奮的蹦來蹦去,忽然第二組的三個小朋友走過來圍住了他們,說想看一下獎牌,同事女兒沒多想便交了過去,但是誰曾想他們拿著獎牌玩了一會兒,然后徑直仍進了游泳池里。 同事女兒氣不過,讓他們撿上來,三個小男孩推推嚷嚷,一直不撿,還把同事女兒給推倒在地。 這種事情就有些無理取鬧了,比賽輸了可以下次努力再贏回來,但是把獎牌扔掉并推到同事女兒的做法顯得就有些過份了。 后來教練知道了這件事,僅僅只是口頭批評了三個小男孩,就讓他們離開了,但是同事女兒氣不過,給同事打了電話,同事趕忙請假過來安慰了委屈的女兒,并且找到了負責這次比賽的教練老師們。 教練安慰同事說那幾個孩子還小,沒有必要把事情鬧大,但是同事仍然讓教練聯(lián)系了那幾名孩子的家長,讓他們必須帶著孩子親自向女兒道歉。 對方家長也認為這就僅僅是一件“小事”,沒有理會,也找各種理由推遲不見面,所以同事選擇了直接報警。 當警察了解了來龍去脈后,把雙方家長叫到一塊,對方家長看到警察介入,不得已帶著孩子來向同事的女兒道歉。 其實很多人都會想:這不是小題大做么?又沒有人受傷,只是小孩子之間的打鬧而已,有必要鬧得這么大么?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與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摩擦”,尤其是男孩子,既頑皮,又精力十足,被很多動漫角色所感染,也會有一些身體上的接觸。 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去過多參與,他們認為這只是孩子之間的“打鬧”,如果自己參與就是小題大做。 其實不然,當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對于自己的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是雙重打擊,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率先站出來為我們的孩子爭取“正義”。 如果不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讓他們的心靈更加的脆弱內向,覺得自己被欺負了以后,也不會再與父母去溝通,孩子與我們之間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大。 那孩子被欺負了,我們應該怎么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呢? 孩子出了事,我們就是“曹操” 很多家長在工作當中會接到孩子幼兒園打來的電話:“你家孩子被欺負了”,很多家長工作忙,會讓老師直接處理,最后只要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可以。 但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孩子受了委屈,希望的是我們可以立馬站到他們身后,假如你沒去而對方的家長去了,你的孩子豈不是更委屈? 很多孩子都喜歡看動漫,都會對“在很多危急關頭,英雄從天而降拯救弱小”這種事情保有肯定的幻想態(tài)度,我們要做的就是那個在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時而出現(xiàn)的恰到好處的英雄。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被欺負了,不論事情大小,我們應該立馬出現(xiàn)在孩子的身邊,讓孩子知道我們對他們的關心。 責罵孩子要不得,理解孩子最重要 不要責罵孩子,在他們受到委屈的時候,心里一定很難受,這個時候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往往會寒了孩子的心。 孩子在小的時候,心智沒有發(fā)育完全,一昧的責罵只會讓他們把過錯全部算在自己的身上,從而變得越來越膽小怕事。 這個時候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知道我們并不是單純的把他們當作孩子來對待,可以肯定他們內心的想法,這樣也會促進你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打架不管用!這個法子試一試 很多家長接到孩子被欺負的電話,到了學校不分青紅皂白立馬嚷嚷,對看管孩子的老師和對方家長罵罵咧咧,其實這樣做也會對孩子的內心養(yǎng)成一種暴力的習慣。 孩子受到欺負,我們要考慮他們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我們趕到孩子身邊問清楚事情緣由后,首先可以問問孩子想怎么解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反而言之,罵罵咧咧不僅把原本的事情放大化,還容易給雙方的孩子都造成不良影響,得不償失。 再次,兜媽建議各位家長,在我們的孩子受到欺負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要給孩子主持正義,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欺負,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大家認為遇到這種事該怎么解決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