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道》這部電視劇是根據(jù)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王志文在里面飾演一號男主,一位深不可測,又對紅塵俗世極其不屑的“鬼才”丁元英。 很多人覺得《天道》里面?zhèn)€個是“高人”,他們“高”的境界不同,深度不同,人生追求的終極目的也不同。 丁元英是“高人”,他追求的是一種精神的“無我”狀態(tài),欲求達到天人合一,卻又站在佛門的邊緣,邁不進又退不離。 芮小丹是“高人”,她來去自如,行止由心,像一陣清風,沐浴了別人又不貪不戀的果敢放下。 肖亞文是“高人”,她懂得識人便是為生命打開了一扇窗,知緣,惜緣,卻又不故意攀緣。 …… 這些人物里,“高人”無處不在,他們都是精神境界的強者,是社會的積極能量,但在劇中唯有兩人是以一種“反叛”的“高人”存在,一個是王明陽,一個是沈楠。 今天,我們只談王明陽,一位高智商犯罪,又極度追求精神世界,讓那顆一直無處安放的靈魂,在芮小丹的幫助下最終得以尋到了一塊生命的凈土,靈魂的歸宿。 那無處安放的靈魂劇中這樣介紹王明陽:王明陽38歲,美術學院本科學歷,未婚,黑惡集團軍師,此人精通法律和社會學,沉著、殘忍,心理素質(zhì)穩(wěn)定,智商過人,曾親自策劃、指揮過12起惡性大案,內(nèi)部人稱“冷面諸葛”。 當王明陽被抓后審理時,卻一直沉默不語,任誰都無法撬開他的口,因為他的自視清高,覺得沒有人有資格與他對話,誰都無法理解他的精神世界,而且認為說什么都是多余。芮小丹在丁元英的指導下,三天以后和王明陽進行了一場長達八小時的“靈魂”對話,終于撬開了王明陽那“高傲”的嘴。 
 王明陽一直以“強者”、“修養(yǎng)”、“生存藝術”自居,但芮小丹卻犀利地指出,說他只是一種“懦弱的生存哲學”,因為強盜的本質(zhì)是沒有能力與自信與真正的強者去公平競爭,只能從別人手中去破格獲取,即在別人本身擁有的基礎上去用“搶”的方式,希望達到一種與別人相當?shù)呢敻换虻匚弧?/strong> 王明陽在與芮小丹激烈的探討中,從《圣經(jīng)》里的神學觀點、救主文化、社會價值談到人性難以步入的窄門,終于觸碰到了他內(nèi)心最敏感,最柔軟的地方,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為他自己所犯下的所有過錯贖罪,卻依舊還是不愿出賣同謀。 
 因為在他的意識里,“出賣”等同于“背叛”,他可以以死謝罪,找到自己的靈魂歸宿,卻不愿“背叛”他的道義,讓自己在出賣別人時也看不起自己,他搖擺在“江湖義氣”與“人性尊嚴”之間。 可是,正如芮小丹后來指出:“拿根稻草當柱子去支撐靈魂,至少讓我覺得你對你的學識和智商不夠尊重?!?/p> 此刻的王明陽,徹底崩蹋了,他的強以支撐他尊嚴與孤傲的東西瓦解了,芮小丹把它的靈魂深處扒得干干凈凈,他那無處安放的靈魂終于得以解脫,找到了生命真正意義上的歸宿。 
 生命的凈土何為凈土?凈土是佛教術語,指清凈、莊嚴、無污染之地。 這個清凈和無污染不但包括周圍的環(huán)境,還包括了精神和心靈的潔凈。 生命的最高價值便是追求一種生命的高度,這種高度定會上升到靈魂,上升到精神所追求的無限價值上去。 如何追求靈魂的高度,生命中的凈土?這也就離不開上面所說的進“窄門”。 想要去凈土之地,進窄門,必是先修心, 修妄心,修真心,修出離之心,實則修的是一顆平常心。 “正其身必先立其形”意即修身養(yǎng)性,從本我出發(fā),從內(nèi)涵、學識、見解、精氣神里不斷修煉出一種高尚無我的境界。 只有在尋找生命凈土的過程里,才能凈身、凈言、凈心、凈性、凈家、從而達到凈國之路。 王明陽以為自己對生命的參透與誤解,實則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對一直所追求的靈魂境界未找到可安放的歸處,他渴望得到精神的振救,讓自己的人格與精神都站著,但是卻又因為所為與所愿相悖,以一種自我的方式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可是,這一切卻在與芮小丹的這一番辯論里擊垮了,把以前他以為的“高度”擊得粉碎。 他知道自己是將死之人,又哪里有資格去獲得這種靈魂的凈土,可芮小丹卻幫他找好了,靈魂的凈土不在一生的長度里,不在啟程里,也不在無常里,而在一呼一吸,起心動念之間,哪怕一小時,一分鐘都可以清洗自己的靈魂,生命在于覺醒,而非“我執(zhí)”。 凈土在哪里,原來我們一生尋找的生命凈土,一直在我們心里。 
 對生命的探索——“向死而生”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在提出“向死而生”這個概念的時候,并非指要先行去死亡,而是在“死”的過程中去體會“亡”的結果,重“死”而知“生”的可貴,在“向死”中才能有強烈的“生”的存在感,也正如《孫子·九地》提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樣的道理。 人唯有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才能對生命有所敬畏,才能在“生命的倒計時”里覺醒,才能迸發(fā)出生命的光彩,活出生命的高度與無限的可能。 “向死而生”便是不再執(zhí)著于人類肉體的快感與自我滿足,更多的是尋求更高維度的生命體驗和感悟,從而到達精神與靈魂的凈土。 我們總是被生命的表像所迷惑,生出妄心、癡心、貪心、色心,于是在這種執(zhí)迷不悟和迷幻當中走向了一條墮入地獄的不歸路,正如《天道》里芮小丹對王明陽所說: 
 王明陽終是在芮小丹的點撥之下,在生命最后的時刻尋得了一方安放靈魂的凈土,雖未無法洗清他所有的罪孽,但至少在生命的盡頭,他的精神是站著的,靈魂有了依附,他終為自己找到了一處生命的凈土。 完成整個生命的探索就是從生到死,從存在到消亡,從追求肉身的外在滿足到靈魂解脫的內(nèi)在升華,就是“向死而生”。 我們終其一生得以追求的生命真理,得以尋找的靈魂凈土,無處安放的人生歲月,終將會在頓悟中,在覺醒中,在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中得以超脫與安放,那真正屬于自己的一方凈土! 原來,凈土就在我們的心里。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