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學敏(1937— )男,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屆國醫(yī)大師。石學敏教授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潛心研究中風病的臨床治療,于20世紀70年代初創(chuàng)立了“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針灸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先河,救人無數(shù)。 石學敏院士認為健康是人生的資本。人體保健最重要的是上、中、下“三位一體”的正常運作:
大腦是生命的主導,是指揮一切行為的司令部,大腦依賴于動脈血液供氧。從生理學講,腦細胞缺乏供氧6分鐘,人基本上就沒有思維、沒有意識。 人體因為衰老、疾病、過度勞累、無生活規(guī)律、無視自我保健等,導致大腦供血、供氧減少,造成腦細胞損傷及退化,思維遲鈍、精神無法集中、愛忘事,工作效率低下,嚴重的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石學敏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中堅持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清淡飲食,注意攝入健腦補腦的健康食品,不抽煙喝酒。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體靠攝入飲食保持生命活力。要保持胃腸有序蠕動、功能正常,使消化及排泄通順、暢快,這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消化受阻、大便不通,不僅造成胃腸疾病,還會導致癌變。石教授飲食注重清淡,堅持“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科學飲食習慣,他有喝咖啡的習慣,指出咖啡可幫助消化,保持耐力充沛,但需因人而異。腿為腎之表,腎為先天之本。腎健則體強,有一雙強壯、有力、靈活的大腿才是一個健康的人!即使外出參加各種會議,活動范圍局限,他也會堅持步行,并使用步行測量器規(guī)范步行的數(shù)量。石教授還強調(diào)睡眠時間應充足,認為最佳睡眠時間在晚上11點至翌日早上5、6點,應養(yǎng)成早起早睡的睡眠習慣;同時認為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身體的重要保證,只要飲食清淡,定時定量,少食肥甘厚膩品,保持身體健康平衡,也就無需依靠各種藥物、保健品進行調(diào)節(jié)了。石學敏教授集自己40多年養(yǎng)生經(jīng)驗而提煉出來的“石氏秘訣”:指灸+運動。所謂“指灸”就是用手指按壓、按摩穴位。對于大眾來說,指灸簡單、易學,是最實用的健身養(yǎng)生方法。1.坐于椅子或沙發(fā)上,靠背,頭稍后仰,雙目微閉,消除雜念,心平氣和,將兩大拇指放在頸項部耳垂后凹陷處,其余四指向后并排放在腦枕部,大拇指找準天柱穴、風池穴、翳風穴,依次按壓、按摩三對穴位。每對穴位的指灸時間,可長可短,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均可。指灸健腦可隨時隨地做,比如,睡前醒后、飯前飯后、午休前后、工作間歇時等,尤其是伏案工作超過一小時后做指灸,會感到雙眼明亮,頭腦輕松。指灸健腦已成為一項科研成果,并在國外用最先進的腦部儀器得到科學驗證:指灸時,大腦的供血量急劇增加,血液的攜氧量增加,腦細胞活力明顯增強。2.取坐姿,雙腿稍微前伸,在膝關(guān)節(jié)“膝眼”往下三橫指處,找準左右兩腿的足三里穴,用雙手大拇指用力按壓、按摩此穴位,足三里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強壯穴”,對健身強體有特殊作用。指灸還要加上慢跑、游泳等運動。石教授每天早晨堅持慢跑40分鐘,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下午還要游泳30分鐘。運動功能屬于人體生命之本,沒有運動新陳代謝就會緩慢甚至停滯。運則行,動則通,氣血不行、不通則瘀,瘀則百病生。慢跑和游泳,不僅能夠保持胃腸系統(tǒng)的健康和四肢強壯,還有利于全身功能的增強。許多人不運動,卻聽信什么藥物排毒、減肥之類的謊言,殊不知,運動是最好的、最廉價的、最實用的排毒和減肥方法。石教授特別提醒,運用“指灸+運動”療法,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必有收益!注明: 注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