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龍之經(jīng)典 崇禎帝換了個坐姿,道:“曹老先生,你還接著講吧?!?/span> 曹化淳于是接著說:“《永樂大典》的好處在于‘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先對各古籍史冊里所載內(nèi)容分門別類,再按年代進行順排,按條目進行摘抄。依此成書則后人翻看《永樂大典》,查閱某一事物時,即可一勞永逸,集中找到歷代相關的所有著述。其編修過程中,務求保持原書原有內(nèi)容,不做一字刪改。倘遇有兩版以上的抄本,又內(nèi)容不相合的,則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加以匯總,因而保真保全度極高?!?/span> 羅萬英點頭道:“據(jù)說初始編修《永樂大典》,還是在南京,動用了朝野兩萬余人,皆邀文豪大師、宿學老儒分派勘定提摘,先期負責錄制清稿,另有承擔繪圖、描欄、謄抄、圈點、校對的繕書士工不計其數(shù),后續(xù)跟進造辦,當真是應了那句話,‘天下文藝之英,濟濟乎咸集于京師,薈萃于大典?!癁榱吮WC盡快完成這項前所未有的編纂工程,在朝為官的特許免朝務工,家居外地的特許留宿京城,朝廷動用了內(nèi)務府大量人力物力,送水送炭送材送料,還在離皇家藏書重地文淵閣不遠的崇里坊等處安排各路參編人等居住,由光祿寺早晚供給酒肴、茗果,發(fā)給膏火費,一切瑣事皆為制典讓路。另外,昭告天下,全國動員,懸賞搜尋民間珍本,獎勵書主捐獻家藏,一時間萬書匯聚應天,歷六載終成巨典,及至成祖北上遷都踐行‘天子守國門’,才帶至北京。遙想當年制書工程之浩偉,實令后人感嘆不已?!?/span> 曹化淳補充道:“《永樂大典》包羅萬象,保存了明初以前的各類圖書,如:儒門典籍,道佛經(jīng)咒、歷代史傳、百家文集、方輿志乘、醫(yī)書藥方等,達七、八千種之多,囊括了各種領域?qū)W科,如:天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工藝筑造, 字庫書法,曲劇詩歌等等,應有盡有,龐雜冗繁。其 成就不僅在于為后世繼承和整理了前人博大精深的思想學術(shù),還發(fā)掘搶救出了很多被埋沒已久、幾近遺忘的罕見孤本與秘笈。利在當時,功在千秋?!?/span> “嗯,我天朝集國力專攻于大事,何事不成?”崇禎帝仰頭看著大殿穹頂,似有感慨萬千,又發(fā)現(xiàn)曹、羅二人都緘默了,忙說:“你們接著講啊,接著講?!?/span> 曹化淳應道:“皇上有此感慨,老奴亦有同感。那《永樂大典》名為書典,實為書庫,制作不易,維護保存就更為不易。嘉靖三十六年,宮中失火,三大殿被焚,危及到存放《永樂大典》的文樓。幸有世宗皇帝掛懷此寶,連發(fā)三道金牌御令,催宮中太監(jiān)趕赴火場,及時將之搶救出來移送皇史宬保管,再后,為防不測,于嘉靖四十一年,特命人重錄大典以備損耗,歷經(jīng)六年,于隆慶元年四月終告大成。當其時,我朝既有兩部大典矣,盛絕于世?!?/span> “嗯,這個,朕是知道的。自此,成祖時編纂的原本返還于南直隸文淵閣,世宗時仿制的副本珍藏于北京皇史宬。分開保管,以利防災?!保ň幷甙矗夯适穼k,皇家檔案館,也稱表章庫,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竣工于明嘉靖十五年,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0平方米,位于天安門東側(cè)南池子大街。至今尚在,管護完好。) 再說《永樂大典》。此書屢遇浩劫,其多舛命運,牽動無數(shù)中華后人尋寶不輟。本來珍藏在南京的大典正本,去向匪疑,眾說紛紜。有說湮滅于明末戰(zhàn)火的,有說隨嘉靖帝殉葬的,有說毀于宮廷火災的,莫衷一是。如龍隱江湖,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本來珍藏在北京的大典副本,雖歷戰(zhàn)火,散佚不少,也還幸存十之八九,可至清乾隆年間,因疏于保護,缺失二千余卷。至道光年間,官吏已是貪竊成風,大典流失民間甚多。再后,至咸豐、光緒二帝時,逢八國聯(lián)軍兩番入侵,慘遭劫掠、破壞、糟踐,所剩寥寥,言之痛心。至此,《永樂大典》這部奇書所放射出的奇異光芒已微若螢火。它就像一艘裝滿了中國歷代瑰寶的寶船,穿過六百年滄桑歲月,一路展示著中華千古文明的遺跡和智慧,熠熠生輝,緩緩駛向未來。但是,在中途伴隨著明、清兩朝的傾覆,這艘寶船也一齊跟著不幸沉沒了,時至現(xiàn)代,人們只能審視著那仍立在水面上的桅桿和幾片漂浮的甲板,來遙想寶船當年的迷人風采。經(jīng)近代多方周轉(zhuǎn)倒賣,流離世界各地的存世大典余冊已基本落定,散布狀況如下: 中國 224冊 中國臺灣 不少于62冊 日本 不少于53冊 英國 不少于51冊 美國 不少于47冊 德國 不少于7冊 越南 4冊 韓國 1冊 這些散冊劫后余生,尚能查明下落,也算不幸中之萬幸了。起碼它們還給這個需要光明的世界留下了點星火。(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數(shù)字化生活早已有了大數(shù)據(jù)大存儲的支持。我們對這些碩果僅存的大典殘留內(nèi)容,復制保存起來就是個分分鐘的事。但又有多少內(nèi)容被裝進了大眾的心里呢?) “陛下可曾知道,先祖世宗皇帝非常喜愛《永樂大典》,常常帶于身邊,時時查閱里面的修真秘笈以作參考?”曹化淳問道。 崇禎帝覺得話題似乎跑偏,想言歸正傳,垂目道:“先皇祖爺自幼聰穎,熟通經(jīng)典,讀詩即頌,學問淵博,能從古籍中尋真覓道。朕可沒先皇祖爺那個本事。朕倒是更關切大典里面關于龍的記述。” “噢,還請皇上見諒。老奴一聊起天朝的輝煌,就不禁懷古暢往,多說了幾句。”曹化淳沖著崇禎帝作了一揖?!白蛲砝吓鴮噬险f過,龍之生長,始于修煉,苦歷重劫,才入道行。那《永樂大典》,經(jīng)千心,過萬手,跨文山,越字海,耗歲月,化精神,方成萬書之書,實為書中龍鳳。其兩者成功之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先生之意,朕理會得。凡大道之成功,無一蹴而就之便宜?!?/span> “圣上英明。老奴正是此意。回顧那《永樂大典》,成書尚且之難,況乎治國理政之艱?君子治國,當近忠良,遠小人,容逆耳之言,絕頌德之諛,不圖急功,著眼長遠,外交內(nèi)撫,疏通財政,隱忍于韜光蓄銳、休養(yǎng)生息,求實于國富民強、器利軍勇,革新教育,唯賢取才,整治貪腐,重振朝綱,使天下同心。。。。。?!?/span> “且慢,且慢?!俺绲澋厶质疽??!安芾舷壬詷O是。不過嘛,國務軍機,自有那些朝臣按部就理。你我君臣幾人此時此地只論龍,不言其它。時間緊迫呀,龍之真?zhèn)危抟欢ㄔ诮裉煲獋€明確說法,也好。。。。。。”他收住了后面的話,瞅了一眼羅萬英。 羅萬英是個務實之人,本來就是耐著性子陪崇禎帝幾人東拉西扯地海聊,一會兒龍一會兒《山海經(jīng)》的,又扯出個《永樂大典》來,自覺被攪到了云里霧里,正聽著曹化淳講話有些靠譜了,可又被皇帝拉離正軌。 “請陛下恕臣冒言之罪?!绷_萬英見皇帝看了自己一眼,當即撩服跪倒?!敖癯悸犘胛溆⒌钜婑{,先有皇命所托縈繞于心,后有曹公公言及軍國大事,使為臣甚感不安,但又不知吾皇圣意何在,實叫臣下忐忑難耐。還是懇請陛下先予垂示,也好教臣穩(wěn)妥籌謀,早做準備?!?/span> “嗯。。。朕是想先與你二人說清龍的。。。呃。。??偠灾?,言而總之,這個很有必要。”崇禎帝被羅萬英單刀直入的問話搞得有些語無倫次。 “陛下,既然龍之真?zhèn)问潜匾?,恕臣直言,該當傾聽朝臣廣議。我朝不乏鴻儒文斗、飽學之士,閣臣當中,俱是奪榜三甲,個個書墨占魁,于經(jīng)史子集浸淫數(shù)十年有之,學貫古今。邀請他們前來論龍,豈不更加適宜?”羅萬英干脆道出自己的困惑。 崇禎帝看出羅萬英失了耐心,又揚頭瞧了瞧曹化淳,抿嘴輕吁一口氣,眨了幾下眼睛,似是做了決定,道聲“也罷”,轉(zhuǎn)身探手拿起龍案上的《尋龍圖》遞向跪在地上的羅萬英?!傲_愛卿平身。你先接著這個,看完再說?!?/span> 羅萬英聽言起身,恭敬地移步向前,垂眉低目,雙手捧過《尋龍圖》細細觀看。看了一會兒,不解地問:“龍經(jīng)?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何來此物?” 崇禎帝把目光轉(zhuǎn)向曹化淳。“那就還請曹老先生先給你大略說下內(nèi)情,你要細細聽真。這也正是朕先前給你說的,要告訴你一個宮外不知道的秘密?!?/span> 于是,曹化淳把《尋龍圖》的秘事以及自己多年對《尋龍圖》的相關研究做了詳述,最后說道:“尋龍圖一事聽來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請郎中大人務必相信,此事確非常人能夠理解,這也正是我朝所不為外人所道之最高機密,望羅大人一定要對此守口如瓶,切不可泄露聲張出去,以免給我大明朝招致難以想象的不利后果?!?/span> 羅萬英聽完曹化淳一番話,已是驚得目瞪口呆,自己萬萬不會想到世間還有如此稀奇怪誕之事,若非是在這大內(nèi)宮殿里談及此事,換作在大街上聽到此類言談真的會當成是聽評書呢。望著眼前的皇帝和他身邊的老太監(jiān),羅萬英心里明白他們是決不會耗廢大半天工夫編造出這么個神話來誆哄自己的,此中還必存有更重大隱情函待去探尋,而這個負責去探尋的人選看情形又多半是他羅萬英了。 在曹化淳說話的時候。崇禎帝一直靜靜觀察著羅萬英的表情,也想看看羅萬英對此事的反應。等曹化淳話音一落,忙接住話茬說:“羅萬英,朕首先想聽聽你對此事的看法?!?/span> “回陛下,方才曹公公。。。呃。。。既然皇上尊稱曹老先生,那微臣也就隨著尊一聲老先生了。方才曹老先生所說的這《尋龍圖》,臣聽來雖感玄乎其神,但細琢磨起來卻也合乎情理。太祖當年為后世立遺訓,著紀書,定規(guī)矩,沒少未雨綢繆。至于此經(jīng)圖,事情原委可追溯兩百多年前的立國往事,其間還有歷朝歷代的內(nèi)廷司禮監(jiān)掌印的秘傳,自是不容置疑?!绷_萬英又詳看了一遍龍經(jīng),盡速將之強記在心?!褒埖膫髡f自古盛行,只是今人已無從見其真身,漸漸不再相信世間真龍存在。然而,世人又有多少人見過陛下的龍顏呢?難道也要否認天子的存在嗎?所以依臣所見,寧可信其有之。倘真尋得真龍,那將是一件轟動天下的大事。神龍出世必會被天下人認為是異常吉瑞的征兆,對于振奮我軍士氣、穩(wěn)定國內(nèi)民情,降伏逆賊,威揚四海,其作用定是非同凡響。我朝所面臨的諸多癥結(jié)都將適時緩解甚至可能迎刃而解?!?/span> “嗯,看得出來,你不僅深信《尋龍圖》一事,而且對尋得真龍的意義也是看得入木三分呀?!背绲澋勐犃肆_萬英的發(fā)言很是興奮,起身走到羅萬英面前微微笑著看他?!半尴雴枺銓@圖上的字畫,有何見解?” “回陛下,微臣末學,對天文地理的認知,只限于行軍打仗之用,若涉及玄學占星,則是一竅不通。臣以為,此圖算是龍藏于世的一個實證,也透視著與龍的某種關聯(lián)。臣首先有一事要問。圖中分明寫的是“龍經(jīng)”,可聽陛下和曹老先生都以“尋龍圖”稱之,是何道理?”羅萬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羅大人真乃細心之人。你這一問,倒使咱家記起一個遺漏之處。當年王老公公確實說過,此圖原本是傳到太祖之孫手中的,但在建文革除時期,發(fā)生了‘靖難之役’,皇宮起大火,幸此圖被置于密柜中。成祖進宮后,隨軍太監(jiān)盤繳資物時首先發(fā)現(xiàn)之,旋與《永樂大典》帶回北京,交予宮中七大內(nèi)臣王彥、鄭和等人收入府庫文樓。成祖認得此圖,曰之“尋龍圖”,后世即以此稱沿用至今?!?/span> “原來如此?!背绲澋酆土_萬英聽了,都是思緒連篇。兩百多年前,那太祖皇孫朱允炆經(jīng)遇逆天之變,竟未啟用《尋龍圖》,已不知何故。假如當年他召喚神龍以抗成祖之師,不敢想象其結(jié)果會成怎樣。 “適才聽曹老先生說過成祖計留龍子于凡間,自是對神龍之事多有詳知,稱此“龍經(jīng)”作“尋龍圖”,蓋因深明其用途也?!绷_萬英揣度道。 “此言有理。然而今人無憑無據(jù),只做一推論矣?!辈芑緫?。 “鄭和七下西洋,會不會與尋龍有關?”羅萬英忽然聯(lián)想到了這一層。 崇禎帝和曹化淳都微微搖首,不知是表示否定還是表示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反正都未應聲。 “也罷,也罷,久遠的事情多想無益,我們還是再回到論證神龍的話題吧?!背绲澋圩钕忍隽藢ν滤伎嫉拿越?。 “陛下說的是。”羅萬英也是希望繼續(xù)推進實質(zhì)進程?!拔掖竺魍醭松裼又畤?。適才聽曹老先生就《尋龍圖》一番詳述,晚學受益良多,方知太祖、成祖早年大興龍師以掃北元,收復幽云,恢復漢室,其中神龍之功難其沒也。今若再得神龍助佑,天下之亂必可平定,江山社稷必無憂矣?!绷_萬英說到這里內(nèi)心也是不免激蕩。他轉(zhuǎn)身面向皇帝。“但知龍之所在,微臣愿攜圣旨代陛下宣命于玉淵冥潭?!?/span> “說得好!羅愛卿當真是膽識卓絕之人。朕夜來通宵考量何人堪當此重任。挑來比去,就認定你了。現(xiàn)在愛卿你能當著朕的面主動請纓,朕再無顧慮,尋龍這個使命,就此當面全權(quán)授予,絕無旁屬。呃。。。朕一時還沒想好封任你個什么名號,暫稱個。。。尋龍使吧。待卿凱旋之日,朕必重用你這個大功臣。當然,曹老先生也是勞苦功高,朕必賜爵重賞?!?/span> “謝主隆恩。”曹化淳忙跪地叩謝。 羅萬英也一起跪下?!爸x陛下垂青厚愛。臣定不辱使命,以報知遇之恩?!?/span> “都起來,都快起來吧?!背绲澋勖τ檬謹v扶地上二人。 羅萬英感激道:“陛下其實對微臣過獎了。臣幼時讀書,也曾對龍的存在做過各種猜測和臆想,還曾一時心血來潮,想赴各地去尋訪真龍,現(xiàn)在皇上竟命臣去尋龍,真不敢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作和,此妄念竟在三十年后得以實現(xiàn)?!?/span> 崇禎帝深為贊許地看著羅萬英,點了點頭表示讓他繼續(xù)說下去。 羅萬英接著道:“臣的老家在廣東龍山縣,就是因為縣境內(nèi)有一座龍山而得名。相傳古時山中曾有龍吟之聲。臣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里曾遇到一件怪事,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有一年夏日的午后,本來天空晴朗,突然間烏云蓋頂遮天蔽日,其后狂風大作,田間干農(nóng)活的鄉(xiāng)人們紛紛躲入各自家中。臣當時尚幼,就在自家屋內(nèi),偎依在母親的懷里。屋門和院門都敞開著,能直接看到外面天氣突變的景象。很快,臣見到有一道細長彎曲的黑色漩風,連接天地,像個東倒西歪的行人一樣左拐右繞地朝著我家門前移過來,其所經(jīng)之處飛沙走石,一片狼藉。眼看就要進我家院門了,正巧,臣所居家院的前面緊鄰著一個大池塘,水甚深,常有人在里面網(wǎng)魚。就見那黑旋風到了塘中水面上便不再前行,停在原地呼呼旋轉(zhuǎn)著并且變得越來越粗壯,形成了一道泛著光亮的水柱。彼時,四下已是一片昏暗,嘈雜之聲不絕于耳,臣與家母都驚嚇不已,一動不動,看著屋外景象,也不知該再躲到哪里才好。這樣持續(xù)了一陣,只見那水柱從地上拔起升上空去,之后門外變得安靜無聲,陽光明媚如初,不一會兒,就見鄰居們都跑出去站在水塘邊議論紛紛,臣牽著家母手也走出去要看個究竟,結(jié)果看到怎樣?水塘里的水都消失了,連魚蝦都不見一條,只剩下一個丈許深的大泥坑。瞅那光景,叫人內(nèi)心瘆然。消息傳開了,整個方圓十幾里的鄉(xiāng)親都來觀瞧,其中有年紀大的老人們揣測是剛才那陣怪風所為,可不知從哪里冒出一個頭戴遠游冠,肩挑行李的外鄉(xiāng)人卻說這叫什么‘龍吸水’,此地的水被烏龍吸干,恐怕今后就有干旱降臨了。后來果不其然,來年不但鮮有降雨,而且氣溫也比往年低,地里的收成都大為減少了。” “哦?羅愛卿小時候也曾有過如此神奇經(jīng)歷?”崇禎帝感興趣地問了一句。 “陛下,臣對此經(jīng)歷印象頗深,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貞浧饋?。不想今日聽了曹老先生的講述,倒印證了兒時的猜想。這世間存在真龍。” “嗯,看來羅愛卿也是相信世間有此物存在,極好,若你對此事將信將疑,真假難決,朕還真不好下決心派你去辦這趟差?!?/span> “只要陛下信得過微臣,臣愿一力承擔此任,自當不畏艱險,寧愿跑斷腿腳也要訪遍群山星島、江河湖泊,朝達碧海、暮至蒼梧,不尋得真龍誓不還朝。” “好好好,你們瞧啊,朕之肱骨,朕之肱骨??!”崇禎帝指著羅萬英給曹化淳看。 曹化淳也頗生感慨,動情道:“羅大人此番壯游海內(nèi),定會收獲真知異聞。老身可惜已是枯槁待僵之軀,力不從心了,若是再年輕十歲,也要與你同往,歷盡天涯海角,飽覽我朝大好河山。即便卒終于旅途,銷身于碧野,也心甘情愿?!?/span> “聞聽曹老先生之言,可知也是性情中人哪,能把《尋龍圖》的來龍去脈調(diào)查得如此清晰已屬大大不易,對于后人按圖索龍益處甚大,于我大明來講也稱得上居功至偉啊。”崇禎帝歡悅道。 “陛下說的是。曹老先生畢生學究,也令后學佩服之至。不過,尋龍之行,尚無頭緒。微臣還要請曹老先生再詳細講一講此去尋龍應該注意的諸般事項,議一下具體的尋龍方案,力爭尋龍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羅萬英已開始著眼于下一步的計劃了。 “嗯,正是此說。朕也想聽一聽曹老先生有何高見。” 說話間,王承恩興沖沖進到殿內(nèi),嘴里連聲通稟:“皇上,皇上,大典,大典,奴臣給您取來啦?!?/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