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座位帖》獨特的書法風格受到很多書法家的推崇,與顏真卿傳世《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并稱“顏書三稿”,是書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 對于《爭座位帖》的評價——— 向來言語刻薄的米芾在其《寶章待訪錄》:“禿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于意外也,世之顏行書第一書也”; 蘇軾曾于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tài)?!?/strong> 清阮元評道:“《爭座位帖》如镕金出治隨地流走,元氣渾然,不復以姿媚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為行書之極”。 作為稿書,作者凝思于詞理,意不在字,但滿紙浩然之氣篆籀圓熟流與心,形著于跡,開闔宏肆,得之意外縱橫使轉(zhuǎn),妙盡“錐畫沙”之神韻。 今人崔學路先生曾撰文,贊其:最接近 “人心本田”、“書為心跡”的行草書巨卷 
 
 
 
 
 
 
 
 
 
 
 
 
 
 從筆觸上講,直起直落,大氣渾成從而打破藏鋒與露鋒的界線,凌空而落,鋒芒自然藏于畫心。 隨鋪隨絞,由于下筆較重,筆劃則安排字的四周形成鼓狀,一種外拓筆勢,字距緊密,章法上巧妙地運用字內(nèi)空間變化,不使其平其正,大小疏密,縱橫開合的對比,更為夸張,行間產(chǎn)生一種互相相銜接,相避就的無行無列的章法形式,其圓勁線條的內(nèi)在質(zhì)量,一直被后人認為行草書中最有“篆籀氣”的代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