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相遇是緣分,相處時福分 來自國學文化講壇 00:00 10:46
席慕蓉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人生苦短,歲月無情。茫茫人海,相遇不易,且行且珍惜。
今生能與我們攜手同行的,是分享喜怒哀樂的朋友,是牽掛我們的父母,更是與我們相濡以沫的愛人。
來日并不方長,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所以,別再等不忙,別再等下次。有時候一聲再見,便再也不見;有時候揮手告別,便再無關聯(lián)。
感恩每一分遇見,珍惜每一次同行!
朋友之間,相遇是緣
魯迅曾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不過,人這一生總會遇見那樣一個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歡。正所謂最好的友情是無言也懂你。俞伯牙這個人,善于演奏鼓琴,但他因為終日找不到知音而郁郁寡歡。盡管鐘子期只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的樵夫,但他卻能聽出俞伯牙樂曲中的意境和故事。俞伯牙曾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鐘子期聽完此曲就仿佛身臨其境,自己正站在一座巍峨的高山面前,江河也從自己身邊奔騰而過……后來鐘子期去世了,俞伯牙便摔碎了鼓琴,不再演奏了。與自己心靈相犀的鐘子期離去,從此世上再無知音,俞伯牙覺得好的樂器也是枉然。正如世間所有相遇,皆是天意。朋友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若能在千萬人之中找到懂你的人,該有多幸運吶!
即使時光荏苒,你我天各一方,但能遇見就是緣分,能一起經(jīng)歷更值得珍惜!或許最好的友情,莫過于各自忙亂時,還能彼此牽掛吧!家人之間,相處是福
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span>正所謂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今生能成為一家人,定是前世修來的福氣,也是今生積攢的幸運。從小到大,他大大小小的錯誤犯了不少。盡管每回犯錯的時候,母親都狠狠地打罵他,但他從來沒有哭過一次。
直到有一天,他又犯了錯,母親恨鐵不成鋼,誰知他卻放聲大哭。母親被嚇到了,以為是自己打得太狠,打疼他了,但是韓伯愈卻說:“以前您打我的時候,確實很疼,但我知道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您是在教育我呢,所以我從來不哭。但如今,我長大了,你再打我的時候,我能感覺到您的力氣小了很多,這說明我在長大,而您在慢慢變老,我能夠孝敬的日子也就越來越短了,所以我才傷心難過地哭了!”時光荏苒,歲月無情,記憶里父母健壯的身軀早已佝僂。他們臉上的一條條皺紋,頭上的一根根白發(fā),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span>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為人子女,不要以為來日方長,更別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時候才后悔莫及。正所謂: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生命只剩歸途。
人活一世,一定要在來得及的時光里,珍惜緣分,盡情陪伴父母,善待父母。愛人之間,相知是情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途,于千萬人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其實就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佛家講因緣果報,今生能成為親密無間的愛人、夫妻,就是前世修得的緣分,一切出自偶然,卻又是必然。從前,有一位書生,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一位年齡相仿的姑娘定了親,從此倆人相敬如賓,相處地很是融洽。書生本以為二人能夠幸福久久,白頭偕老的,但沒想到他上京趕考回來后,姑娘竟喜歡上他人了,從此離他而去。書生心里憤憤不平,便去問高僧:明明我們相親相愛,為何她能輕易喜歡上別人呢?很久以前,一位年輕女子失足落水,尸體在水上飄了好久,才被沖上岸,而且此女子還是衣不蔽體,尸體早已浮腫得有些嚇人。路過的行人大都視而不見。有一位匆匆而過,當又回頭給女子蓋了一件衣服;另一位則是將這位女子安葬之后,方才離去的。你是給她蓋了件衣服的行人,而她要嫁的人則是前世將她入土安葬的那個行人。原來如此,書生恍然大悟。前世他對這女子只有遮衣之情,所以今生相戀也算報答他了。這世間的相遇和離別,皆是因果使然。今生相伴的長短,就看彼此前世緣分的深淺。無論是什么關系,無論有多舍不得,因緣而聚,緣盡而散,都是必然。少說一些傷人的話,少做一些后悔的事。讓過去的教會自己愛和珍惜,讓當下的少一些遺憾和可惜。共勉。請您轉發(fā)分享,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