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海的三代7口,他們的家是普通的43㎡老公房,處于3樓正中,一室一廳一廚一衛(wèi)。 上下左右都是鄰居,設計師改造面臨著: 隔墻不能拆! 管道不能移! 層高不能變! 格局不能動! (那還有什么是可以動的?)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一居室里居然住7口人? 突然其來的龍鳳雙胞胎,孩子也從1個變成了3個,大人也增加了外公外婆2枚幫手,房子更加擁擠... 倆龍鳳胎1歲,大兒子6歲,孩子他們爸說,這根本就是:1+1>2嘛。 于是一家人開啟了局促的蝸居生活: 早晨洗漱要排隊, 吃飯要站著。 為何站著吃飯? 因為椅子都被抓到床邊作壯丁, 給孩子們當護欄了。 白天,臥室這張床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 晚上,拼著旁邊的沙發(fā),要容納五個人(仨孩子+夫妻倆)。而外公外婆,就睡在客廳的行軍床上。 等孩子們睡了后,獨自賺錢養(yǎng)家的爸爸,就開始站著默默工作。 6歲兒子寫作業(yè)的地方,前面便是爸爸工作的區(qū)域。
于是當設計師在開工前拿著PM2.5檢測儀、 水質檢測儀上下勘測時, 屋主不解了:我也沒提這要求啊……( 設計師,你是不是太較真了……) 然而檢測結果, 卻讓屋主一家大吃一驚: 當室外PM2.5只有106時, 室內竟然達到了128——中度污染。 室內比室外空氣污染還嚴重,是什么情況…… 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大兒子晚上常常會咳嗽。 由于房型的問題,房子通風差,于是設計師首先明確的就是:必須得裝新風系統(tǒng)。哪怕要在本就低矮(2.5m)的空間里,再犧牲25cm的層高。 (在此簡單解釋一下新風系統(tǒng)的作用:不開窗也能坐擁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主機和管道一般要安裝在天花板上方, 可是你大概難以想象,設計師在屋主根本看不到的隱蔽工程中,就花了一個多月。 吊頂上,需要密密麻麻排滿水管、照明、中央空調、新風系統(tǒng)??墒枪艿篮凸艿乐g,常常會“打架”。施工隊幾度喊停:這個太難實現(xiàn)了…… 無一不說明設計師對“安心 安全”的追求有多執(zhí)著。
改造前戶型圖 改造前:結構受限,中度污染 ▲面積43㎡,房高不足2.5米,人均6㎡ ▲ 父母睡在客廳里,夫婦和小孩五個人睡一張床 ▲ 房屋通風差,經檢測為中度污染 ▲ 洗手間不分離,7口人需排隊用 ▲ 臨街,噪聲污染;電線、管道老化 ▲廚房動線不合理 改造需求:衛(wèi)浴空間、廚房空間、通風系統(tǒng)、采光、3個獨立的兒童房
▲外公外婆睡客廳,吃飯、用洗手間都需要輪流。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坐在一桌開開心心吃過飯了。 裝修改造后:“重”“兼”結合,安全舒適
改造前后戶型圖
膠囊房 設計師把日本常見的「膠囊旅館」搬進了家, 三組(六個)膠囊房, 各自上下兩層。
衛(wèi)生間
廚房
廚房動線合理,洗手間寬敞明亮,每個小孩都有一個獨立空間,設計師是如何做到的? 設計師,究竟有多處女座? 施工過程中,40度的高溫,設計師親自上陣,對房梁每一根鋼筋的位置進行精準定位,確保每一個動作都不影響樓體安全; 對施工方墻面平整度的要求是,誤差在正負1毫米之內; 每個工人帽子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血型,以便出現(xiàn)問題送醫(yī)院時,第一時間輸血…… 這些細節(jié)
都代表的是設計師 對「居住」最深刻的理解:安心,安全。 “ 這個家 能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 1 為疲憊的家庭主婦精心訂制的廚房
▲改造前:動線不合理、操作平臺太局限,外婆進進出出操持家務很累,與廊道相接的窗戶也使得完全沒有隱私可言。
▲改造后的廚房采用白色調增加明亮度,從電器到水池設計師合理安排。與廊道相接的窗戶改為磨砂玻璃,保護隱私。
▲右側冰箱上的屏幕可以作為監(jiān)控,家人在廚房做菜時,可以同時看到在客廳玩耍的小孩。
▲廚房的上下空間都做了充分利用,有更強大的收納功能,尤其是上部柜體,設計師采用了下拉式設計,只用輕輕拉下扶手,上部的隔柜就會下降。
▲設計師還貼心的在廚房中預留了一個可抽拉、可收納的休息凳,讓在廚房忙碌的主婦們也能有片刻休息的時光。 2 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重疊空間
▲改造前:原來一家五口住在朝南的臥室,因為人口眾多,只能用沙發(fā)拼著睡。爸爸經常因此失眠。
▲改造后:左邊是孩子們的獨立空間,靈感來自日本的膠囊公寓。
▲打開移門,每個小朋友都有了專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分為上下兩層,一層作為休息區(qū)域,另一層可以作為游樂、學習、收納區(qū)域。
▲藍粉兩間可以打通變成寬大的雙人床,爸爸媽媽與小寶寶一起生活。等寶寶長大,需要獨立空間,再把中間的活動隔板按上,就又是兩個獨立空間了。
▲兒童房的墻面使用了白板漆,孩子們可以放心涂鴉。
▲孩子的兩層空間都可以自由組合,三年后,六年后,九年后,能夠對他不同階段的一些需求和要求進行來適合他這樣的成長變化。 3 眾多功能集一身的兼用空間
▲改造前:采光極差,即使是白天也要開燈。收納空間不足,雜物較多??臻g小,孩子們沒有游樂空間。
▲改造后:設計師特地設計的魔方椅,可以根據(jù)不同需要變形和重組。
考慮到家有3個小孩, 所有的家具和墻體材料, 設計師都親自把關。 ▲朝南的房間改為多功能客廳,墻面鋪設了呼吸磚,可以有效吸附甲醛,保護孩子的成長。
▲靠近陽臺的魔方椅可組成外婆睡眠的場所。
▲因為設計師將陽臺完全納入室內,所以墻面也需要做特別的處理。使用專業(yè)的陽臺涂裝體系。
▲將魔方椅升成三段式,兩把或者三把組合可變成兒童游樂區(qū),有了護欄不會擔心小孩會摔倒。
▲加一塊小隔板,魔方椅又變成了兒童餐椅。
▲設計師在陽臺預留了爸爸的工作區(qū),再也不用站著辦公了。
▲本間還在客廳給樂樂設計了一面樂高墻,這是樂樂最喜歡的區(qū)域。 4 四式隔離,滿足家人需求
▲改造前:干濕不分離,一人用洗手間其他人就無法使用。
▲改造后:設計師將洗手間進行微擴,變成沐浴空間、洗漱空間、廁所區(qū)、更衣區(qū)的四式分離衛(wèi)浴間。
▲洗漱區(qū)采用雙人臺盆,滿足多人使用,柜體下有可抽拉的兒童踏板。
▲一體化的沐浴空間,旁邊的小凳子可以放下和收起,方便老人沐浴。地上鋪設了快干磚,防止老人小孩遇水摔倒。
▲設計師在一體的五金柜中還另外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洗面臺,如果洗漱空間實在繁忙,這個區(qū)域也可以用來洗漱。
▲洗手間還裝有烘干系統(tǒng),即使陰天無法晾曬,也可以快速干衣。
▲四式分離 大神做的那些“小事” 一次又一次的登門拜訪
▲那個設計來了,那個設計師又來了,這是外婆改造期間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連續(xù)五次上門,設計師反復查看了房子的墻體結構、吊頂、排管、窗戶、甚至對房子的空氣和水質都做了檢測。 新風系統(tǒng)和全屋凈水
▲蔡家的空氣檢測為中度污染,嚴重危害家人健康。于是設計師給家裝了新風系統(tǒng)、中央空調和全屋凈水裝置,順便改了不安全老化的電路、水管。這些線路最后都被封閉在屋頂上,雖看不見,卻耗時一個月。 親手設計的家具,陪伴成長的每個階段
▲這是設計師為小孩子們設計的凳子,不同的翻折面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包含著設計期望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心愿。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門上、客廳背景板、天花上都可以看到有七彩的設置。本間說7種色彩代表家里的7口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
最后,為表示對設計師的感謝,一家人還特地送一副花了一年半繡成的十字繡,送給設計師,也是對設計師本次改造的最大肯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