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捷徑只有一條,那就是讓他去見這世界的每一面。 01 前段時間,電影《少年的你》火了。 在里面飾演混混“小北”的青年演員易烊千璽,無不被大家夸贊前途光明、年少有為。 但是比起演技,感悟君更想讓大家看看易烊千璽在中戲開學(xué)典禮上的一段演講,特別觸動。 他說:
一個僅僅19歲的孩子,能說出如此大氣有格局的話,必定,和他見過的世面有關(guān)。 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會比同齡人眼界寬、格局大、見識多,更不會滿足囿于自己的一小方天地。 而父母的眼界、高度和思維,決定了孩子能見多大世面。 正如教育家史蒂夫在《養(yǎng)育男孩》一書中寫道: “男孩成長為堅韌、有責(zé)任感的男人,需要堅定、友善的領(lǐng)路人。父母要為兒子揚起生命的風(fēng)帆,開辟精彩的人生航程。” 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養(yǎng)孩子不只是給他錢、給他愛, 更重要的是,必須竭盡全力帶他去見世面。 02 何為見世面? 王家衛(wèi)曾說過一句話:“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深以為然, 見天地之大方知己之渺小, 見眾生之苦方培己之慈悲, 見自己之性方定己之方向。 見世面,不一定是花了多少錢,去過多少地方,經(jīng)歷過多少大風(fēng)大浪, 它更像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影響和長久以來歲月的灌溉,是一個人豐盈自己生命和靈魂,再剔除雜質(zhì)的過程。 ● 1.見世界的寬廣,讓孩子多出去走走 《后會無期》里有這樣一句話:“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strong> 如果將孩子拘泥于自己所心安的一隅,那孩子的眼里便只有這一隅的天地,也就只有這一隅的眼界, 有些父母可能會說:“有錢才能見世面。錢都沒有,讓孩子吃飽讀書就不錯了,還見什么世面?” 要知道,見世面不等于旅游,有遠(yuǎn)見的父母,也不等同于有錢的父母。 李亞鵬算是有錢吧?但他常常帶著女兒回鄉(xiāng)下小住,父女倆在“田間轉(zhuǎn)轉(zhuǎn),鎮(zhèn)上逛逛,看看親戚,見見故友”。 除此之外,為了幫女兒辨別各色植物,他甚至?xí)еぞ?,背著很厚的《本草綱目》往返于山林之間。 所以啊,只要父母有心,大自然、商店里、公園菜市場,都可以成為孩子出去“見世面”的場景。 作家龍應(yīng)臺曾說過:“上一百堂美學(xué)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筑設(shè)計,不如讓學(xué)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xué)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strong> 見微知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幫孩子真正地感受和領(lǐng)略到了各色生活,才算開拓了他的見識和視野。 ● 2.見眾生的苦難,讓孩子看世間好壞兩面 一個人,尤其還是孩子的時候,往往只會看到自己, 他們天真的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圍繞自己運轉(zhuǎn)的, 只想關(guān)注自己的憂傷、自己的痛苦、自己的悲歡離合…… 可做父母的應(yīng)該懂得:世有百貌,人有千面。 當(dāng)你的孩子見過的世面越多,對世界的感知越深刻,對自己的認(rèn)知就會越清醒, 見過眾生,他才會懂得生活不易,皆有難處。 畢淑敏說過一句話:“你必得一個人和日月星辰對話,和江河湖海晤談,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你才會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死亡之近?!?/strong> 正如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是因為在街上看到了很多因疾病痛苦的人,才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煩惱病痛,如果他作為太子一直在皇宮中不去看看民間,也不會看到眾生萬象,更不能有后來的修行成佛。 一個人只有看過了眾生萬象,才會知道這個世界原來這么廣闊,才能感知到自己原來這樣渺小。 認(rèn)識生命之重,方可學(xué)會包容和接納。 ● 3.見內(nèi)心的堅持,才是最終的見世面 見天地,見眾生,終歸是要見自己。 當(dāng)孩子認(rèn)清了自己的內(nèi)心,也就認(rèn)清了自己的方向。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年輕小伙子,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去過最遠(yuǎn)的地方就是離家二十里的小鎮(zhèn)。他二十歲就娶妻生子,到二十五歲時,已經(jīng)是三個孩子的爸爸。 后來生活太難,他選擇外出打工。 來到大城市之后,他才知道,原來還有很多男生在二十五歲的時候還在讀書;他才知道,城市里面的交通工具有這么多種;他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靠腳就能走到。 直到25歲,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和充實…… 楊絳先生說過: 人就要活出自己的樣子,能夠愛自己所愛,恨自己所恨,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決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只有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感知,他才能知道自己是誰,明確自己為何而來,他才懂得該如何出發(fā),并且篤定而勇敢。 而不是到了25歲才開始迷茫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03 相信為人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步入社會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學(xué)習(xí)的知識根本趕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速度。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便是開闊他的眼界,給他遠(yuǎn)行的翅膀,讓他自己去闖。 唯有如此, 才能在他遇到任何事時,知道備好計劃一 ,計劃二,計劃三。 在他碰到任何人時,懂得如何相處,攻守有道。 無論他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會覺得我能掌握,我不害怕。 愿你我都能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