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骨脂小故事 相傳,唐朝元和年間,75歲高齡的相國鄭愚被皇上任命為海南節(jié)度使。年邁體衰的鄭相國只好馬不停蹄地去赴任。旅途勞頓和水土不服,使他“傷于內(nèi)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而一病不起。 后來,訶陵國李氏三番登府推薦中藥“補骨脂”。鄭相國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按照李氏介紹的方法,服后七八日,漸覺應(yīng)驗,又連服十日,眾疾竟霍然而愈。后鄭愚常服此藥品,82歲時辭官回京,將此藥廣為介紹,并吟詩一首:“七年使節(jié)向邊隅,人言方知藥物殊;奇得春光采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須?!?/span> 補骨脂小百科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 ,溫 。歸腎、脾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苦辛溫燥,溫補澀納,入腎、脾經(jīng)。既補腎壯陽、 固精縮尿、納氣平喘,又溫脾止瀉。名破故紙者,是其正名諧音之所為。 【功效】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 【主治病癥】 1、腎陽不足的陽痿、腰膝冷痛。 2、腎虛不固的滑精、遺尿、尿頻。 3、脾腎陽虛的泄瀉。 4、腎虛作喘。 此外,還可外治白瘢風。 【用法與用量】6~10g。外用20%~30%酐劑涂患處。 【使用注意】本品溫燥,易傷陰助火,故陰虛內(nèi)熱及大便秘結(jié)者忌服。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河南、安徽、陜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除去雜質(zhì)。 【真?zhèn)舞b別】 1、真品補骨脂 外觀呈扁橢圓形或略似腎形,中央微凹,表面黑棕色,粗糙,具細微網(wǎng)狀皺紋及細密腺點,少數(shù)果實外有淡灰棕色的宿萼;果皮薄,與種皮不易分離,剝開后內(nèi)有種仁1枚,枳子葉2片,淡棕色至淡黃棕色,富含油脂;因含有較多的揮發(fā)油,聞之氣微香,口嘗味苦。 2、偽品毛曼陀羅子 外觀略呈扁腎形,大小個與正品差不多,表面黃棕色,也具細微的網(wǎng)狀紋理,但邊緣有明顯不規(guī)則的彎曲溝紋,背側(cè)呈弓形隆起,腹側(cè)具黑色的種柄,種臍呈深縫狀;種子剖開后,胚乳為白色,胚曲折,略顯油性;氣微,聞之無香氣,口嘗味苦微辛。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現(xiàn)代研究證明,補骨脂含有香豆素類、黃酮類、單萜酚類等多種化合物具有溫腎助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之功效,臨床應(yīng)用廣泛。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提高激素水平,擴張冠狀動脈,強心,抗癌的作用 【臨床配伍應(yīng)用】 1、用于下元虛冷,陽痿,遺精,早泄,腰部度痛,及小便頻數(shù),遺尿等癥。補骨脂功能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陽痿遺泄、尿頻、遺尿等癥,常配合仙靈脾、菟絲子等同用;對于腰部疫痛,常與川斷、狗脊等配合應(yīng)用。 2、用于腎虛腰酸 補骨脂可治療腎虛腰酸,如腰肌勞損、腰椎增生、前列腺炎、尿路綜合征等引起的腰酸,與杜仲、川斷相配效果比較好。 補骨脂食療方 1、補骨脂山藥粥 粳米60g,山藥30g,補骨脂9g,吳茱萸3g。將干山藥片、補骨脂、吳茱萸、粳米同煮作粥。能溫補脾腎,適用于脾腎陽虛的慢性腎炎。 2、補骨脂菟絲子瘦肉湯 豬瘦肉60g,補骨脂10g,菟絲子15g,紅棗4個。補骨脂、菟絲子、紅棗(去核〕洗凈,豬瘦肉洗凈、切件。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濟后,小火焚1小時,加鹽調(diào)味供用。能補腎延壽,美發(fā)養(yǎng)顏。 3、補骨脂燉羊肉 羊肉(瘦)100g,樸骨脂10g,杜仲12g。先將羊肉切片加適量水燉30分鐘;后加入杜仲、補骨脂,再煮15分鐘即可。補血壯腰,健脾益氣,較適合老年人血虛腰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