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大語文必定是未來的方向。在這種趨勢下,古詩詞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一個孩子,無論他對文、理有怎樣的偏好,大概都會被古詩詞那優(yōu)美的意和抑揚頓挫的韻律所吸引。 可是對于一些偏愛文科的孩子來說,學習科學知識,尤其是物理、化學等典型的理科知識,卻成了他們心中的一抹陰影。 既然如此何不如將古詩詞與理科知識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審美的愉悅中輕松享受科學的洗禮呢? 我們的古詩詞中有很多內容都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 比如: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講的就是物種之間的競爭關系;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講的是氣候與海拔的關系。 當古詩詞和科學知識跨界融合,就碰撞出了非常獨特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古詩詞了解科學知識,通過科學知識理解詩詞內容、感受詩詞之美。這種方法能使孩子學會相輔相成的記憶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我就淘到了一套由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必讀書《詩詞中的科學》。這套書不僅很實用,還特別有趣,實現(xiàn)了詩詞和科學的無縫拼接!特別適合小學生閱讀。 這套書分為《天文地理》《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大氣現(xiàn)象》四冊,80首詩詞,分別講述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物理、氣象6個科目的80個重點知識。 在《天文地理》這本書中,開篇就為大家展示了書中所涉及的20個科學知識點,如月相、月與潮汐、牛郎織女星、北斗七星、地球的內部、中國地勢、移動的板塊、溫度帶、季風氣候、城市熱島效應等。這些知識點各自對應著一首古詩詞。 比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br>第一部分是這首詩的原文和注釋。不僅生僻字有注音,容易讀錯的多音字也有注音。 隨后帶來的則是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賞析,接下來自然地過渡到科學知識:為什么“松間沙路凈無泥”“門前流水尚能西”呢?答案揭曉了: 原來,蘇軾所到的蘄水,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浠水,到處都是平緩起伏的砂巖丘陵。 砂巖風化后只能形成沙子,自然就不會有泥啦!砂巖是馬尾松生長的溫床,因此蘇軾筆下的沙路才會穿梭于成片的松林間。 我們都知道,水流方向受制于地勢的高低,必定是從高處流向低處。小溪之所以西流,也是出于這個道理。 普及了砂巖的概念以后,接下來作者又為我們講述了土壤的分類和作用。其中的土壤內部結構圖還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有趣、神秘的“地下世界”。 講到這里,孩子不但了解了土壤的相關知識,也記住了《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這首詞及其相關的事件和地點。 與教材不同的是,這套書的語言生動有趣,講解方法獨特,它將詩詞賞析與科學解析融為一體,同時用圖解的形式解釋了每一個科學知識,簡單易懂、趣味盎然。 閱讀其中的賞析,都像是在聆聽一個動人的古典故事,欣賞一篇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 科學部分的文字也毫不遜色,趣味性、故事性應有盡有。 比如寫積雨云的:“積雨云,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濕漉漉的云,輕輕一擰,嘩啦啦的雨水就會落下來?!?br>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書中還設置了豐富的趣味小實驗,比如制作“無字天書”、制作汽水、測量降雨量等。有了它們,孩子就可以暫時擺脫手機的“控制”了。 另外,書中附帶的4套模擬試題也是孩子們的應考指南,這些試題都是根據歷年中考試卷中包含詩詞的理科試題編寫的,完全以文理綜合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除了正文中詳細介紹的20首與科學相關的古詩詞,在每本書的后面,還會根據這本書的主題進行擴展,總結出更多古詩詞與科學知識相融合的例子。 所以《詩詞中的科學》既是一套很好的科普書,又是一套別出心裁的詩詞選本。 喜歡詩詞的孩子,可以在詩詞中學到科學;喜歡科學的孩子,也能在科學知識中領略到美妙的詩意,通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銜接不感興趣的領域。 這套書知識范圍很廣,從小學到高考需要學習的詩詞、從6歲孩子需要了解的生物知識到初中的理科知識,它都有所涉及。一套在手,非常超值,可以陪伴孩子的整個學生生涯。 現(xiàn)在購買還隨書附贈四大贈品: 贈品一:超長《千里詩意圖》,結合書中的詩句畫成,掛在墻上是一幅絕佳的裝飾畫 贈品二: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贈品三:中考必背古詩詞 贈品四:高考必背古詩詞 光是這4個贈品,就能供孩子欣賞和使用很多年。 全套4本,原價120元,憨弟粉絲價69元,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看一看查看和下單。 ![]() ![]() ![]() ![]() ![]() ![]()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