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面的美好關系首要關健就是構圖,即注重統(tǒng)一中有變化的構圖,要具體考慮三大構圖原則: 首先是統(tǒng)一中有變化的原則,即強調主題區(qū),弱化配角區(qū),放松邊角區(qū)。這點上一節(jié)已經說明,不再贅述。 其次是“視覺焦點必須落在主體上”的原則。每幅畫必須有一個視覺焦點作為主體,且只有一個。如果非主體景物搶奪視覺焦點,必須將其弱化處理掉。主體應該是一個區(qū)域,即主題區(qū)。一般占畫面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且通常在中心點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主體必須落在視覺焦點上”的原則必須得到不折不扣的遵守,這樣做有時反而會引申出一個問題:如果實際創(chuàng)作時主體太小、太偏或根本就不突出怎么辦?這時就需要刻意處理了。一般通過三種方式處理:
最終使整個畫面在強調主體區(qū),弱化配角區(qū),放松邊角區(qū)的同時,把主體的'視覺焦點'人為的烘托出來。 《梅雨》 以臨摹《梅雨》這幅畫為例,說明烘托“視覺焦點”的處理: 此畫的主體是三輪車,但它太小又太偏下方,所以繪畫構圖時有如下考慮:
通過《梅雨》的練習,引出了構圖另一個平衡原則。 第三大構圖原則就是構圖平衡。考慮統(tǒng)一而有變化的構圖時,一定要考慮畫面平衡,無論追求何種構圖,均不能失去平衡感。 所謂畫面平衡感,是指畫面不同色塊引起觀者注意的程度。首先平衡問題是以'色塊'來看的,一根線、一個人、一顆樹或一座山等,做為整體都是一個色塊,即便是一塊抽象(不代表任何具體景物)的顏色也可視為一個色塊;其次平衡感,如果畫面左邊引人入勝而右邊視而不見則有失平衡,凡偏重一邊、頭重腳輕、倒向一邊、或偏重四角中間空的畫面都是不平衡。 平衡的辦法是在相對應位置獲得同樣的視覺關注度。比如左邊一顆樹右邊要有一片樹葉,左邊一群人右邊可加一個人等。但同時要避免左邊一大塊右邊也一大塊,這樣看似四平八穩(wěn)的平衡了,但也失去了變化。 平衡中最難處里的是斜線構圖,所有色塊朝向單一方向,形成'一面倒'的失衡。比如下面這幅畫《海邊》就是斜線構圖,整體畫面為左下到右上方向展開。平衡斜線構圖方法只有一種:加上'反方向斜線'。所以此畫在中前部的突出的浪花、左后側的海浪、以及上部的海面遠景都采用了左上到右下的反斜線,以達到畫面平衡。 《海邊》 綜上所述,構圖的核心要點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三件事:
喜歡就多轉發(fā) 你的鼓勵最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