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境是我國古典詩歌美學的靈魂。透過詩歌的意境,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也有利于我們理解詩人含蓄而豐富的情思和中國的傳統(tǒng)化。無論是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安逸閑適,還是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直,長河落日圓”的蒼茫遼遠,亦或是杜甫《登岳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壯闊雄渾,都以其不同的意境美驚艷了世人。 本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意境很美的一首詩。它是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主要描繪了秋天登上宣城謝朓樓所見到的美麗景色。如果單純從意境來看這首詩,只是開頭10個字總攬的宣城風光,便以淡雅唯美的意境令人驚艷,甚至可以說美得令人心醉。另外,李白還在詩的尾聯(lián)從登臨轉(zhuǎn)到了懷古,抒發(fā)了他對先賢的追慕之情。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首聯(lián)“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意思是說,地處江邊的宣城就好像畫中一樣美麗,在山色漸晚的時候,我登上了謝朓樓遠眺眼中的這片晴空。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李白在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獨自登上了謝朓樓憑高俯瞰,只見樓下的宣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 由此可見,李白在開頭兩句便把他登覽時所見的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使人進入到詩的唯美意境中。誠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詩中這種表現(xiàn)手法。據(jù)記載,宣城處于山環(huán)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回映帶著整個城郊。 頷聯(lián)“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說的正是宣城句溪和宛溪的溪水。它的意思是說,宛溪與句溪的溪水就如同明鏡般環(huán)抱著宣城,而溪水上的鳳凰與濟川兩橋則如同落入人間的彩虹一樣。這兩句詩所體現(xiàn)的正是李白詩歌中獨特的浪漫主義色彩。我們能夠想象出碧綠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中,所幻映出的璀璨光景。 頸聯(lián)“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則是李白對宣城原野上的秋景描寫。即原野上的村落間泛起了薄薄的寒煙,繚繞于橘柚間,梧桐樹在深沉的秋色里早已經(jīng)枯老。從這兩句詩,不難看出景色從明朗,逐漸變成了蒼寒。說明李白登樓遠眺,隨著時間的推移,心情逐漸也發(fā)生了變化。李白感受到的秋色漸老,也為下從登臨到懷古埋下了伏筆。 尾聯(lián)“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即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這謝朓樓來呢?恐怕也只有我會迎著蕭颯的秋風,懷想著南齊詩人謝脁。這首詩中所說的謝脁北樓,正是南朝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故址在陵陽山頂,是宣城的登覽勝地。所以李白登臨此樓,緬懷他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也反映了他政治上的苦悶彷徨和不得不寄情山水的感慨。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從登臨到懷古,格調(diào)淡雅脫俗,只是開頭10個字“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便足以讓我們欣賞到這首詩的意境美,以及體會到李白含蓄而豐富的情思??偟膩碚f,李白意境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0個字,讀后便令人驚艷。 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所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