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 緣:河南夏邑人,1967年生。系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辭賦家聯(lián)合會、中國作家研究會、商丘作家協(xié)會理事,商丘詩詞學會副會長。出版文集五部:《嫩綠集》、《大約在冬季》、《中學體育教材技術(shù)口訣》、《掩拙齋吟草》、《無緣詩稿》。曾獲1995年度《河南體育報》、1999年度《音體美報》、2004年度《作家報》“優(yōu)秀記者”、2006年度中國作家研究會和《作家報》聯(lián)合評選為“優(yōu)秀作家”、2009年度《中華詩詞報》月刊第二屆“十大格律詩人”及2010年度《中華詩詞報》“每期一星”榮譽稱號、2016年“梨花春杯”首屆華語詩歌大賽古體詩詞組一等獎、2017年芍藥詩會二等獎。 律絕淺說 律絕雖然只有簡短的四句,但簡短并不等于簡單。其結(jié)構(gòu)形式極具變化,人們常說的“起承轉(zhuǎn)合”也僅僅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只有熟悉掌握了各種變化規(guī)律,創(chuàng)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寫出好的作品來。 律絕的寫作,要求貴深貴曲,以委婉、含蓄、自然為好,小中見大,以微知著。這樣,才能達到體近情遙、含吐不露的目的。由眼前景、口頭語,而得弦外音、言外意,神氣超遠。如朱慶馀《近試上張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馀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馀》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謂珠聯(lián)璧合,故千百年來被傳為詩壇佳話。 (一)謀篇 寫好律絕,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言止而意不盡,一種是意盡而言止。第一種講究余味,這是多數(shù)詩人所企求的;但是,意盡言止也未嘗不好。 ①言止而意不盡者,深得言外之意。這種寫法是從律體演變而來,被稱為正格。所謂正格即起承轉(zhuǎn)合式,一般詩人寫律絕時多采用此法。如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大家都非常熟悉,用的就是傳統(tǒng)的起承轉(zhuǎn)合式。首句“紅豆生南國”是以物(紅豆)起,次句“春來發(fā)幾枝”是以物(紅豆)承。第三句“愿君多采擷”則是轉(zhuǎn),重心由物(紅豆)轉(zhuǎn)到了人(君)上。而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又合到物(紅豆)上。 全詩洋溢著少年人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語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律絕的章法,要求婉曲回環(huán),句絕而意不絕。起承二句,大抵平直敘起,從容承之;婉轉(zhuǎn)變化多在第三句,如若轉(zhuǎn)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水到渠成。因此,律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fā)之;有實接,有虛接,承接之間,開合相關(guān),反正相依,順逆相應,一呼一吸,宮商自諧。主要的章法有對起、對收、兩對、兩不對等,格句既殊,法度亦變。 1、對起。其意必盡后兩句。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弊髡唠m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卻蘊含著天壤之別的感慨,讀者是要結(jié)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憋L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作者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而當他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jié)”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這就構(gòu)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故后人評價說,此詩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nèi)容。 ①其意必作流水呼應,不然則是不完之律。如杜審言《贈蘇綰書記》: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jīng)年。 詩一、二句,作者故意使用了先答后問的曲筆,答案其實就是頭一句。正因為蘇綰書記本翩翩,才被元帥聘為書記。這樣的寫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風度與才干,而作者對友人的傾慕與留戀就蘊含其間,也就不言而喻了。詩的三、四句,是一聯(lián)自然流動的對仗,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將要赴任之地,以紅粉樓代指友人妻子,從設(shè)想紅粉佳人計日而期待丈夫的歸來,委婉而又風趣地勸說友人切勿留戀邊庭,應盡早歸家團聚,表面上說妻子不忍分離,實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自己對友人牽掛的一片深情。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這首詩以押韻對起,又以對作結(jié),俱有整齊美、和諧美以及反復詠嘆的韻味。這在七言絕句剛剛定型、開始成熟的初唐時期,尤其難能可貴。杜審言這首《渡湘江》在初唐是相當有影響的,說它“具有開啟詩壇新風的作用”,也不為過譽。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這首詠物詩,是由首句為總領(lǐng),后三句作分述,圍繞花影展開來寫的:即“幾度呼童掃不開”的、“剛被太陽收拾去”的、“卻教明月送將來”的都是那“重重疊疊上瑤臺”的那個花影。作者借吟詠花影,抒發(fā)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花影本來很美,詩人卻“幾度呼童”去“掃”。為什么?原來作者是用諷喻的手法,將重重疊疊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盤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無論怎樣的努力,也把他們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來一批?!吧犀幣_”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xiàn)憎惡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于事,小人暫時會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會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笆帐叭ァ睂懱杽偮?,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明月東升,花影再現(xiàn),又發(fā)無奈之嘆。詩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陽落猶神宗崩,小人俱貶謫,明月升指改朝換代,小人不窮。 作者巧妙地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詩構(gòu)思巧妙含蓄,比喻新穎貼切,語言也通俗易懂。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此詩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接敘述其事,點明愁的由來,也是這首詩的主題。其起著承上句,寫景兼點時令:楊花落、子規(guī)啼;啟三、四句,抒情寄人: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那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人,她能夠而且也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④四句作主,如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帝子吹簫逐鳳凰,空余仙洞號華陽。 落花何處堪惆悵,頭白宮人掃影堂。 本詩以前二句為主,通過昔日舊事、空余仙洞,引發(fā)后二句。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今昔人事滄桑巨變的無限感慨。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fā)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于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本首詩,是兩位風流瀟灑的作者極富詩意的一場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陽春三月,放舟長江,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地都極為傳神。 故園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鄰莊尚漁獵,一封書寄數(shù)行啼。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他們唱的是什么歌,作者用第三句作了概括:“《桃葉》傳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們愛唱的民歌?!短胰~歌》傾吐愛情,《竹枝詞》訴說哀怨,可以想見,這歌聲對遭貶謫、受打擊的作者來說,自然會惹動自身的“情”與“怨”的,這也是“含思宛轉(zhuǎn)”之處。又使二、三句承、轉(zhuǎn)相粘,意不脫接。詩的結(jié)句更為高妙,極有意境?!八鳠o限月明多”是寫眼前所見之景:流水和月光無窮無盡,契合江邊和夜色。同時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比喻歌中“情”與“怨”的無限,把歌唱者的感情形象化。這句詩又與首句“煙波”遙相呼應。整首詩寫景與抒情水乳交融,感情深沉真摯,景色優(yōu)美動人。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span>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前兩句送客,后兩句寄訊。 本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作者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gòu)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這首詩寫的天然渾成,不著痕跡,并且含蓄蘊藉,余韻無窮。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一言酒,二言人,三四始合說。詩的前兩句以“新豐美酒”烘染在前,“咸陽游俠”出場在后,而“多少年”則為全篇之綱。詩的后二句更進一層,寫出俠少重友情厚交誼的作風。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間便能成為意氣相傾的知己,正表現(xiàn)了他們同聲相應的熱情,也映照出他們率真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詩為人物寫照,最后卻宕開去以景語收束。作者撇開樓里的場面,轉(zhuǎn)而從樓外的景象落筆,其實寫外景還是為內(nèi)景服務的。末句中的“高樓”不僅和首句呼應,暗示了人物的豪縱氣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掃鄙陋猥瑣之態(tài);“系馬垂柳”則以駿馬和楊柳的意象,襯托出少年游俠富有青春氣息的俊爽風致。有此一筆,使情景歷歷如繪,遂在表現(xiàn)人物豪宕氣概的同時,又顯得蘊藉有致。全詩用筆跳蕩靈動,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羈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全詩四句,只有第一句是實寫,即從羅袖輕抖、香氣彌漫著筆,隨之連用紅渠、輕云、嫩柳三個比喻,又把它們分別放入清水秋煙、疾風嶺上、池塘岸邊的環(huán)境中,造成三種意境,讓讀者在不同的意境中馳騁、想象樂曲中曼妙的舞姿。 (7)錯敘者,這種形式并不多見,但又確實存在,有兩種形式。 ①局部錯敘者,如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 華陽洞里秋潭上,今夜清光此最多。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后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三四句,夢中事宛然如眼前。一二句寫覺后猶疑非夢,展轉(zhuǎn)尋思,君恩徒在夢中,豈非真成薄命乎?用《紅樓夢》中的一句話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整個事件寫得錯蹤迷離、一敘到底。 ![]() 商丘市詩詞學會 ![]() 商丘市詩詞學會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協(xié)會領(lǐng)導下成立的專業(yè)詩詞類社團組織。旨在普及詩詞格律知識,學習詩詞創(chuàng)作技巧,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建設(shè)美好家園。 顧 問:李傳申(釋然) 會 長:徐永學 李智信 副會長:徐建華 侯公濤 章宗義 劉成宏 徐澤昌 王文正 李輝民 秘書長:徐澤昌(兼) 副秘書長:李山松 朱光偉 黃 灝 王繼峰 喬宇振 楊正偉 葛 霞 歡迎全國各地的詩友踴躍賜稿,郵箱:shangqiushici@163.com,設(shè)有新聞信息、詩詞人物、詩林擷英、才女芳華、自由花香、詩詞課堂、商都書畫、佳作點評、當代詩話等欄目。 【新朋友】請點擊圖片右上方藍色“商丘詩詞”關(guān)注,并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