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書中,篆書位居首位,充分說明了它與其他四種書體的關(guān)系。具體來說,其他四種書體均由篆書衍變而來,從中可看出篆書在中國書體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首要地位。 1、起收干凈 篆書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書體,不像楷體字有“永字八法”的變化,其基本組字的方法,僅有“點、直、弧”三者。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zhuǎn)圓活,富有奇趣。 2、形體均勻 篆書結(jié)字多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于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于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3、中鋒書寫 厚重古樸的圓筆直管中鋒,運筆時管在前行,毫在后隨,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于化境。訓(xùn)練中鋒為其他書體打下很好的基礎(chǔ)。篆書的基本筆法以中鋒為主,就是說筆的主鋒必須在畫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hù)尾,力含其中,因為中鋒用筆寫出的筆畫凝練勁挺,圓健美觀,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 篆書主要由直線和曲線構(gòu)成。它還沒有后來楷書、隸書中的點、橫豎、撇、捺等多種筆畫,更不像楷書、行草書中那樣筆畫點線呈現(xiàn)出方、圓、尖多種形式的變化。 篆書中沒有筆畫的概念,只有直線和曲線,長的線條和短的線段。構(gòu)成篆書的線條中,曲線較多,直線較少,這些直線與曲線的搭配很有特色和規(guī)律。 書寫時,各筆畫之間的連接處要不露痕跡,這樣的線條才顯得完整通暢,各筆畫間融為一個整體。無論大小篆,彎曲之線條的接筆處都要達(dá)到這種渾化無跡,使線條既是一個整體又不能外露接筆的痕跡。凡是將要接筆的地方或彎曲稍大的線條,或是作連續(xù)彎曲的筆畫都需要接筆。 ![]() ![]() 篆書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 唐代---李陽冰 清代---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 清朝篆書名家鄧石如 鄧石如篆書的特點,結(jié)體稍長,糅合了隸法,多用長鋒軟毫,起伏提按,極大地豐富了篆書的用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