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胃和中湯(張志堅方) 【組成】柴胡10g,白芍10g,枳殼10g,炙甘草5g,黃連3g,吳茱萸1.5g,蒲公英30g,佛手10g,生麥芽30g,神曲10g,炙雞內金5g。 【用法】每日1劑,煎煮2次混勻,共約400ml,分早、晚2次于飯后1.5小時溫服。癥狀緩解、病情穩(wěn)定后,按上方比例研末,每次取5g,分2次于飯后1.5小時開水調服,以20~50 天為宜,以資鞏固。 【功效】疏胃和中,疏肝清化。主治慢性胃炎。 【方源】《胃病驗案良方》 【經(jīng)典醫(yī)案】 曹某,女,38歲。 自訴上腹痞脹隱痛,痛引兩脅,噯氣頻作,不思飲食,病情時輕時重,遷延2載不已,每于情志刺激則恙情加重。 某醫(yī)院做胃鏡檢查,病理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局部萎縮。迭服中西藥治療5個月,未見明顯效果。癥見上腹痞脹隱痛,痛竄兩脅,餐后脹甚,嘆息則稍舒,噯氣頻作,不時泛酸,不思納食。舌質淡紅,苔薄黃膩,脈細滑關弦。 此系肝胃不和,氣郁食滯化熱。治宜疏胃和中,疏肝清化。 給予上方,易炙雞內金為制延胡索10g,7劑,水煎2次混勻,每日早、晚于飯后1.5小時各服1次。藥后,上腹痞脹隱痛漸平,噯氣明顯減少,納食略啟。效不更方,守原方繼進14劑,上腹脹痛消失,諸癥俱瘥。半年后追訪病未復發(fā)。 本方是治療慢性胃炎的有效方。該方緊扣肝氣犯胃、食滯郁熱之病機,在四逆散基礎上化裁而成。遣方用藥時注意降中有升,涼里寓溫,疏不離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