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達夫的《遲桂花》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仍舊以情緒為軸,截取的是主人公生活中的一段時光。相較于郁達夫的其他小說,《遲桂花》一掃頹廢、陰郁的氣質(zhì),轉(zhuǎn)而流露出清麗與樸素的情韻。 頹廢的氣息,陰暗的色調(diào),情與欲的抗爭,個人在社會面前的無能為力,這些似乎已經(jīng)成了郁達夫的標簽。 他的《沉淪》、《秋柳》、《過去》、《茫茫夜》、《她是一個弱女子》………都在向讀者訴說著人的情欲的合理性。但是他的這些小說中的主人公是苦悶的,他們一邊在放縱欲望,一邊又在接受精神譴責?!哆t桂花》的出現(xiàn)是郁達夫思想上的一個轉(zhuǎn)變,在對情欲問題的處理上,進入了一種更為率直平和的境界。 人對異性的渴望是人的生理本能《遲桂花》的主人公'老郁',人至中年,重情重義。他在接到十幾年毫無聯(lián)系的老朋友的書信后,立即動身從上海趕到杭州參加朋友的婚禮。朋友翁則生有一個妹妹,年紀二十八歲,是個住在娘家的寡婦。這個妹妹小名叫'蓮',天真活潑,善良無害。 郁達夫夫妻 為了幫助蓮化解開心中煩憂,翁則生和老郁計劃著讓她出門散心。老郁作為客人,他要上五云山游玩卻不知路,蓮極善心的愿意當向?qū)?。幽靜的山,茂密的林,獨行的二人,這樣的環(huán)境很容易讓人想入非非。 蓮一進山就釋放本性。她熟悉這片林子,認識所有的植物,說話頭頭是道,有理有據(jù)。她有著旺盛的精力,紅紅的臉頰,水汪汪的眼睛,發(fā)育完好的身材。在與世隔絕的山林,沒了人與人之間道德的束縛,老郁面對著這樣一個健康、活潑、美麗、善良的姑娘,他心中起了欲念。 老郁并不是一個羞于提性欲的人,相反,他很樂意讓別人知道他的這方面的沖動。老郁在同翁則生見面的第一個晚上,翁則生問他聞到遲桂花的香味是什么感覺,老郁這樣回答:
翁則生聽了之后,馬上就大笑起來。他們同為留學過日本的學生,都受過五四的洗禮,思想深處已經(jīng)不再被傳統(tǒng)禮教束縛。也正是因為老郁深知性欲是人的生理本能,所以他后面能夠坦誠的向蓮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郁達夫的這些描寫,并不是對性沖動的無意識的展示,而是一種自我解剖與自我認識。他讓老郁對蓮坦誠相告,正是因為他向往純真,不屑齷齪。他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說明: 人的情欲,人的天性本能,人對異性的渴望要求,原本是自然的、正常的、應予以肯定,而絕不是卑鄙的、可恥的、罪惡的。 不受節(jié)制的生理本能可能墮落為罪惡老郁對天真活潑的蓮起了欲念,但是他并沒有讓這股欲念控制他的身體。老郁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有兩點原因:
翁則生說過,他的妹妹天真活潑,她不懂得掩藏情緒,因而所有的心事都表現(xiàn)在臉上。在老郁被欲念迷惑,突然拉住她的手時,蓮并沒有往壞處想,她的微笑同平時一樣,沒有絲毫羞懼興奮。 老郁面對著她全然信任的神情,他的道德感讓他感覺到羞愧。然而這樣還不足夠顯示蓮的單純,最重要的是這樣一段對話:
對于一個已經(jīng)成過親的女性來說,聽到這樣一句充滿挑逗意味的話,蓮的思想難以想象的單純,這份單純在郁達夫看來趨向圣潔。因此,蓮的圣潔的光芒才會使老郁的心開朗了,欲情也凈化了。
老郁受過現(xiàn)代教育,他本身重情重義。在日本留學期間,因為擔心翁則生,他一路跟隨,最后阻止了翁則生自殺。十幾年間,他與翁則生音信全斷,只因突然收到一封信,他就立馬從上海趕來了杭州。為了讓翁則生的婚禮順利一些,也為了讓蓮開心一些,他爽快答應幫朋友演一出戲。 老郁與翁則生是坦誠相待的朋友,他知道翁則生有多在乎這個妹妹,老郁從心里也把蓮當妹妹。但蓮在成為老郁的'妹妹'之前,她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充滿魅力的女人。對蓮,老郁看到她便回憶起了自己的青春,在與世隔絕的深山密林,他的身體釋放出了一種原始野性——無束縛的、自由的、本能的沖動。 是蓮的信任和純潔凈化了老郁心中的邪念。
我們常說'沖動是魔鬼',這話是不全對的,無法控制沖動的人才會做出罪惡的事,真正的錯誤并不是沖動本身。老郁自認為自己那股性沖動是一股邪念,是因為他清楚自己對蓮的感覺不是愛戀,是一種男人對女人本能的生理沖動。 蓮的純潔加上老郁的道德感,這才阻止了老郁身體躥出的那股生理沖動,也才沒有做下罪惡的事。正是老郁的'情',而不是'欲',守住了他的道德底線。 老郁在離別時說:
'遲桂花'是小說的名字,在作品中,它也有著自己的寓意。 則生這樣向老郁介紹遲桂花:
'因為開得遲,所以日子也經(jīng)得久',這話形容的是桂花,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生。 大器晚成是一種結(jié)果;功夫不負苦心人是一種回報;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是一種得償。或許有人天生被命運偏愛,但是遲來的燦爛所散發(fā)出的芳香更加持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