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作為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明代已有松林、云門書院,后又相繼建立了旌賢、廣德、培真等書院,但院址都設在漢族聚集的南城。北城滿族一向倡導教育,駐防青州之初即設八旗義學,凡二十歲以下十歲以上者,皆令入學讀書,并兼習騎射;中期后又掀起了學習漢文化的熱潮,並得到地方官府的熱情支持。史書記載:青州太守李憲之、知縣張承燮等多人捐資助學,有詩贊曰:“指日人文應蔚起,滿城桃李屬君栽”。清代后期,因經(jīng)濟衰敗,旗城糧餉匱乏,兵民生活每況愈下,教育也日漸蕭條。 ▲海岱書院遺址 光緒十四年(1888),旗城的學子赴省城參加鄉(xiāng)試,考試成績優(yōu)良。山東省巡撫張曜和省主考國子監(jiān)祭酒盛伯羲非常高興,他們帶頭捐款,并商同青州地方官張承燮、李溱等多方集資,支持旗城創(chuàng)建旨在培養(yǎng)滿族人才的《海岱書院》。最后由駐防副都統(tǒng)德克吉納奏請,光緒帝御批,交戶部、工部核查批準,院址設西店倭家花園。青州府關于《青州駐防滿城創(chuàng)設海岱書院稟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滿城迤西里許之西店地方,俗名倭家花園,蓋當日哈副都統(tǒng)年老養(yǎng)憩之所也,地闊數(shù)畝,房逾八十間,山水花石頗擅,實青州之勝境。今哈副都統(tǒng)之孫前鋒校烏拉畚,情愿捐減出售,以成書院盛舉。計原議價銀三千兩,捐減半數(shù)僅收價一千五百兩,已于臘(月)底立契,即開正交、業(yè)曾稟明在案。卑職于事定后親詣履勘,以此花園認作書院,去滿城近在咫尺,釋甲士子前來就學,既不嫌于曠伍,亦甚便于往來,且地址寬余,屋宇宏敞,書院所應有者,如講堂齋房均足敷布;而花園內(nèi)之樓臺亭榭,景色尤佳……” 倭家花園舊名為“哈公怡園”。哈公系外官,官職副都統(tǒng),青州駐防官職表上只記載其孫烏拉畚,鑲紅旗人,光緒二十二年任佐領(正四品)。他的祖父哈公早年同太平軍作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年老退休后特許他在青州北城西之西店建造養(yǎng)憩之所。哈公去世后,產(chǎn)業(yè)歸其孫烏拉畚,故又稱“烏家花園”(其后人改漢姓關)。 ▲海岱書院復原圖 這座花園位于西店北隅,座西面東,占地九畝八分,系別具一格的園林式建筑。其門楹高大,門扇彩繪武士形象,門前五級臺階,左右兩座旗桿,有石鼓和上馬石。進大門,影壁前聳立怪石一座,二門為垂花門,鵝卵石鋪路,東西分為兩院。東院系住宅,宅分南北兩座,北有靜修堂,為供神祭祖場所。西院為花園,園內(nèi)有太湖石假山、花圃,旱亭名曰“挹翠”,水亭名曰“臨漪”。院內(nèi)荷花池系引進西河活水,溪流涓涓,花圃中植四季花卉,常開不謝。北面有“憑云樓”一座,上下各三間,樓臺高聳,雕梁畫棟。樓東西各有配房三間,廊覆甬道,曲折迂回通其各處。海岱書院建成后,由省巡撫張曜和省主考國子監(jiān)祭酒盛伯羲親題:“海岱書院”和“上馬立功,下馬立言”匾額各一方,懸掛于大門內(nèi)外。在東院又新建和修膳了部分房舍,有講堂、教室、教師辦公室、齋舍和廚房等,可容納學生四個班,二百余人?;▓@樓亭,花廳椽柱,重新油漆,煥然一新。辦學用具,一應俱全。詩人唐松壽游海岱書院后,曾賦詩贊曰: 海岱新名院,憑云①舊號樓。 松林斜抱好,竹徑曲添幽。 挹翠②茅亭結(jié),臨漪③水榭留。 山環(huán)青黛峙,池繞碧波周。 螺光檐外罨,麝氣庭中浮。 鳥語醒塵夢,花香浣客愁。 樹頭蜂蝶鬧,軒外紫紅稠。 論德談經(jīng)地,飛觴醉月秋。 前賢頻景仰,勝境任遨游。 古籍三椽滿④,名言二字搜⑤。 才喜文兼武,人欣剛化柔。 八旗盡統(tǒng)誦,四海斂戈矛。 淵源欽世學⑥,桃李總門收。 文章必己出,辭藻拔少尤。 徒爾笙竽濫,那能學仕優(yōu)。 栽培勤泉志⑦,創(chuàng)建伯羲遒⑧。 報國群期否,持身我欲求。 韶華莫虛擲,歸詠樂咸休。 海岱書院建院的經(jīng)費,原集資銀7571兩,書院落成后,除凈支存銀4609兩,由知縣張承燮補足為4620兩,于光緒十五年五月存入恒升當?shù)晟ⅲ磕昕傻孟y665.28兩,做為書院開支經(jīng)費,其不足部分由旗城都統(tǒng)府實報實銷。 書院首任山長(院長),由南城旌賢書院山長法小山(漢族)兼任,另設監(jiān)院一人,由青州府理事同知兼任。管院一人,由益都知縣兼任。齋長二人,由北城滿族的新科進士壽椿(因喪事在家守孝)和舉人穆云峰充任,體現(xiàn)了滿漢攜手,聯(lián)合辦教育的方針;同時制定了《海岱書院章程六條》,從經(jīng)費、教務、管理,到獎學辦法等,都定得周密而詳盡。 海岱書院只收滿營子弟入學。任教的有石榮齡(教五經(jīng)、四書)、壽椿 (教古文、經(jīng)史)、唐承恩(教國文、書法)、關質(zhì)斌(教數(shù)學)等。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聘請法小山和其他新科進士講學;與此同時,新任都統(tǒng)文瑞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把改革軍制、發(fā)展教育與解決旗民生計緊密結(jié)合,種桑養(yǎng)蠶,開辦工廠,開源節(jié)流,擴大了經(jīng)費來源,在北城建立了備齋學堂八處,初等小學堂四處,八旗翻譯學堂和武備學堂各一處,為海岱書院提供了后備力量,清廷作為倡導的典型,曾在官部學報上予以通報表彰。 從海岱書院成立至廢除科舉前(1888—1905)青州滿族考中進士的(包括滿文翻譯進士)先后有壽椿、洪固卿、景格、何子振、穆云峰、關恭正、賽沙敦七人。 清代科考必須熟悉八股、經(jīng)義及策論。八股文對作者束縛很大,要寫好是很難的??瓶贾校酝嚕夹悴牛?、鄉(xiāng)試(考舉人)至會試(考進士)都有詩,而詩的題目必出自經(jīng)、史、子、集,因此對經(jīng)典著作要相當熟悉。乾隆以后強調(diào)策文不拘成格,不以書法為主,主要看考生回答對策時內(nèi)容分析是否全面,論理是否得當。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會試第一場的史題為“管子內(nèi)政寄軍令論”,何子振在論述中,第一段論管子的強兵作用,第二段全面說出軍令寄內(nèi)政的好處,緊扣題旨,第三段將題目推開,由古及今,最后點題收尾,因而考取了進士。 清王朝為保持滿族的傳統(tǒng),把“國語騎射”定為基本國策,鼓勵八旗子弟報考滿文翻譯科,但要考中滿文翻譯進士也非易事。翻譯科只限滿族,也有童試、鄉(xiāng)試、會試之分,首先要熟悉滿、蒙文字。童生先試馬步箭后封門考試,由駐防將軍聘人閱卷,每年考一次,鄉(xiāng)試、會試三年考一次。鄉(xiāng)試滿文題冊論一篇,翻譯漢字四書題一道。會試先由兵部考步馬箭,合格才準入場。頭場試四書題滿文一篇,第二場漢字題翻譯一篇。蒙古題則兼有滿、蒙論文和翻譯題,考題由皇帝欽定。會試后復試,合格賜進士出身。洪固卿滿、蒙文皆優(yōu),官至戶部侍郎,景格先入翰林院庶吉士,后又任皇家教習(宮廷教師),其他考中進士者均放任外官。 光緒二十四年(1898)維新變法時,詔令各省、州、縣書院一律改為學堂,海岱書院遂改為海岱中學,由舊學改新學。由于變法失敗,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徹底改為新學。課程設國文、英文、數(shù)學、歷史、地理、理化、體操等。 1909年,為了培養(yǎng)外語和數(shù)學人才,海岱書院在青州首先創(chuàng)辦了英文專修館。除校長胡錫候教英文外,重金聘請了廣文大學畢業(yè)精通數(shù)學和英語的劉鑾、宋徽吾到書院任教。劉、宋系漢族名人(宋后為山東省議長),都住在南城,每逢上課時海岱書院用轎子(后來用洋車)接送——這是海岱書院的第三代。 由于海岱書院在教育上不斷改革,銳意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廢除科舉之后,畢業(yè)學生有些考入山東省高等學堂,有些則被推薦出國官費留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成就突出者有: 胡玉振,胡氏三兄弟(胡剛、胡旭、胡可)之父,日本仕官學校畢業(yè),任陸軍47旅少將旅長。 完顏祥清,日本高等師范畢業(yè),濟南省立一中校長,教育家。 唐良恩,留學美國,土木工程博士,曾出席在美召開的太平洋會議。 容遠溪,留學德國,礦業(yè)專家,著名作家黃裳之父。 佟恩甫,留學日本,建筑學家。 祁錫育,省優(yōu)級師范學堂畢業(yè),地理學學者,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名譽會員。 胡錫候,省高等師范學堂畢業(yè),教育家,曾任旗城海岱中學校長。 甘殿香,省高等師范學堂畢業(yè),地理學家。 唐文瀚,山東高等學堂畢業(yè),德語翻譯兼工程師,曾參與修建膠濟鐵路。 舒伯臣,省政法學堂畢業(yè),法律學家,在青州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律師事務所。 金駕石,上海滬江大學畢業(yè),中國商船駕駛員總會和中國輪機員總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 石愚山,省高等師范學堂畢業(yè),教育家,濟南“五四”愛國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 唐珍,山東礦業(yè)學校畢業(yè),黑山煤礦總工程師,礦業(yè)專家。 何午軒,山東礦業(yè)學校畢業(yè),礦務學家。 徐伯川,復旦大學土木系畢業(yè),西安冶金建筑學院教授。 徐匯平,省高等師范學堂畢業(yè),我國早期天文事業(yè)奠基人之一。 何森,青島醫(yī)學院教授、婦科專家。 唐璞,中央國立大學建筑系畢業(yè),建筑學家。 唐靄如,交通大學畢業(yè),鐵路工程專家。 金知人,吳淞中國商船??茖W校畢業(yè),外輪船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駕船自香港北歸。 佟至善,華北神學院畢業(yè),基督教三自愛國委員會山東省常委,濟南市副會長。 趙庶常,《大公報》名記者,青島通訊社社長。 張六橋,海岱書院畢業(yè)后考入郵局,后晉升為博山、明水、煙臺等地郵電局長。 那勝全,以優(yōu)秀英語成績考入青島警察總局,分管外事與僑務。“七七事變”動亂中,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市民和外僑安全起到關健作用。后經(jīng)商獲得成功,現(xiàn)旅居美國。 ▲海岱書院遺址 綜上所述,清代末年在國力日衰,經(jīng)濟蕭條的情況下,青州滿漢聯(lián)合,奮發(fā)圖強,教育結(jié)出如此豐碩的成果,培養(yǎng)出濟濟人才,這在全國九十余處駐防城中是極為罕見的。如今,它已成為專家學者們關注研究的課題;《海岱書院章程六條》也成為研究清代教育的珍貴資料。 注釋: ①園中有樓三楹,名為“憑云樓”。 ②“挹翠”為園中草亭。 ③“臨漪”為園中水亭。 ④ 山東巡撫曾向書院捐了一批書籍。 ⑤ 張曜題對聯(lián)“上馬立功,下馬立言”。 ⑥ 書院院長法公小山,字淵源。 ⑦ 張曜號勤泉,曾捐資栽培士林。 ⑧ 主考國子監(jiān)祭酒盛伯羲。 (文/李鳳琪 攝影/一星 志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