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言 繼慢病毒、溶瘤病毒兩個系列專題后,從本期開始以“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shù)”為系列專題,分別從CRISPR/CAS9靶點活性檢測方法、CRISPR/CAS9-sgRNA文庫的設計和運用以及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shù)研究進展三個方面展開。
0 — 摘 要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shù),已經(jīng)作為一個常態(tài)化的實驗技術(shù)運用于我們的平常實驗中了,其中靶點的有效性驗證至關(guān)重要,最為經(jīng)典的檢測方法則是T7E1酶切鑒定法,該方法對于切割效率較高的靶點,檢測效果明顯,而對敲除效率不高的靶點,則效果不佳。那么,針對敲除效率不高但又必須要敲除的靶基因,該如何進行敲除效率檢測呢?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基因組PCR產(chǎn)物的sanger法來判定靶點的敲除效率,其靈敏度遠高于T7E1酶切法!”
01 — CRISPR/CAS9技術(shù)簡介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規(guī)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復,是源于細菌的一種適應性免疫防御,其作用是清除浸入菌體內(nèi)的病毒或非本體的DNA。后來經(jīng)過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改造和優(yōu)化,可以實現(xiàn)對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基因組進行基因的敲除、敲入、激活或者抑制等操作的一項新的生物技術(shù)。
CRISPR的基本結(jié)構(gòu)由三個部分組成,即,一個前導區(qū)(Leader)、多個短而高度保守的重復序列區(qū)(Repeat)和多個間隔區(qū)(Spacer)組成。(1)前導區(qū)(Leader),位于CRISPR結(jié)構(gòu)的上游區(qū)域,序列長度在300~500bp之間,其中AT含量較高是啟動子序列;(2)重復序列區(qū)(Repeat),序列長度為21~48bp,含有回文序列,可形成發(fā)卡結(jié)構(gòu);(3)間隔區(qū)(Spacer),該序列區(qū)穿插在重復序列區(qū)(Repeat)之間,序列長度在26~72bp的之間。
CRISPR工作原理是CRISPR-derived RNA (crRNA) 通過堿基配對與 tracrRNA (trans-activating RNA) 結(jié)合形成 tracrRNA/ crRNA 復合體,此復合體招募CRISPR核酸酶聚集于crRNA配對的序列靶位點處,并且對靶位點DNA雙鏈進行切割,細胞通過同源修復機制對斷裂后的DNA雙鏈進行修復,研究者可根據(jù)同源修復機制的原理,設計相關(guān)的實驗對靶基因進行編輯(如:去除和/或添加新基因)。
02 — T7E1酶切鑒定法
T7 核酸內(nèi)切酶 I (T7E1)識別并切割不完全配對 DNA、十字型結(jié)構(gòu) DNA、Holliday 結(jié)構(gòu)或交叉 DNA、異源雙鏈DNA 或者以更慢的速度切割或切刻雙鏈 DNA。該酶切割錯配堿基 5′ 端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個磷酸二酯鍵。
在CRISPR/CAS9陽性克隆檢測中常會出現(xiàn)——假陽性和弱陽性。 假陽性多由于T7E1酶識別了非CRISPR/CAS9切割修復導致的堿基錯配,譬如,識別了十字交叉,holiday結(jié)構(gòu)等。 弱陽性,主要是由于靶點gDNA的序列結(jié)構(gòu)復雜或異常導致的。
03 — Sanger測序
Sanger法測序是根據(jù)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隨機在某一個特定的堿基處終止,并且在每個堿基后面進行熒光標記,產(chǎn)生以A、T、C、G結(jié)束的四組不同長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變性的PAGE膠上電泳進行檢測,從而獲得可見DNA堿基序列的一種方法。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DNA的序列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目前用于DNA測序的技術(shù)主要有Frederick Sanger發(fā)明的Sanger雙脫氧鏈終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
04 — 實戰(zhàn):不一樣的CRISPR/CAS9靶點活性驗證
針對目的基因或序列的sgRNA構(gòu)建完畢后,都需要進行該位點的活性檢測實驗,對于高敲除效率的靶點當然不用擔心后續(xù)實驗問題(如下圖泳道2),但對于靶點敲除效率不高的咋辦呢?(如下圖泳道4) 對于假陽性或弱陽性是否有其他的檢測方法? 亦或是否有其他簡潔、經(jīng)濟、有效的敲除效率檢測方法? 有!PCR產(chǎn)物Sanger測序!
1. A基因CON;2. A基因T7E1酶切;3.B基因CON;4. B基因T7E1酶切 ; 5.實驗陽性對照。
gDNA模板PCR產(chǎn)物測序驗證法和用T7E1酶切的驗證方法的前期實驗和要求路線基本一致,PCR擴增出帶有突變位點(如TALEN or CRISPR/Cas9的target site)DNA片段,長度約500bp,突變位點最好不位于PCR片段中央,這樣將切割出兩條大小不同的帶。PCR結(jié)束后無需進行退火等步驟直接用PCR擴增引物進行Sanger測序驗證。
PCR產(chǎn)物測序,測序引物為PCR擴增時的正向或反向引物。 測序結(jié)果如下: 上行為gDNA序列,其中大寫字母部分為靶點,下行為測序結(jié)果。這個結(jié)果比對,著實傷心!什么突變啊,什么敲除啊,啥子都沒有………… 咋辦? 不急再看看下面這個圖
紅色框部分為靶點序列,在靶點序列后面出現(xiàn)了雜峰,套峰! 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個靶點是有效的,此處,產(chǎn)生了切割、敲除、NHEJ…… 喔喔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但是,這么低效率如何才能篩選出基因敲除的細胞呢?
導致敲除效率不高的原因除了設計的靶點效率不高外,還有就是sgRNA-CAS9轉(zhuǎn)導進入細胞的效率較低。將sgRNA-CAS9包裝進入病毒載體,通過病毒感染目的細胞,提高sgRNA&CAS9的表達量,可以有效的提高CAS9蛋白對目的基因的切割效率。如下圖:
1.B基因CON;2. B基因T7E1酶切
由結(jié)果分析可以看出,用sgRNA-CAS9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后,即使用T7E1酶切檢測的方法也可以明顯的檢測出基因的敲除效率。用gDNA模板PCR產(chǎn)物測序檢測方法,也可以通過峰圖中套峰的高低來判定sgRNA-CAS9的敲除效率。
05 — 補充:系統(tǒng)設計實驗流程,助力實驗效率提升 通過合理的實驗流程設計,可以很好節(jié)約實驗時間,提高實驗效率,百澳笑笑生的實驗流程如下:
說明: 第4步,工具細胞內(nèi)(293T、HEPA1-6等)靶點敲除活性驗證,本步驟旨在根據(jù)需要進行敲除的細胞屬性(human、mouse等)選擇合適的、轉(zhuǎn)染效率較高的工具細胞,進行靶點敲除效率驗證實驗。 第7步,目的細胞內(nèi),靶點敲除活性驗證,本步驟旨在復核驗證靶點敲除的有效性,并對后期的單克隆細胞的篩選庫的數(shù)量做出預判,如果敲除效率較高,在后期的單克隆篩選時可以適當減少篩選細胞數(shù)量,反之,則需要增加篩選細胞的數(shù)量。 第9步,單克隆細胞檢測,本步驟旨在檢測基因敲除的結(jié)果,看是否將目的基因KO,檢測不出其表達,通常用WB檢測。此處建議增加一個gDNA測序檢測,確認獲得的KO細胞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如下圖: B基因KO純合子(單峰)
B基因KO雜合子(套峰)
|
|
|
來自: 永隆統(tǒng) > 《實驗技術(shù)》